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gōu lè cēn cī yáo yè gù yǐng zì lián
( ) ( ) ( ) ( ) ( )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一粥________,当思来处不易;半丝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
2.暖风熏得________醉,直把杭州作________。
3.我劝天公重________,不拘一格降________。
4.问渠那得________如许?为有源头________来。
3、古文《师旷问学》中,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相关提示填空。
1.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此不为沅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沅者凉乎?”
2.小学六年,我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为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念念不忘“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动;为于谦的借诗明志“________,__________”而钦佩;为王维的思乡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潸然泪下。
3.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捕蝉时的专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垂钓时怕鱼儿被吓走的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讨人喜欢的样子。
5、读拼音写词语。
róu měi kāng kǎi zuǐ chún yōu jìng
( ) ( ) ( ) (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dǐ yù páo xiào
( ) ( ) (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2句中“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还知道杜牧有哪些有关数字的诗句?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8、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看戏
①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③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 )下来,( )在地上,( )到空中,(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与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1】根据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的原则,把“滴、滚、落、溅”四个动词填回文中的括号内。
【2】第①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为什么将观众的表现写得具体详尽,将演出剧情写得十分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揣摩一下画横线的句子中“迷蒙的海”和“一座蜃楼”分别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运用了 的方法来描写看戏的场面,用“﹏﹏﹏”划出文中描写梅兰芳演唱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写写从中体会到什么。
【6】文章最后才点明这位艺术家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享受生命的果子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悬崖边上。站在悬崖边上,他想:( )被老虎捉到活活肢解,咬死,还( )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悬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从悬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但转念一想:狮子与老虎是相同的猛兽,被谁吃掉,都是一样的。
当他一放下心,又听见了一阵声音,仔细一看,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死好。
情绪平复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儿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吃过梅子,他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丫休息。他想着: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他在树上沉沉地睡去了。
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
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地逃走了。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最后都负伤逃走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那个人为避开老虎而跳下悬崖,他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开狮子而选择待在正被老鼠啃咬的梅枝上,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那个人能脱离险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用“√”画出正确的一项。
(1)过一天是一天的人生态度。( )
(2)忧患的人生态度。( )
(3)乐观的人生态度。( )
(4)悲观的人生态度。( )
5.你对故事中人物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姥姥的剪纸》片段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1)“喜鹊登枝”象征着 ,这里的引号作用是 。(2分)
(2)写几个与下列词语相关的成语。 (4分)
数九隆冬
三伏盛夏
春色迷人
金秋送爽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
12、课外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__
【2】在第3自然段中“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 )。
A.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前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
B.因为在4000万年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C.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
【3】“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
在2015年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
陶艳波的儿子杨乃斌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地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斌的“同桌的你”。
乃斌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斌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2011年,失聪的杨乃斌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人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如今,乃斌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陶艳波说:“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斌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1】短文中的主人公是陶艳波,她的儿子叫_____,从小因病_____,她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成了儿子的_______。
【2】陶艳波是怎么照顾儿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乃斌在生活学习中自卑了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儿子吃得好睡得好就是父母的幸福
B. 儿子过得幸福了父母就会感觉幸福
C. 儿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儿子的财产就是父母的财产
D. 这体现了父母对儿子的爱
14、阅读。
夏感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最能表达本文中心意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眼里,春天和秋天各是什么颜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想到了哪些与夏天有关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同学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9、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干)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平淡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