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围绕____________的问题进行争辩,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填课文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小孩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填课文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对待知识持有___________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悟出__________的道理。
2、课文在线
1.《匆匆》的作者是_________,江苏扬州人,_______、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欧游杂记》《你我》等。
2.《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课文选取的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思考。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____________的生活;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理性思考。
3、填空题
1、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_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朱熹《观书有感》
3、__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4》》
4、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 《己亥杂诗》
5、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同寻常的事情,不平凡的事。(______)
2.对照原稿校准。(______)
3.犹豫不决。(______)
4.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______)
5.形容非常忠诚。(______)
5、换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饶___( ) 傲___( ) 赌___( )
崖___( ) 概___( ) 协___( )
6、阅读诗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潜”的意思是_______,通过这个字,我们体会到春雨_________的特点。
【2】用“ ”画出描写夜晚的诗句。
【3】作者想象到的诗句是: , 。这句诗的意思是 。
【4】想一想,写一写:春天的雨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你积累的描写春天的两句古诗。
(1) , 。
(2) , 。
8、课外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凉月如眉挂柳湾。(_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越中山色镜中看。(_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3)兰溪三日桃花雨。(_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_)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_)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_)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_)
【4】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到(_____)顺序写的。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
【5】“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6】“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詹天佑 (片段)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 鼓舞 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sāi sài)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è wù)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用“√”选择出括号中正确读音和使用准确恰当的词语。
【2】找出文中两组近义词
( )和( ) ( )和( )
【3】这一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詹天佑这样做的心理源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
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纷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看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娇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在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着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______的野草 ______的湖水 鲜红的______ 粉红色的______
宝蓝的______ ______的雄鹰 ______的草原 _______的野花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文中有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用“ ”把它们标画出来,并完成填空。
①处把 比作 。 ②处把 比作 。
(2)文中有一处拟人句,你能找到吗?用“﹏﹏﹏”将它画出来。
【3】根据知文内容填空。
(1)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____的特点,写的主要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的________特点,写的主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风光图。如果请你在结尾处发挥想象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会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语文老师的帽子
①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祥的脸上强装着严肃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顶黄军帽。
②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时,我们都哄堂大笑起来,那画上的内容我们早知道了:一个光头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看着画。我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着他大发雷霆,然后拂袖而去。可是,他看了画后竟笑了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命了,可看了之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帽子。
③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④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⑤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区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熊大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长年累月地戴着帽子。
⑥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地感到不安与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抽泣起来……
【1】下列对“语文老师的帽子”这个题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文章线索
B.暗示文章主旨
C.引发阅读兴趣
D.渲染故事气氛
【2】本题中介绍这位语文老师的“有趣”,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二泉映月
①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yè)。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②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cóng)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③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④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yíng)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⑤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dàng),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摇曳——( ) 泯灭——( )
萦绕——( ) 恬静——( )
【2】阅读时,我们可以从内容对比中想开去。文中阿炳第一次来到二泉边,听到的是_______________;多年后的中秋夜,他又来到二泉边,似乎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地点,一样的流水声,阿炳的感受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思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积淀已久的情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让我们体会到艺术之美。认真默读第⑤自然段,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怎样的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黑夜里的小灯笼
①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萤火虫时的情景。那是数年前的一个下午,在某个果园的山坡上,我看见一只艳丽的甲虫,正在草丛中拼命向高处爬。在最高处,它突然弹开鞘(qiào)翅,甩出了半透明的柔软翅膀,飞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它有着漆黑的甲壳,橙红的背板,细长的触角,就像一个戴着红色头盔的武士。它背后不时扇动的翅膀,使它看起来更像一个神话中的角色。
②我顾不得身边的东西,像着了迷一样,跟着它跑,凭着直觉追踪着天空中的那一个小点。终于,在它笨重地降落时,我赶到了它的附近。几乎所有甲虫,在结束飞行时,都会重重地下坠一下。这个艳丽的小东西也不例外,它看起来有点力不从心的样子,栽落到草地上,使我得以细细打量它。老实说,它躲在红色盔甲下,灵活地伸来伸去的头,贼亮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当晚,我翻阅昆虫的书籍,为它验明正身。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萤火虫,不过,算是萤火虫中比较好看的,叫窗萤。我略感惊异,没想到萤火虫会如此漂亮。因为我过去从书上看到的都长得比较朴素,一副不起眼的样子。
④后来,我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再看到窗萤。
⑤有一次郊游,在农家小院,我看到一只小灯笼冉冉上升,又突然下降,最后停在农家的窗台上。我跟过去,看到一种毫不起眼的萤火虫。感觉它的灯笼,比它自己身体的实际大小还要大得多。虽然没有窗萤漂亮,但它的萤光却相当迷人。
⑥说到萤光,萤火虫的发光很有意思。每个萤火虫的腹部,都有数千个发光细胞,共同组成一个发光车间,依靠有限的某种物质的氧化作用,高效率地产生出萤光。
⑦一只萤火虫成虫,能照亮周围的一小块黑暗。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能把一座夜色里山峦,装点成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这样的奇观,多次被萤火虫爱好者观察到。天,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力不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小灯笼”指的是__________,它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是__________,后来它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 )
A.检验身份确是本人,而不是冒名顶替的人
B.通过书籍,查找这只甲虫到底是什么昆虫
C.查阅书籍,详细了解萤火虫的种类与特点。
D.翻阅有关昆虫的书籍,阅读了解窗萤的知识
【4】萤火虫为什么能够在夜间发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把这“奇观”称作“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联系本文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16、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书面表达
《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