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濮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照样子给加点的字换偏旁并组词。

    钱(嫌弃)(谦虚);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仿__________

  • 2、填上合适的词。

    _____土地 _____山峰  _____松针

    _____的土地  _____的怀抱 _____的叹息

  • 3、辨字组词。

    炕(  ) 稍(  ) 肆(  ) 载(  )

    坑(  ) 梢(  ) 律(  ) 栽(  )

  • 4、根据句子的意思,用组成四个词语,再分别填到句子中。

    (   ) (   ) (   ) (   )

    (1),无论你怎么辩解,这件事(   )是你做错了。

    (2)在和平年代,(  )有一些不法分子企图破坏我们的祖国建设,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3)去年,我( )把一个杏核扔在墙脚,今年( )发芽长出了幼苗。

     

  • 5、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____然大物   意____深长   全神____

    孤芳自____  斩____截铁 ____天动地

    ____无故  居高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

    岑参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 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 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 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______

    3全诗通过_______ ______,表现了______

    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2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______________甘为孺子牛。”

    3选一选。

    这节小诗运用______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反动统计者凶暴的本质。

    A. 烘托 B. 对比

  • 8、阅读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在诗歌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千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把连绵不断的_____比作_____,把高大险峻的_________比作_______,体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精神。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

    A.轻易,随随便便。

    B.平常,寻常。

    C.无端,平白无故地。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颜”的意思是( )

    A.颜色。

    B.体面,面子。

    C.脸上的表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拦住他啊

    ①拦住他啊 不管如何 你都要拦住他啊 刚上高速 父亲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②“哎!”挂断电话,我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叹息一声。父亲叫我拦下的,是一辆货车,这车是到我老家川北九龙山区拉土特产的,比如蜂蜜、土鸡蛋、土鸭蛋等等。父亲业余养蜜蜂,几十年了,退休后,他依然乐此不疲,按照父亲的话说,这活路轻巧、干净,也有生活味。

    ③高速上哪能说拦车就拦车,我也没有那辆货车司机的电话,只得给堂弟打电话,电话刚挂断,父亲的电话又打进来了,他的意思,不管我想什么办法,必须在哪个服务区拦下那辆车。我想,或许是父亲有什么重要东西,被误装上货车拉走了。

    ④很快,堂弟的电话打回来了,他说货车司机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我如实将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叫他继续联系!//

    ⑤很快,父亲就赶到了阆中服务区。看着他急急火火的样子,我问,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让货车拉走了啊?你别管,反正必须拦住那辆车。打电话,接着打。父亲坐上我们的车,坚定地说。

    ⑥我们只得开车继续前行。为了让父亲放心,我开了电话免提。堂弟说,老爷子你有啥子宝贝那么贵重啊,连我都不放心,说出来我帮你捡着就是。

    ⑦父亲说,你别管!你只要答应,我没到重庆之前,不准司机卸货就成。堂弟哈哈大笑。

    ⑧父亲一下子靠在后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⑨我知道父亲的意思。前些年,堂弟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他从外地请来专家,挨家挨户指导乡亲们养蜜蜂,因品质纯正味道佳,九龙山土蜂蜜在重庆很受欢迎。邻居吴山发为了多卖钱,偷偷往蜂蜜里面加了糖水。吴山发的行为很快就被发现了,堂弟气得直拿父亲出气,因为父亲是堂弟请的生产质量监督员,那件事后,父亲很长一段时间沉默寡言。

    ⑩我偷偷看了一眼父亲,他两眼一直注视着前方,他的双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醒醒,醒醒。父亲叫醒我说,到了。

    堂弟已在他办公室外等候,货车司机显然还没到。天寒,堂弟叫我们去屋里烤火,但父亲坚决不去,他坐在堂弟的车库前,向大门口张望。我们只得摇摇头,走进堂弟的办公室。//

    到了!到了!不知过了多久,父亲大声喊了起来。待我们来到室外,父亲已经跑到刚刚停稳的货车后边,司机还未完全打开后面的车门,父亲已经快速地爬进了车里。待我们来到室外,父亲已经跑到刚刚停稳的货车后边,司机还未完全打开后面的车门,父亲已经快速地爬进了车里。

    “找到了!找到了!”父亲大声喊起来,很快,他便满面通红地抱着一个瓶向我们走来。父亲说:“你们看,这瓶是我留着自己喝的带渣的尾子蜂蜜,瓶子是一样的,不晓得被哪个放上了车,谢天谢地,总算没有与其它蜂蜜混在一起!”

