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济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经典诗歌默写。

    (1)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4)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5)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 2、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登场   ( )( )       ③轻歌( )( )

    ④饱经( )( )   ⑤天( )( )       ⑥威风( )( )

    (1)根据图片填成语。(填序号)

    ______       ______

    (2)____________是ABAC式的成语(填序号),这样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3、看拼音,写词语。

    sù liào_______   yuè pǔ_______   mái zànɡ_______   qì ɡài_______

    juān kè_______   àn dàn_______   qǐ pàn_______    shí bēi_______

  • 4、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篇散文《书戴嵩画牛》。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呢?你背诵过他的《浣溪沙》吗?试着默写这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按课文原文填空。

    (1)默写《江南春》

    _____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猹……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1)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

    【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约客》,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间是______(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

    【2】“黄梅时节”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季节特征(   

    A.江南地区

    B.东北地区宗

    C.华北地区

    【3】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写出了诗人当时________的心情。

    【4】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所表现的画面。

    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我没有钓住那条鱼

    ①在我这一生中,尽管有过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候,然而,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与我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跟着他穿过树林,在潮润的草滩上艰难跋涉的时候相比。

    ②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温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之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妍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知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叮食。好一阵子都没有动静,我有些失望了。

    ③“再试试看。”叔叔鼓励着我。

    ④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总算来了一条鱼!”我暗自高兴,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抛出钓线,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⑤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再试一遍,”他   地说,“钓鱼得有耐心。”

    ⑥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连忙往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爱的活蹦乱跳的小狗鱼。

    ⑦( )叔叔( )( )我掉转头( )欣喜若狂地喊道( )( )我钓住了一条鱼( )( )

    ⑧“还没有哩。”叔叔   他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我功亏一匮,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转眼间又溜走了。

    ⑨我十分沮丧。叔叔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记住,小家伙,在将鱼儿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没有成功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即使办成了也不需要炫耀,这不是很浅显的道理吗?”

    1下面两个成语分别为叔叔说的几句话的提示语,请根据语境,选择填入文中相应的“ ”处。

    慢条斯理   若无其事

    2在第⑦自然段(  )中点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根据提示画出相应的句子。

    (1)第②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兴奋之情?请用“   ”画出来。

    2)第⑨自然段“我曾不止一次看见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中“这样”是哪样?请用“~~~”画出来。

    4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着如下变化。

    兴奋—____________—沮丧

    5“在将鱼儿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叔叔”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深入思考,然后回答问题。

    中国皮影戏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说。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演出时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④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⑤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

    ⑥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⑦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什么是“皮影戏”?用文中的一句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皮影戏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____

    (2)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绘画、文学、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____

    (3)“法兰西灯影”是由“中国灯影”演变而来。____

    3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制作皮影的流程。

    5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都类似皮影戏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百多种,比如:川剧变脸、糖画(转糖饼)、捏糖人、蜀绣……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你熟悉的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鲁迅陪客人

    ①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②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合一合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③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④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未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⑤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⑥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⑦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⑧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⑨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简要写出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整理鲁迅先生的日程安排。(在空白处填写完整)

    时间

    事项

    下午两三点钟到夜里十二点

    陪客人

    下半夜工作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太阳高起来

    ________________

    整理完鲁迅先生的日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这个时间段做的主要事是:__________,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写了7个“陪”,有人认为可以改成“鲁迅先生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二点一直在陪客人”,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动词运用,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理”“压”表现了鲁迅先生做事一 丝不苟。“站”“停”运用拟人把毛笔和拖鞋写得通情达理,陪伴着主人工作和休息,衬托鲁迅先生用笔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

    B.“理”“压”表现了鲁迅先生平时养成了整理、讲卫生的好习惯。“站”“停”运用拟人把毛笔和拖鞋写得很可爱,似乎等主人随时使用。

    C.“理”“压”表现了鲁迅先生喜欢在整洁干净的桌子上写文章。“站”“停”指毛笔和拖鞋很懂事,不打扰先生休息。

    【5】第⑤自然段画“ ”的句子点明此时时间已是____________

    【6】从本文的描写,你看出鲁迅先生是___________的人。

    【7】读完本文,联系本学期学的课文,请写出你如果站在先生的塑像前要对他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②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③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④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1】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②③段,简要概括,完成填空。

    (1)碎片化阅读的“美丽”指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碎片化阅读的“忧愁”指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短文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

    7片段中的近义词:(  )—( ) 反义词:(  )—(  )

    8贝多芬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呢?请你以贝多芬的口气写一写他的心理话: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水资源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约有13.8亿立方千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淡水总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

    水储量大约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0.3%。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生态用水占1.5%,而农业用水则占到64.6%。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相比差距明显。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③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已经有四分之一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斗争。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争斗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阅读第①段,说出“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原因。(请从文中选出两个要点回答。)

    要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别解决第②段中的哪两个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正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材料二:我国政府已启动“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

    材料一可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可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短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设计一条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扩句。(至少扩两处)

    我走出家门。

    老妇人坐在木椅上,双眼望着我。

     

  • 16、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压在肩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莎的脸蛋漂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文章最后一段说:“我们愿中国茶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纽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