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全神( )          居高( )            大步流( )

    ( )风凛凛          斩钉( )            ( )肉跳

    ①“__________”是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②面对着一个个栩栩如生、____________的狮子雕像,谁能不惊叹呢?

  • 2、解释标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1)纸上得来终觉知此事要躬行。

    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渠哪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

    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却看妻子愁何在卷诗书喜欲狂。

    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死去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认真听两遍录音,完成下面各题。

    1.纳米是(______

    A.重量单位   B.长度单位   C.粮食名称

    2.冰箱使用纳米涂层,是因为(______

    A.看起来更美观   B.可以有效杀菌、除臭   c.让冰箱更加结实

    3.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可以通过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看到1纳米的物质。(______

    (2)将纳米吸波材料用到隐形战机上,战机就不会被人们发现了。(______

    4.围绕中心意思“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事例呢?请分条简要地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同音字。

    [lán]  ( )球  ( )色  跨( )

    [yínɡ]   ( )光  晶( )  ( )火虫

  • 5、小小动物真有趣,组成许多好成语,我会填。

    过街老______ 气壮如______ 生龙活______ 守株待______

    叶公好______ 打草惊______ 顺手牵______ 杀鸡吓______

    呆若木______ 画虎类______ 杯弓_____影 亡_____补牢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与理解。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_____”上补充诗句。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 金沙水/拍/云/崖暖 B. 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①攀(五岭)②越___③渡____④夺____⑤翻____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

  • 7、请从下面的九宫格中识别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再完成练习。

    【1】我识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所识别的诗句与《浪淘沙》(其一)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源远流长、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写得出神入化。

    【3】我还积累了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理解。

    __________

    【3】苏轼的诗词题材广泛,你还记得苏轼的其他诗句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欣赏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草原》

    【1】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热情——_______  拘谨——_______

    害羞——_______ 嘹亮——_______

    【2】主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款待我们”,说明蒙古人民_____的特点。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人的深厚情谊。

    B.感人准确反映了人们心心相连的情谊。

    C.鄂温克姑娘很大方,一点也不羞涩。

    【4】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_____

  • 10、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海岸,去听那金鼓雷建似的潮声震惊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奇象壮观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子湖,无论阴晴雨雷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遇上最奇特而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因此,对无缘识得涨潮面目的游客,不妨领略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钱塘潮历来为人神往。如宋之问就为之留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苏东坡对之也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称誉。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声可与钱塘潮媲()美呢?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摹天下奇观,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首先在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代诗人赵最喻为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清代诗人许承钦笔下是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失会稽(kuài jī。清人施闰章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江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1】短文中描写钱塘潮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还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描写潮声之大。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短文的第4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三位不同朝代的诗人的名句,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1)侧重写钱塘江大潮声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重写钱塘江大潮宏伟气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大潮声威又写大潮宏伟气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其中的两句诗仔细品读,说说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还有很多,把你课外积累的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外婆的银针》习出了作者与外婆间的血脉亲情,请阅读短文,完成对话。

    外婆的银针

    ①随着时间流逝,那些银闪闪的金属已不再吸引我,但唯有一样在我心中历经沧桑,目睹尘世。

    ②那是外婆的银针。∥

    ③外婆的手很巧,但凡我的衣服被什么东西勾破,地都会月各种法子将衣服补得几乎完好如初。

    ④她总是从那个陪了她大半辈子的铁盒中取出线与银针。银针一闪一闪的,十分好看。她吮一吮那根细线,再举起银针,对着光源,将细线穿入孔,再打一个小结。我很喜欢看外婆穿细线的样子。她眯着眼,(  )地盯着那银针的针眼,细线轻盈地穿过那个针眼,在针级的另一端,在耀眼的灯光下飘动,好像是一位灵逸的女子在光下飞舞。如线飞舞之际,像是闪上了全部的光芒,吸引着我。为此,我向外婆请教如何穿针。

