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列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___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起一个大竹匾,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___在竹匾下了。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kāng kǎi( )的向我们人类提供kuàng chǎn zī yuán( ),但是,我们应该有节制地去开采,不能làn yòng( )。
(2)放学后,妈妈让我去买jiàng yóu( ),路过一条小河,河水dàng yàng( ),一shùn jiān( ),我被这景象táo zuì( )了。
3、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入加点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和(______)小乐,小乐才如此放肆。
(2)老支书大公无私,深受群众的拥戴,他的决策也得到大家一致(______)。
(3)遇到突发情况,我们要镇静,不要(______)。
(4)连续熬夜加班,她清脆的嗓音变得(______)了。
4、补充句子。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rǎn gāng( ) jīng huáng( ) kuān wèi( ) lǐng yù( )
dàng yàng( ) háo mài( ) jì gāo yì chóu( )
6、(1)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
【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
【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 )牵牛星,( )河汉女。
( )擢素手,( )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一水间,( )不得语。
【1】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入诗句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盈盈 B.迢迢 C.脉脉
D.札札 E.纤纤 F.皎皎
【2】按要求写诗句。
(1)这首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中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刻画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首诗中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备受折磨,很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②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④忽然,海面上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兄妹俩听贝多芬弹钢琴曲时( )
A.联想到的景象
B.听到的景象
C.看到的景象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中加点的部分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中的标注,用小标题概括出兄妹俩所想象的几幅画面和朗读语气。
①_________ ( ) ②_________ ( )
③_________ ( ) ④_________ ( )
10、课内阅读。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 )去。那猹却将身一(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
【2】用“____”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这部分语句是按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沙地、________四种景物和____、____、碧绿三种颜色,烘托出了夏夜的________。
【3】关注描写动作的词语。其中“____”和“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闰土勇敢机智的形象,“____”和“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猹灵活狡猾的特点。如果用一个成语去形容他们之间的较量,这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材料一】阅读点亮一座城市。北京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北京离不开阅读。近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发布的《2018—2019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状况》中显示:
——北京市综合阅读率为92.73%
——北京市纸质阅读率为81.02%
——北京市居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10.97本
【材料二】北京市居民首选的三个阅读目的
丰富知识 满足兴趣和爱好 工作或学习需要
【材料三】北京居民纸质与数字阅读日均阅读时长65.09分钟,高于全国平均值46.2分钟。纸质阅读日均时长为21.07分钟,数字阅读日均时长为44.02分钟,数字阅读日均时长约是纸质阅读日均时长的2倍。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居民的日均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反映了“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数字阅读日均时长较多,反映了今日头条、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阅读内容,通过手机端的便捷快速传播。
【1】北京市居民首选的阅读目的是: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
【2】读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全国居民纸质与数字阅读日均阅读时长是46.2分钟。( )
②报告指出北京市居民平均阅读20本以上纸质书籍。( )
③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北京市居民选择阅读纸质书籍。( )
④很多年以来,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都是92.73%。( )
【3】【材料三】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北京阅读季写一句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阅读吗?介绍两种你认为有效的阅读方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遗”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遗”字的解释有:①丢失;②漏掉;③特指死人留下的;④丢失的东西。在“遗像”中应选第_____种意思。在“路不拾遗”中应选第______种意思。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连忙(________) 凝视(________)
反义词: 缓慢(________) 困难(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_________。发生这件事是因为海鸥们__________,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谋,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沈尹默(书法家):中国书法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1】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面对不断加大的学习压力,如果能静下心来练习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D.中国书法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于是日日盼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用│将上文分为3层,并写出各层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句中的“这”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曲线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并写出这些外貌描写表明闰土是个怎样的农家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绿色的椰子树摇曳着绿臂,向滩边的仙人掌述说着什么。(仿照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构成一组排比句)
17、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18、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 我被聘为北大生物副教授一职。(改病句)
(2)农业的意义对于生命科学十分巨大。(改病句)
(3)我被其他孩子“选”成了班长。(改为反问句)
(4)人类被很多疾病困扰。(改为感叹句)
19、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仿写句子)
“问”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不会相差这么远。(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亲人,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病句之前要先读句子,分析句子的病因,病因主要有前后矛盾、语意重复、语序颠倒、搭配不当、归类不当等。本题的“亲人”包括“父母”,因此是语意重复,要把“亲人”去掉。
4.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以“ (从梦想、读书、诚信三个话题中选一项)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为开头写一段话,观点要鲜明,用分条有序表达的方式来说明观点,要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