    此时,80高龄的父亲,怎么看,都像一个快乐而较真的孩子!//

    【1】给短文第①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父亲打电话让我拦住货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堂弟气得直拿父亲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已用“//”分为了四部分,请概括第二、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父亲打电话让我拦住货车,但司机一直联系不上。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货车终于到了,父亲爬上车找到了带渣的尾子蜂蜜。

    【4】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下面的句子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1)他两眼一直注视着前方,他的双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到了!找到了!”父亲大声喊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⑨自然段的表达作用是(       

    A.表达了家乡蜂蜜品质纯正味道佳,在重庆很受欢迎。

    B.表达了父亲因蜂蜜出现质量问题而变得沉默寡言。

    C.交代了父亲拦货车找回带渣的尾子蜂蜜的原因,突出了父亲讲诚信的品格。

    【6】这篇文章写了一位怎样的父亲?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材料一:学校端午节文化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城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马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 )

    (2)端午节这天,马丁特地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

    (3)“它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3】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请你写一写。(至少写出两个节日及其相关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话主要是对人物的(  )

    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C.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D.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

    【3】五位战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葛振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学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德林、胡福才: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是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与欣赏。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必做的事,可如今,想拥有一夜好睡眠竟成了许多人的“奢侈品”。

    现在的我们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浅睡、失眠、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

    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

    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而把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我们的晚餐可以从6点吃到8点,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待上比蔬菜和水果长得多的时间,即便我们已经想睡了,但是身体却不能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后的浓茶、咖啡,这时,不是我们说想睡就能睡得着的。

    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KTV、健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人来人往时,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一天中最好的入睡时间点,给了丰富的夜生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大行其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该属于我们的睡眠时间。

    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的时候,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被窝入睡。

    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归根到底,导致睡眠问题的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当我们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时,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问题吧。否则,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阅读链接: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引入中国。(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所作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

    调查对象

    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的占比(%)

    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的占比(%)

    小学生

    约为7小时

    72%

    超过50%

    初中生

    约为6小时

    高中生

    仅为5.5小时

     

     

    链接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却普遍缺乏认识。(新华网)

    1我国72%以上的中小学生睡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质量不好 B.睡眠时间不足

    C.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7个小时 D.平均睡眠质量不好,占比超过50%

    2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枕头、卧床或被褥。

    B.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

    C.丰盛的晚餐、提神的饮料,大行其道的夜间休闲娱乐。

    D.对功名、地位、财富的追求,放不下现实生活的心灵。

    3对第3自然段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过渡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对“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的关注与思考。

    B.过渡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出下文“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C.总述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对“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的关注与思考。

    D.总结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出下文“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4阅读链接材料与《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一文,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B.要认识睡眠的重要性,重视睡眠问题。

    C.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质量不好的问题。

    D.睡眠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成年人、中小学生中。

    5文中用“杀手”来比喻“睡眠背后存在的问题”,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本文提供的信息,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都市人解决存在的睡眠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盖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暴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2】写出这篇短文中巡道工留给“我”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爸爸”说的话,并写出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什么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培养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有删改)

    【1】给选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

    【3】为了阐述观点,文章用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2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肤浅的人

    【5】读文中画“ ”的句子,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好奇,是______;好奇,是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 16、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风景线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请选择生活中的美(可以是漂亮的花、美丽的街道,也可以是人的心灵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语句通顺,过程详细,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