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xīnɡ wànɡ níng rán bì miǎn suān jiǎn zhuī dào
( ) ( ) ( ) ( ) ( )
qiū yǐn bō xuē qī liánɡ qīng yíng bó wù
( ) ( ) ( ) ( ) ( )
2、读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瞻仰”的意思是___________。读句子,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的是:________。读句子,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______)
(2)描写人物神态的的词语:(______)
(3)描写人物品质的的词语:(______)
(4)文质彬彬(ABCC式):(______)
4、运用积累的知识填一填。
(1)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3)老舍写《草原》。用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_____!”结束全文,画龙点睛;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则用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开篇,气势磅礴。
(4)诗人写景状物,常用拟人手法传情达意,《宿建德江》中写“月”:野矿天低树,_________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雨”: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书湖阴先生壁》中写“山”和“水”: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5)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提醒我们爱国不分尊卑长幼:李纲用“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来表达宁死也不肯失去国土的决心。
(6)在《伯牙鼓琴》一文中,锤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7)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_______________,有为民请命的人,有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词语写一段意思明确、通顺的话。
理直气____ 日月同____ 粉____登场 字正腔____
黄钟大____ 笔走____蛇 张____ 李戴 饱经风____
_____
6、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烈火焚烧若等闲( )
A. fén B. lín
【2】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粉骨碎身浑不怕( )
A. 全身 B. 全
【3】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要留清白在人间( )
A. 高尚的节操 B. 青色和白色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古诗内容及你的积累填空。
(1)“粉骨碎身浑不怕”这一句借石灰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精神。
(2)“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追求,由此我想到了王冕《墨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诗人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的意志和节操。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①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②能令山俯仰,风船③解④与月徘徊。
注释: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②水枕:躺在船中。 ③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④解:懂得。
【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_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
【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古诗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②水中,
半③江瑟瑟④半江红。
可怜⑤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⑥月似弓。
注释:①[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②[铺]太阳的斜射。③[半]一半江水。④[瑟瑟]碧绿色。⑤[怜]爱。⑥[真珠]即珍珠。
通过阅读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想一想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选段,完成练习。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填序号)
A.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找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就能解决问题,找到真理。
【3】阅读选段,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回答问题。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说明观点的方法。
10、课内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一百五十里”在文中连续出现了三次,说明草原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中“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指__________,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彩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中的“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话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谁是最优秀的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我们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盲(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画“——”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苏格拉底为_____而失望,而徒弟是为___而对不起他自己。
【4】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在文中用“——”画出。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2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
【7】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结果最优秀的却就是他自己,由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意思。
(1)憔悴:______________
(2)将第③节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①节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与第4节“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节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朱自清的《匆匆》,与本文进行对比阅读,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里。(每一空格至少写出一点)
文章题目 | 情感表达(内容、方式等) |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匆匆》 | ________ | _______ |
《秋天的怀念》 | 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就在这一瞬间,①卢进勇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出一种喜悦的光。②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标序号的三个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战士说话时,使用了很多省略号,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那个同志牺牲了,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是因为_________,“清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既愿_____ ,又想坐下__________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内容,不超过4个字:_______________ 。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初入草原,我的感受是“ ______ ”可以看出我 的心情。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的我的感受是:_____ _,我有这些感受到原因是: _______ _
【5】我想高歌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我想吟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_____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7】写2句有关草原的古诗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下列句子。
(1)她大眼瞪着 很委屈地说 别羞 大姐姐 我也是女孩儿(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他的小嘴撅起来。(改为比喻句)
(3)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盘山公路。(仿写排比句)
(4)啊,真是菊花茶,甜甜的,带着一股花的馨香。
(改为感叹句)
(5)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改成第三人称)
(6)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行吗?为什么?
原话: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不该要的钱,一分不许多。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改后: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16、句型转换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人说:“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
18、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由穿得暖向穿得美转变。你知道吗?在旧社会,人们整日劳作,还吃不饱,穿不暖。现在,请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给你讲一下过去的艰苦生活,然后写下你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