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池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面《三字经》选段中的四个历史人物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热闹——_____——_____

    舒服——_____——_____

    羞涩——_____——_____

    明朗——_____——_____

  • 3、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 )        ( )( )       ( )( )

    死得( )( )       ( )( )     ( )( )天日

    (1)眼前吃亏别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________________。”

    (2)姐姐最喜欢的一本书不见了,她在家里____________地找了一下午。

    (3)尽管事情很紧急,我们仍要_______________

  • 4、日积月累。

    1.五行:金、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谷:_____、麦、_______________

    3.五彩:__________、赤、_____

    4.《浪淘沙》(其一)中用了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的《江南春》中写江南烟雨之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内阅读与积累。

    1.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挽起高山大海。你用_________,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___

    2.本学期我们学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_________;《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我们还接触了一些托物言志的诗文,如: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志向。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人

    (印度)泰戈尔

    你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练习。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哒哒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1为什么说是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我们歌颂黄河,赞美黄河,岂能容忍有人这样“攻击”她!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一石水而六斗泥”,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2—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黄河的年经流量为423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危机。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

    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1写出文中画线字的反义词。

    攻击——________   清澈——________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类文阅读。

    鲁迅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儿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朴——( )       谦恭——( )       豪爽——( )

    【2】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出理发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理发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

    ( )( )( )

    【4】这个故事中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乐园。

    关门打狗

    19489月,毛泽东认为领导我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大(   抉)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筹划 部署)进行几大战役,首先是在东北打,这个战役后来取名为辽沈战役。

    当时,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大都聚集在长春、沈阳、锦州这三个孤立地区。是同时打这三个地区之敌,还是先打哪一个地区之敌?若是后者,又该从哪儿下手?毛泽东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决定,先打锦州之战。

    锦州位于东北的南端,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一个战略重点。先打锦州的好处是:首先,吃掉防御这地区的十万余人之敌,就切断了东北之敌和华北之敌的联系,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使得东北地区长春、沈阳之敌,都处于孤立无援之绝境;其次,打锦州,必然使锦州南北之敌前来救援,我们则可以趁机歼灭援敌;第三,这样再打沈阳就容易得手,而长春之敌也可能逼于大军压境而投降。

    当然,先打锦州之战,要把我军主力快速南移,要打空前规模的歼灭攻坚战,为此需要在短期内准备充足的军需,这些都有不少困难,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权衡利弊,还是先打锦州为最佳方案。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打锦州这步棋一走,全盘皆活,不但打赢了辽沈战役,而且有利于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如期、顺利地进行,促使全国胜利的提早到来。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打“√”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深思熟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权衡利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引号的作用是(

    A.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B. 表示引用的部分。

    C. 表示讽刺意味。

    4概括出权衡利弊中的的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盘皆活指的是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节日的大街,呈现出一片祥和喜气的盛况。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欢声雷动。商场里更是人山人海,小贩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极了。有一家新开张的超市,门口摆放着两个高大的花篮,地上铺着红地毯,开业大酬宾,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优惠活动,人们纷纷拥上去抢购呢!我们也去凑个热闹,可是店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写的。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作者用“张灯结彩、欢声雷动”写出了节日大街的__________________,用“人山人海”以及“叫卖声,讨价声,欢笑声”写出了节日大街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在描写节日大街的场面时,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3】作者写新开张的超市的情况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有人说鲁迅是“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补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补丁,漆黑是指他皮肤黑,直竖当然是指他的头发——鲁迅的一头“冲冠怒发”,无人不晓。

    ②鲁迅对于物质的索求,是那样的微薄——穿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要给他换新的,他不肯,补补又穿在身上。虽然夜间熬夜写作,饭菜也只是一两样普通菜蔬。不大吃鱼,因为他认为鱼的细骨太多,吃起来太费时,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太可惜了。可是,对于精神方面,他却是“苛索无度”,几至“席不暇暖”。常常到凌晨二三时才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脱就这样和衣倒下睡两三个小时,然后醒来抽根烟喝杯茶,继续写作。鲁迅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完成的,他认为写小说是不能断的,一断,人物的气就会接不上来。他头发长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换,但他把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书有点脏了,他会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朋友来了,别的什么都可以借,就是书不肯借,实在逼得狠了,就干脆将那本书送给朋友。

    ③唯一的“不正当”爱好是吸烟,但吸的多是用烟叶卷的廉价烟,偶尔得到一些好烟,也要与朋友一起分享。即便如此,他也嫌烟头留得过长,有点可惜。后来用上了烟嘴,烟头短到不能再吸了才丢弃。

    ④对生活极不讲究的鲁迅,对书事却极为认真。少年时因为一本新买的《毛诗品物图考》上有一点点墨痕,他不辞麻烦地跑去书店,换了几遍,直到书店伙计厌烦了,对他戏说这比你姐姐的脸还白呢。从此他再也不去那家书店。成为文坛中心人物后,他为身边的文学青年的书稿做编辑校对工作,其认真程度,至今仍值得每一个编辑学习。对自己著述或所编辑图书杂志的装帧设计、编校质量,他用心考究,几乎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

    ⑤鲁迅幼年丧父,靠母亲和姐姐给人洗衣度日,所以物质上清苦点,对他来说,已不算什么折磨。物质上清苦的鲁迅,用毕生心血垒砌了一座精神的丰碑——《鲁迅全集》,它就像一幢巨大建筑,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叠而成的。

    ⑥“囚首垢面谈诗书”,这是鲁迅的写照。虽然囚首,虽然垢面,但先生的心灵是清水一滴。永远是清水一滴。

    【1】在“      ”上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文中的“囚首垢面”是指__________,作者着力写鲁迅“囚首垢面”的用意是________ (至少两点)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鲁迅先生对书事极为认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文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其变成比喻句)

    (3)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 17、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 18、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 19、把这句话改写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词句练习。

    (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鲁滨逊流落荒岛。鲁滨逊从未放弃生存希望。

    ______

    (2)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缩句)

    ______

    (3)仿照例句,填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

    (4)读句子,选择横线上的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有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饿、安静、厚、盼望、难过

    仿写: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园地

    人生路上,总有一些东西伴我们成长,伴我们学习,伴我们生活,伴我们一生。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真情实感,450 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