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季急雨中西湖景色的变幻多姿,表现了西湖景色的奇特。这首诗共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乌云密布图、__________图、风来云散图、_____________图。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都写了________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江清月近人”表达了诗人一人在外游历时_________的感情;“明月别枝惊鹊”表达了词人_________的感情。
2、照样子,写词语。
名著—著名: 、
3、查字典。
(1)“探”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在“扌”部中查( )画。
(2)“探”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②做侦察工作的人;③看望;④向前伸出(头或上体)。请选择“探”字在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探路( ) 探望( ) 密探( )
4、根据《童年》内容,回答问题。
(1)《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2)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句高尔基关于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写表示“说”的词语。
1.“我在出板报,不能跟你出去!”我______了伙伴的邀请。
2.开会时,我们要认真听,不能在下面______。
3.我们到底采用哪种出行方案,班主任正在跟大家______。
4.爷爷______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
5.在昨天的班会上,我们一起郑重__________:“远离网络游戏,共建网络文明。”
6、课外阅读我能行。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两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抒发了彻底打垮敌人的坚强决心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B.凭借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7、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_______、_______,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波浪线标出一句对偶句。
【4】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表现了恬静的气氛。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8、阅读《蜀相》这首诗,
蜀相
作者: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 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 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 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9、承诺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汽车驾驶员被困在郊外,他的汽车坏了。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这位男子用马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这位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没有忘记告诉被帮助的人同样的一句话。
四年后,克雷斯被洪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但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条金线。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这就是一条最最珍贵的无价的项链。
【1】写出课外积累的三个有关天气的成语。
风雪交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写道:“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把短文分成两部分
文章的___—___段说故事,文章____段发表议论。
【5】四年后,克雷斯从一个少年口中也听到了那句话,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了这篇文章,说说你怎样理解“承诺”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关于《中国诗词大会》
(材料一)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对于中国诗词大会,( )的群体关注度最高。
A.19岁以下 B.19-24岁 C.大于或等于50岁 D.35-19岁
【2】人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随着 的变化而 ( )
A.年龄的增长 递增 B.年龄的降低 递减
C.年龄的增长 递减 D.年龄的降低 递增
【3】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认为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
B.《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师范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
C.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D.年龄在35-49岁的人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程度不超过10%。
【5】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风景线
母亲与鞋架
随着职务的提升,( )工作忙碌,( )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点责备地说:“妈,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从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了,“他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晚怎么回来那么晚啊!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了,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
此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 )不再多说什么,( )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母亲是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双目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里。
晚上,我又是临近子时才回到家里,因为酒喝得太多,所以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
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儿,大厅又传来了报时的钟声,12下,清脆而有节奏,我刚到门口就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在等待我的回来,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家了,总是数着挂钟的声音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
泪水悄然滑出眼眶,虽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对母亲的关心,母亲却还是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
从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尽量早些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月亮的清辉是母亲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画“ ”的句子中“习惯”是指早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刻画了母亲以_______的方式判断“我”是否回到家的过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_______。
【4】文中的“我”对母亲的感情更多的是( )
A. 敬重 B. 感激
C. 思念 D. 歉疚
【5】母亲去世后,“我”为什么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文中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
【6】由本文我想到的一首描写母爱的古诗是:
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A.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B.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
【2】通过选段A中对桑娜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
【3】选段B抓住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4】读选段B中画线的句子,试着写写渔夫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
13、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 增添]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gè xíng qí dào( )”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 美丽]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xīn yǐng( )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shèn tòu( )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德国已于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
【2】在文中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3】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1)跟大家不一样。( )
(2)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4】彩色路面有哪些作用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透水路面为三层,第一层起到 ________ 的作用;第二层起到 ________ 的作用;第三层起到 ________ 的作用(以上三空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由于透水路面采用了_____________ 的混合料,因此它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6】概括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在2009年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8】课外请上网查找有关“路面上的新科技”更多的信息,进行摘录,向同学们宣传这些科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平台。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我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我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地,“长大”在(繁重 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了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不但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而且很信任我。她告诉我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 和气),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盘问 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 心急如焚) 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选择短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并打上“√”。
【2】“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惭愧的原因是( )
A.我摔跤了,被这么多人看见。
B.我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C.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却想一走了之,不敢承担责任。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在短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反衬 铺垫)。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我想象的气氛是_____________。
(2)从小到大“我”对“长大”的三种理解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父母说“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海鸟 动物 海鸥 生物
(2) 尽情游赏 慕名而来 怅然而返 恋恋不舍
(3)一道红霞 晨曦初露 万道霞光 红日薄发
16、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直坐在门边的冼星海激动得站起来,一把将稿子抓到手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有把握把曲谱好!一定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改为 “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改“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厅里安静极了。
改写成夸张句:
(2)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调整词序,不改变原意:
(3)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
改成反问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5)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
21、写作。
题目:________
提示和要求:读完《葡萄树的心愿》这篇短文,是否让你想起一个美好的心愿。想一想你有什么心愿,你是怎样做的,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习作。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