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查字典,再填空。

    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再查__画。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踩在上面;脚步;履行。步履轻盈中的应选第__项解释。用第项解释组一个词语:________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草和大树原来是一位诗人的比喻,他把______________比作大树,而把当时的夏洛蒂比作______________,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夏洛蒂姐妹的成功的经历,我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7)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9)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 4、把句子中加点的部分换成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在这次运动会上,许多同学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急切的想试试自己的本领。(   )

    (2)我看着魏小兰的红红的一百分,心里真希望自己也能活的啊!   (   )

    (3)这是我第一次犯错,在走向老师办公室的路上,我心神不定脚步异常沉重。( )

    (4)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全世界华人的愿望终于实现 (   )

     

  • 5、日积月累,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的西瓜。

    2.常听说有的人“五谷不分”“五音不全”,其中“五谷”指______________、黍、菽、稷;“五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徵、_________

    3.诗中有画,“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人船”是一幅“西湖骤雨图”。词中含情,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丰年喜悦之情;《诗经》中“昔我往矣,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出征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词言志,刘禹锡的“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表达了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书湖阴先生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出主人的勤劳和高雅。古文中觅知音,《伯牙鼓琴》赞颂了朋友间__________。请再写一句表现友情的诗词“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5.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的___(人名)。

    【2】下列选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无苔”写出了江南多雨季节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花木”“成畦”不仅交代了花围的整齐,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令人陶醉的清幽之美。

    C.三四两句将山水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也表现了主人的志趣高洁。

    D.“两山”“排闼”“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 7、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

    玛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玛丽路过一家商店时,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玛丽问,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要卖15元呀。”

    玛丽脸红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接下来的几天里,玛丽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些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再次来到商店。她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玛丽一下呆住了,但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晨,玛丽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玛丽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落款署名:圣诞老人。

    1请你认真阅读文章,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胡子老板说假发已经卖出去了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款署名是圣诞老人。这“圣诞老人”是谁?你怎样评价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题: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划出文中运用了心理描写的句子。

  • 10、课外阅读。

    开国大典的礼炮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广场上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头瞻仰五星红旗。

    这时,大地震动,炮群长啸,齐鸣二十八响。礼炮声如同报春的惊雷,在天宇间回响激荡,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把开国大典上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国外一些国家在举行庆典活动时,一般都鸣礼炮二十一响,这是最高的礼仪。开国大典为何要鸣二十八响呢?

    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在政协一届会议上,一位代表提出质疑:在国外,最高礼仪是二十一响,我们为什么要鸣二十八响呢?当时没有人回应。 会议休息时,毛泽东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剑,话题很快进入开国大典的礼炮鸣放问题,毛泽东问小唐:你说,放二十八响有没有道理呢?

    唐永剑是个文采横溢、学识渊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一个关于礼炮二十八响的说明吧。

    毛泽东微笑着默允了。很快,简明扼要的二十八响说明报告递上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刚二十八年。二十八响礼炮就是二十八年党史的赞礼,这不是极有道理吗?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开国大典上,礼炮队由一八零八尊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一组发射,轮流作业,以缩短每响之间的间隔时间。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称五十四尊礼炮。 一八零八尊礼炮一字形摆开,背倚天安门广场,靠着一截古墙边,位置在前门附近。两分半钟之内,二十八响无头空炮全部送入空中。

    礼炮队员们十分自豪,因为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都听到了他们代表新中国发出的呐喊。

    建国之后,在开国大典上鸣放过的山炮大部分被销毁了,有两尊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作为陈列文物。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⑴开国大典礼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开国大典礼炮为何要鸣二十八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摘录这个场面描写中精彩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那年儿童节

    今天是儿童节,似乎这个节日对我来说早以久远,然而节日勾起的回忆却是那么的清晰。

    往事依稀仿若梦,都随节日浮心头。童年的记忆常常在我的梦里展现。10岁那年的儿童节,过的是那么的不平凡。它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

    记得10岁那年的儿童节,乡教办几位领导要到我们学校观摩。学校为了检查过关,在节日前5天就统一给每位同学定了一套65元的新衣服。我家当时很穷,一时掏不出那么多钱。性急的我就跟母亲闹了起来。母亲无奈之下,打了我一巴掌。我很恼火,就跑出了家门。

    心情烦躁的我在河边漫步,忽然看见离河不远处烟雾重重,直上云霄。

    好奇的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家新开的砖厂。烧砖的土窑旁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地上整齐的叠放着刚烧好的砖。

    顿时,我萌生了打工的念头。于是,我走上前去跟厂里的老板商量。老板看我身高体壮,以为我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就让我搬砖。每搬400块砖给我10元钱。

    在钱的刺激下,我在砖厂悄悄的干了五天。每天,我都是抽空出来干活。学校的老师和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领了150元离开了砖厂。

    拿到钱后,我高兴的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含着泪对我说:“儿子,是妈妈的错,我不该打你啊,你小小年纪哪能承受如此艰辛!”然而,那一刻我很自豪,因为我战胜了生活。

    六一那天,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穿上了暂新的衣服和白白的小鞋,系上那红形形的红领巾。

    那年的儿童节,在平凡中不平凡地度过了。从那以后,我似乎明白了许多道理。柔弱的我变的坚强起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无论遇到了多么困难的事情,我都靠着自己的能力挺了过来。

    【1】请说一说你对“往事依稀仿若梦,都随节日浮心头”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作者因为什么而“萌生了打工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母亲的一番话让小作者感触深刻,你能从中读出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年的儿童节,在平凡中不平凡地度过了。”说说你对这句话中“平凡”与“不平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这是文章---------------------------的片段。(1分)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驰:(   )A、根 B、快   C、病

    :(     A、水溢出来 B、满,遍  C、没有限制

    (3)这段话写了三个场景,分别是:     。(3分)

    (4)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是指--------------------,老师送给肖邦这个礼物的目的是 :--------------------------------------------------------------------。(3分)

     

  • 13、阅读。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就(逐渐  继续)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连续  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1联系上下文,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从“据科学家考证”和“几乎绝迹”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介绍事物时,非常注意说法的( )

    A.生动形象 B.准确妥帖 C.通顺完整

    3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是因为恰当地用上了一些词语,如( )

    A.数十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

    B.经历,竟然,从此

    C.早在,再后来,随后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想:对于麋鹿的经历,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在方框里用合适的词语做批注,不少于三个词语。

  •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晃”有两个读音:①huǎng ②huàng在“明晃晃”中应选择______

    “晃”的意思有:①摇动,摆动 ②(光芒)闪耀 ③很快的闪过在“明晃晃”中应该选择_______。(填序号)

    【2】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情景。

    A.雨前

    B.雨中

    C.雨后

    【3】“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该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我”对雨天的____________之情。

    【4】下面选项中与“盼”有关的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新年快到了,妈妈提前给你买了新衣服——漂亮的羽绒服。你特别喜欢它,不到新年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它穿出去。请写出你想穿它的渴盼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漫步句子关。

    公象睁开眼睛。

    扩句: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歌曲,介绍清楚这首歌的特点和带给自己的感受。(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