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dànɡ yànɡ yōu jìnɡ fàn làn shēn yín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kānɡ kǎi diǎn zhuì tái xiǎn bào zhà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给“然”字组词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内。
①你(______)答应了他,就要守信用。
②学校的喷水池,(______)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③那时候自然科学不发达,(_____)不明白月缺花残是自然现象。
④(______)不出所料,三天后小猫真的回家了。
3、看拼音,写词语。
tān lán zhī chēnɡ tuò mo
( ) ( ) ( )
fēnɡ zhenɡ chǔ jī fēnɡ shuò
( ) ( ) ( )
4、照样子改写句子。(4分)
例: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让我不要急,没带雨具她送我回家。
(1)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对我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______)
(2)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______)
(3)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①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③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④垂两足,桂树何团团⑤。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注释:①呼作:称为。②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③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④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⑤团团:圆圆的样子。
【1】这首诗的作者是被后人称为“____”的____代诗人李白,他与____合称“大李杜”。还有一位被称为“诗鬼”的诗人,他是____。
【2】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和“____”,十分稚气可爱,语言简朴,比喻风趣。
【3】写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
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雪
[唐]韩愈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③惊④见草芽。
白雪却嫌⑤春色晚,故⑥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③初:刚刚。④惊:新奇,惊讶。⑤嫌:嫌怨;怨恨。 ⑥故:故意。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和_______。
【2】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分外焦急的心情。
B.“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C.“却嫌”“故穿”,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抒发出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惆怅、遗憾之情。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绘的美好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9、默读课文,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展开想象赏读,感受奇迹。
(1)浏览课文,说一说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2)感悟环境之恶劣。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沙吹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从带点的两个词语中,体会到
请用自己的话把县志记载的意思写下来。
这段话主要写了
10、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滋养民族的心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一:
A.大多数同学愿意了解本地民族文化技艺,但不愿意法定节假日增加中国传统节日。
B.大多数同学愿意深入了解本地民族文化技艺,但只有少数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C.大部分同学非常愿意积极参加宣传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
【3】请写一条宣传语,号召大家来保护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夏之韵(节选)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色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辛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季的劳作与丰收的热望。
【1】用“ ”分别画出第1、2自然段的中心句。
【2】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连用四个“快”字,写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气氛。
B.“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的叠用,写出了人们因为太劳累而睡不着觉。
C.这句话写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3】作者为什么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表达了作者对夏季的_________之情。
12、课外阅读。
每逢想起在伊犁草原上度过的日子,我心中就泛起童话般、诗一般的意境。
迷人的春天来临时,乘上六根棍马车来到伊犁草原,首先沁人心脾的是那弥漫天地的嫩草的清香。闭上眼睛,尽量扩大肺叶,陶醉吧!这香味不像北京陶然亭玫瑰园的玫瑰那么浓郁,也不像杭州西湖的桂花那么淳厚。它,是那么淳朴,夹着泥土的芳香,裹着大地的慈爱,叫你一闻就爱上它。睁开眼睛,蓦地,眼前出现一片片畜群。那马群,由带头的公马扬鬣(liè)在前边领着,几十匹小马驹跟在母马群后边,追着向前奔驰;那羊群,静静的,就像是被牧人用笛声从天上引诱下来,飘落在草原上的白云;那驯养在草库仑里的梅花鹿,则圆睁着眼睛,在不远不近处好奇地望着过路的人。
再一抬眼,前面又出现了一处被原始杏林包围的村庄。那杏花正开得倒海翻江。我读过“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但我做梦也从来没见过竞能“闹”得这样热闹,它们就仿佛都要笑出声来。走进“杏花村”里去喝一杯吧!村里的人告诉我们,到春深夏初,这杏子是没有人吃的,任它自生自落。杏核在地上层层叠叠,往往由孩子们在游戏时敲出杏仁来,送到油坊去换杏仁油。主人说着拿出用杏仁油炸的点心来待客。这种清香酥脆的食品吃在嘴里,竞让人联想到西天王母蟠桃会上的珍品……
【1】补充词语。
沁人__________ _____江_____海 自_____自_____
【2】在原文中,用“ ”画出一组排比句。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我心中就泛起童话般、诗一般的意境。”是比喻句。 ____
(2)“羊群就像是被牧人用笛声从天上引诱下来、飘落在草原上的白云。”是比喻句。____
(3)“那驯养在草库伦里的梅花鹿,则圆睁着眼睛,在不远不近处好奇地望着过路的人。”是拟人句。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以下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在后面括号打上“√”,其余的打“×”。
(1)本文通过对草原春光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伊犁草原林木兴旺、物产丰富的喜爱之情。 ____
(2)本文通过对草原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伊犁草原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____
(3)本文通过对伊犁春天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勤劳好客的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____
【5】作者用北京陶然亭玫瑰园的玫瑰的浓郁、杭州西湖的桂花的淳厚和伊犁草原嫩草的清香相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儿子石厚,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害了卫桓公,篡夺了国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愤。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愤恨。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与陈桓公商量好,将两人处决。人们称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1】文中( )杀害了卫桓公。
A.石碏
B.石厚
C.卫庄公
【2】你认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 )
A.石碏
B.石厚
C.州吁
【3】文章告诉我们( )的道理。
A.得民心者的天下
B.只要犯错就必死无疑
C.对待犯罪之人,哪怕是亲属也不能徇私情,应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
14、阅读理解。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哇。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用“____”标出本段中心句。
【2】本段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7、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21、写作题
题目:忘不了你
在生活中,一定有不少人曾给你鼓励、帮助、关心、照顾……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一件事,把具体的经过写下来。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中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