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形近字组词。

    蜘:________                       脂:________

    知:________                       指:________

  • 2、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钟击_____ __________绕 龙__________

    __________不同 _____台楼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然有_____ _____不可_____

  • 3、照样子解释词语。

    例:袖手旁观——冷漠   心狠手辣——狠毒

    一手遮天——  __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__

    奋不顾身——  ________ 妙手回春——________

  • 4、根据读书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写出了雨中西湖的景象。

    2.“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描写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4.《___________》这部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子的成长故事;《____________》则讲述了小雨来的成长经历。

    5.鲁迅先生这样说:“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头丧气            心平气( )          ( )合之众

    ( )更新            ( )知非福             行善积(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天地本无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护天阙高且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

     

  • 8、课文内容大回放。

    出塞

    秦时   汉时关,万里   人未还。

    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根据古诗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

    2但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塞》的作者是 朝诗人 ,诗人从写景入手,诗的前两句写了     这两种景物;后两句中的飞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别了,我爱的中国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朋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开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读文中画“  ”的部分,联系上下文,说说是什么让作者感动?(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上“____”,再仿写一个比喻句。(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全文共出现了几次?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离开祖国?(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处阅读。

    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仅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

      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pián biàn)是遍山盛shèng chéng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

    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百分之五十二,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犹如起伏的大海。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阿里山还是云的家乡。尤其是当小雨过后的时候,你看那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呵,清丽的阿里山哟,你是这样的迷人!

    (1)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宽阔——广阔   活泼——活跃

    包括——囊括 具有——具备

    遮挡——遮蔽 停止——静止

    (3) 在第三自然段中  画出一个比喻句(1分)

    (4) 阿里山的美丽景色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3分)

     

    (5) 为什么说阿里山是“林的世界”?用自己的话写一写。(2分)

       

       

    (6)你对阿里山哪个方面的景色印象最为深刻,在下面写一写,并说说为什么。(2分)

       

     

    (7)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1分)

     

  • 11、课外阅读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锯战   与鱼周旋  

    【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3】问题探究:

    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棉袄与玫瑰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1】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

    ①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________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________

    【2】将划线字换一个字,意思不变。

    ①“给老人件棉衣”。“置”可以换成________

    ②“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成了”。“赶”可以换成________

    ③“珍妮着补丁的围裙”。“缀”可以换成________

    【3】说说下面两段话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①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________

    ②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________

    从划线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约翰一家的生活________,这一点,从后面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来,如________等。

    【4】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棉袄对于两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很重要,那么你认为玫瑰对他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目《棉袄与玫瑰》有什么含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与人之间的“爱”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你经历过这种感人至深的情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草木有情》

    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 

    记得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zū  zhū)桂花,长得并不茂盛(shèng chéng),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 

    当时收下它是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把它收下来了。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因为它没有开过花。家人也没有对它寄予什么希望,更没有人去打理它。倒是我家的小花猫偶尔上去几次,但是由于,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到地上。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树便默默地生长了一年。 

    第二年开春,我决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kōng  kóng)地上。我开始挖它的根,但是实在无法挖出来,最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没想到它的根竟是如此发达-----长的、短的、细的都紧紧抓着土壤。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的顽强。 

    移到地面后,我仍旧对它疏于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它变得郁郁葱葱了,片片新叶布满了枝桠,柔弱的枝干也粗了许多。欣喜之余,我开始注意它了,定时浇水施肥,实施关注着它。不久,它嫩(nèn nèng)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满树都披上了绿装。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

    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

    1在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2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跟相反;②年纪小;③不足,偏少。瘦弱中的字解释为: 。根据义项②,可以用组词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好意难却:_________________

    2)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的顽强。  (把句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久,它嫩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满树都披上了绿装。(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波浪线划出直接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话.

    6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桂花在 季开放。 

    2)作者种桂花有两个原因,一是 ;二是

    3)因为 ,所以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回地上。

  • 14、课内阅读理解。

    《月光曲》选段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A.贝多芬

    B.皮鞋匠

    C.姑娘

    D.其他

    【2】文中“随便说说”意思是(       

    A.考虑好了,认真说。

    B.没有考虑,认真说。

    C.没有考虑,顺便说。

    D.考虑好了,顺便说。

    【3】与文中的“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是(       

    A.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B.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C.琴声忽然停了。

    D.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4】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的谈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善解人意。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C.随便说说。

    D.很想进入音乐会自己弹这首曲子。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对苹苹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 19、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题目:那些温暖的时光

    要求:回忆一下,你生活中有哪些温暖的时光?它们带给你哪些快乐的回忆?选择恰当的事例,围绕“温暖”来写,写出你内心的感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