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克拉玛依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课文《材料一》,完成练习。 

    (1)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_________,而且在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__________________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_________”部分,后介绍“_________”部分。  

    (3)故宫的“三大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____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____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____顺序。这是_________决定的。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 ______游 威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近义词。

    (1)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________

    (2)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________

    (3)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________

  •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

    2.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曲折延伸。   (   )

    3.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   )

     

  • 5、辨字组词。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 7、(1)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

    【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注:①题目居中写,上下阕之间空两格。②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③书写要正确,养成自我检视习惯。

    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西江月”是词牌,“_________”是词题。从“__________”等词句,可以知道,写的是乡村夏夜美景。

    3词中,“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4如果《宿建德江》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________”字来表示,那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________”字。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 练习。

    材料 1: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曾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 2017 年提升0.5个百分点。报告数据还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均有所上升。

    表1: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统计表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7 年

    59.7%

    71.0%

    14.3%

    12.8%

    2018 年

    69.3%

    73.7%

    20.8%

    20.8%

    报告发现,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减少,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甚至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

    表2: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统计表(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类别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7 年

    20.38

    12.0

    6.88

    60.7

    80.4

    12.6

    8.1

    2018 年

    19.81

    9.58

    5.56

    65.12

    84.87

    11.10

    10.70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 周岁人群占32.8%,30—39 周岁人群占 25.4%,40—49 周岁人群占 23.5%,50—59 周岁人群占 13.0%。可见,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81.7%是 18—49周岁人群。

    材料2:

    亚马逊在其网站发表声明说电子书的销量开始首次全面超过纸质书销量,而这一天的到来距离亚马逊推出平板还不超过4年。

    其最近取得的一系列的里程碑数字包括:自4月开始以来,亚马逊每销售 100本纸质书,就要销售出 105本电子书。在推出还不到 5周的时间,亚马逊的电子书销量已经增长了超过 3倍。

    据悉,亚马逊是在 1995年开始销售书籍的,2007年推出电子书,2010年7月电子书销量超过精装书销量,6个月后又超过平装书销量,直到今天全面超过其所有纸质书的销量。

    材料 3:

    阅读爱好者正在放弃电子书,回归传统的纸质书。

    根据英国发行商协会的数据,2016年,英国市场消费类电子书的销售同比下降17%。与此同时,纸质书和期刊的销售同比增长7%,而儿童纸质书的销售同比增长16%。

    美国的情况也很类似。根据美国发行商协会的数据,2016年前9个月,美国市场电子书销售同比下降18.7%。与此同时,平装书销售同比增长7.5%,精装书销售同比增长4.1%。

    英国娱乐和媒体部门负责人表示:“纸质书对许多人都很有吸引力。发行商发现,某些类型的图书纸质书的销售比电子书更好,并利用这类图书去驱动纸质书销售。例如儿童书,纸质书的销售一直要好于电子书。”他指出:“彩印书是过去几年的重要趋势。如果拿书作为礼品,那么电子书就没有太大吸引力。”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成年国民整体阅读量逐年减少。

    B.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C.我国成年国民追捧数字化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将替代传统纸媒的阅读。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2018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阅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B.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C.2018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较 2017年都有所提升。

    【3】根据文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A.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的主要媒介。

    B.年轻一代已经不再需要传统纸质媒介。

    C.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不适合50岁以上的人群。

    【4】对材料2和材料3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子书一上市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B.儿童类的纸质图书的畅销是打败电子书的关键。

    C.纸质书在市场上面对电子书的竞争始终有自己的读者。

    【5】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小王子》的故事书,妈妈推荐了一本精美的纸质书,爸爸手机里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并且配了绘声绘色的讲解。你会怎么选择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答题。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了。归途中,他满怀着希望,准备为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拎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舞蹈、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了老师罗素夫夫人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罗素夫夫人亲切地对他说:孩子,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来一只小皮箱说:这箱子里装着修建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整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詹天佑紧紧地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摸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

    这是在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上,黑板上挂着白色屏幕,上面放着幻灯,詹天佑在听课。

    幻灯上出现了铁路,一辆火车满载着货物飞驰而来。老师讲道:这是19世纪70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幻灯片上又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拉着破车缓慢地行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又惭愧地低下了头。下课的以后,詹天佑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他说:那老牛拉破车是哪个国家?先生,你能回答么?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的。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笑声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曾经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是中国的皇帝却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们亲切的笑容,兴奋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暂时(        屈辱(        傲慢(   

    贫瘠(        缓慢(        亲切(   

    2)请把文中詹天佑回忆到的两个内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地写出来。

     

  • 11、阅读理解。

    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儿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您一个小时可以赚到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个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着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您。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1短文中哪些句子暗示了父亲工作很忙?用横线画出来。

    2父亲第一次生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父亲发怒是因为他以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的孩子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听了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展开想象,为短文添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种树老人(节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我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动静,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叶,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坏——______ 顽皮——______ 好像——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写老人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语句。

    【3】“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这是________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深刻含义:____________

    【5】“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的正确含义是( )

    A.老人爱树,死后也变成了一棵树。

    B.写出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C.老人种树就是为了让人们都记住他,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

  • 13、阅读综合训练。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④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⑤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⑥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中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⑦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⑧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1】选文作者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笑声明朗、________、喜欢北方饭和________等几件事情,其中详细写的事情是________。这样有详有略地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

    【2】结合资料,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资料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A.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是因为在写作上得到过先生的帮助,满怀感激之情

    B.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作要求是很严格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人

    C.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小事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随和豁达、有生活情趣的鲁迅

    D.萧红选取生活中的事情来写鲁迅先生,主要是为了告诉读者鲁迅是怎样生活的

    【3】通过阅读课内外的文章,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苜蓿和中午的妙境(节选)

    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听见A            ……令耳朵听得更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B            ……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那无尽的脚边——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蜜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心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  )得蜂儿直(  )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  )回原位,(  )直了花梗。(有改动)

    1结合文章,说说你对,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3在第③段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4第③段的写作顺序是(  )

    A.  B.  C.  D.

    5体会并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蜜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忽然,雷阵雨,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一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2)啊,老桥,你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