    ⑤柔和的灯光下,外婆手把手地教着我。她用那双遍布老茧的手抓住我的小手,将银针对着光亮处举高。我眯着小小的眼睛,无论怎么穿,那细线都在针眼处扭着腰,奈何穿不过那个小孔。外婆慈爱地笑道:别急,以后就好些了。慢慢来慢慢来……她那微微泛黄的手抓住我的手,从容地,稳稳地将线的这头带到了那头。

    ⑥那时,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⑦我在慢慢地长大,而外婆却在淅渐老去。她的皱纹多得让我数不过来,眼中的混浊开始渗透蔓延。她的行动有些不方便了,走楼梯时常要有人来扶她一把。她总是听不清我们在讲什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误解我们的意思。有时候我会被她的不断询问弄得不耐烦,懒得与她多说。时间一久,她便很少问我问题,如果有什么没听清,也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继续忙着自己的活。她不再坚持很多事,也不再为一些小事与我们争执

    ⑧我以为她这是老了,懒得理这些琐事。∥/

    ⑨然而我错了,那天一打并宋门,就有见客厅灯火通明,外婆坐在正中央,举着很针,穿着线。她不停地在吮那根细线,不停地试图将线穿过银针,而她身边放的,则是前些天被我磨损的一双袜子。我走上前,许是挡住了她的光线,她皱了皱眉,脸上的沟壑全挤在一起,像一棵沧桑的古柏。她见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来啦。我想帮体补一下林子,扔了多可情。可惜了,穿了老半天,线都穿不上。唉,老了老了……”

    ⑩我凝视着地那已经举得颤抖了的左手,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我握住外婆的手,在灯光下,慢移动着细线,直至它穿过针眼。细线在那一端移动着,像一个新的生命,在柔和的日光灯下,倾吐着生命的飞逝。

    真厉害,你瞧,你一穿就穿过了,真好,真好……”外婆推了推老花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和着她的皱纹,像一棵老树的年轮,一圈又一圈。

    我握住外婆那只布满老茧的手,眼眶微酸。人往往在一瞬间老去,而我,也在外婆老去的那个瞬间长大了。

    在银针心中,也许我们都算是厉害的存在。∥

    (选自《北方人(悦读)》,201608期,作者是杜泱霆,有删改)

    【1】小琳:你觉得“六神无主、全神贯注、神气十足”这几个词语中,哪个最适合填入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

    小美:我认为应该填__________

    【2】小美发现,在这篇文章中,随着不同事件的发生,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以上是她梳理的导图,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3】小琳:我觉得第⑦和⑧白然段可以删去,因为题目写的是《外婆的银针》,可是这两个自然段都没有提到银针。

    小美:我觉得______,因为_________

    【4】小美:我发现,作者很善于通过外貌、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琳:是的,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就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让我感受到了_____

    【5】小琳:作者在外婆老去的瞬间长大了,在生活中,你也有瞬间长大的经历吗?写写你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吧。_________

  • 12、课文传真。(22分)

    茶手短衣紧袄,(   )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住地(   )。忽而( ),忽而( ),忽而(  ),忽而( ),嫩叶如同(   ),煞是好看。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   ),(   ),条索(   ),蜷曲(   )。这时一边(  ),一边(   ),待到茶叶(   )之时,满屋子已( )。此时的茶叶( ),( ),( ),( ),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文字形象地描写了   了。

    (3)用 画出描写茶手一系列动作的词语。

    (4)阅读文字,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跃然纸上,就请为这幅起一个雅致动听的名字

     

  • 13、课外阅读。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建福州,那里过年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灯的数目,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是“三英战吕布”。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________”,上面画的是“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的意思是___________,“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选段中“他”指的是_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

    3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仿写。

    例:爱是冬日里的暖阳,爱是沙漠里的清泉,爱是大海里的灯塔。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你喜欢读书吗?读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显著的影响?在读书过程中有哪些难忘或有趣的事情发生?请你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书写工整,内容具体,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