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补充成语,并根据提示答题。

    大名(  )(  )  顶礼(  ) 

    (  )而出   (  )(  )不倦

    手不(  )   (  )(  )不安

    (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我们班的张小艺非常爱看书,经常         ,所以她总能在各种读写比赛中           

    (2)写出与画   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 2、填空。

    1.《浪淘沙》(其一)中包含着“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中,(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_______。文中表现了知音难遇的思想,可以用成语_______来表达。

    3.《好的故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个________

    4.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了《夏天里的成长》,我懂得了________;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感受到鲁迅是个_________的人;学了《桥》一课,我想说,老支书_______的高贵品质令人敬佩;读完《只有一个地球》,我想说,___________

  • 3、诗词理解与运用。

    (1)跟随着诗词,我来到大漠,欣赏“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风光。

    跟随着诗词,我来到黄河,欣赏“______”的奔腾汹涌。

    跟随着诗词,我来到江南,欣赏“______”的艳丽春光。

    (2)《七律·长征》一诗“____________。”一联对仗工整,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既表达出战胜困难时的激动欢悦,又概括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 4、成语填空。

    大步( )               笔走( )                    排山( )

    行云( )               黄钟( )                    天籁( )

  • 5、结合下面的图片填空。

    (1)事件: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

    (4)前排人物:__________

    (5)现场播放了《__________》,这是我们的国歌;升起了__________,这是我们的国旗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 7、阅读。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__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山村优美的风光。

    【3】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__________的生活情景,也写出老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通过写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_________之情。

    【4】补全文章中的诗句。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

    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潇潇,静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春雨洒落在竹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咂咂咂,积聚着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破土而出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沐浴。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挤开石缝钻出来……

    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呀!

    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儿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鸣为它们歌唱,山茶舒瓣为它们展笑靥,松柏婆娑为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做贡献。

    【1】填空。

    ①作者把美丽的竹山和竹林比作________。

    ②作者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形容春雨的沙沙声。

    ③第四段中描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

    A.“我”爱竹山、竹林的美景。

    B.春天,无数春笋破土而出。

    C.春天竹山、竹林的美景和春笋顽强欢畅生长的情景。

    【3】细读文末最后一句,你知道春笋的理想吗?试着写出你的理解:________

  • 10、阅读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英姿勃发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

    人头攒动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初照的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文中体现第一自然段中的“这一庄严时刻”的地方有哪些?试找出两处。

    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记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记叙顺序是:人们等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请分别找出一处描写“点”和“面”的句子,再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点:__________

    面: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

    【4】结尾处,人们为什么“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久久不愿离去”?

    __________

    【5】我会填写这些有关爱国的古诗文名句。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②__________,死而后己。

  • 11、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去 拍打)着海岸,(贱 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 账)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架 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划出括号里恰当的字或词。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屋“温暖而舒适”的句子。

    【3】从“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哏的火还没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句话可以看出桑娜________

    【4】“心惊肉跳”的意思是:________。桑娜感到“心惊肉跳”的原因是:________

  • 12、阅读。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划线的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描写。

    【2】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3】读③、④、⑤段概括出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的三件事。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 “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有一次赢得了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个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走官员过来,同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病子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的“他”指的是____,从这句话中的“二话没说”可以看出他___的性格特点。

    【2】同一个消息,官员说是“坏消息”,这是因为________,而温森多说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温森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3】短文最后一段中“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可以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

    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 16、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改为反问句)

    (2)蚁穴可以毁坏河堤。)(改为字句)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打比方的句子)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语句)

    (5)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把病句改正过来)

     

  • 18、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尼尔斯使劲地把马丁拖到湖边。(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联系本组学习过的三篇课文,想想我们应该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