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缄(____)减(____)
霹(____)避(____)
2、文学常识积累——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故事主人公: 草船借箭________ 负荆请罪________ 大闹天宫________
(2)写出作品的作者:《红楼梦》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
3、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司空( )( ) 见( )知( )
无独( )( ) 焉知( )( )
五( )四( ) 万不( )( )
______
4、填空题。
1.《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以自身经历这原开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表现红军长征时乐观主义精神。
5、辨字组词。
蕾(______) 秧(______) 缝(______) 谚(______)
雷(______) 映(______) 锋(______) 颜(______)
6、先补全诗句,再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景从_____写到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5】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
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 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分析。
北京的春节(片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开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穿_________、贴___________。放_________、吃________,还要________。
【4】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____;“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3自然段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在整篇文章中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片段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的特点。
10、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原因可以促使夏天生物“飞快地长”?在下面相关的原因后面打“√”。
(1)雨水充沛( )(2)气温适宜( )
(3)施肥适当( )(4)阳光充足( )
【3】对选文画“ ”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三天时间即开花结果”来体现生物成长快速
B. 夏天虽然生物成长速度快,但“三天时间即开花结果”显然不符合事实
C. 句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指具体时间,形象地表现了生物成长的快速
【4】请在选文最后再续写一句话,表现生物成长的快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趣味阅读。
用菜作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有一天,他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片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米饭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上面飘着四个蛋壳。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12、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1】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
【2】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3】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的原因是_________,好处是____________。
【4】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包括精神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喝酒”的“喝”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无足挂齿( ) 估计( )
贫穷( ) 推测( )
(3)在最后一段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第七自然段里写道“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意义”指什么?
(5)女教师猜想这些孩子会画什么?为什么?
(6)道格拉斯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7)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14、课外阅读
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到铺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带回家当午饭。
我从来不用铺子里给的纸盒和塑料袋,而总是拿着一个方塑料盒去买食品,这样回到家后也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一天,我让老板娘给我割了一块肉。她微笑着对我说:“七块两毛五。”当我拿
出钱包取钱时,她用赞许的语气说:“给七块钱吧!两毛五就算了。我想鼓励人们增强
保护环境的意识,也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像学生得到校长的表扬一样,我
高兴得发狂。并且我得到了一份小小的环境保护奖——她给了我两角五分的折扣。
你可能会说:两角五分算得了什么!可是我却很激动。回到家后,我就忍不住向人
们夸耀我得到的这份奖金。我先给在国外的儿子通了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我又
向别人讲了又讲。家人对我的行为都迷惑不解。是啊,两角五分的奖金有什么特别呢?
政治家总是在讲“热爱祖国”,在我看来,“热爱祖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
种热爱的具体体现是:节约能源、减少生活垃圾、不污染环境。
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我小的时候,大人们
总是带着手工编制的竹篓到集市上买东西,豆腐和猪肉都包在绿色的荷叶里,它们最
后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我还记得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是我的孩
子还小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
让我们用肥大的荷叶/包裹起皎洁的月光带回家/把它夹在一本唐诗书里/压
得平平展展,像思念亲爱的人那样
真的,用来做包装的荷叶是多么美啊!我们还用竹叶来包米饭团。有时我们还可以
看到山民们用中空的竹筒盛装米饭。
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的不同啊!这也是我上集市
时总带着塑料盒的原因。当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但是这些不
便不过是我们热爱祖国所付出的代价而已!常常有卖主问我为什么不要塑料袋时,旁边
的人会代我解释:她要保护环境!
我对他们的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那两角五分的奖金,在我一生获得的奖金
中,它是最宝贵的一次!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赞许——( ) 写反义词: 增强——( )
夸耀——( ) 保护——( )
【3】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算:A 作罢,不再计较 B计算数目 C当做、认做,值给7块钱吧!2角5分就算了。 ( )
你可能会说:2角5分算得了什么? ( )
(2)腾:A奔跑或跳跃 B空出来,挪移 C升到空中
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 )
万马奔腾。 ( )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完成填空或画线题。
(1)这“2角5分”是对“我” 这样做的奖赏,是对“我”具有 意识的肯定。
(2)“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日常生活中,人们污染环境的罪过还有 、 等。
(3)“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不同啊!”“过去用的包装物”在短文中指的是 、 等。使用它们的好处是 。作者至今还记得并在文中引用余光中的诗,表达了她对过去那些包装物 的感情。
【5】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请用“ ” 画出原文中的语句。
【6】环境保护其实是容易做到的,但我们身边的人常常做不到,请你写一句话告诫大家注意保护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缩写句子。
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下面的情境写几句话,描绘看到的景象,分别表现心情“好”与“不好”的两种状态。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缩句) __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一走进公园,就看到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想到去世的母亲,我就泪流满面。
改成反问句:
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1、写封倡议书,内容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