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韩魏公知北都》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非故也,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字词换成现代用语,写在括号里。
(1)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知( )福 翻( )倒( ) 心平( )( )
( )不( )已 重( )天( ) 万象( )( )
4、照样子,写词语。
(1)例:翠色欲流(描写绿色的)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例:震天动地(含有反义词的)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3)例:自作自受(ABAC式)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4)例:微波粼粼(ABCC式)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将句子补充完整。
(1)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
(2)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歌阅读。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请你结合诗句,解释“胜日”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7、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9、课外阅读。
忽略
①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②孩子跪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满心欢喜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那是孩子几天以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里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③孩子的妈妈走过来:“看什么啦?”孩子急忙把妈妈拉到花盆跟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妈妈皱了皱眉,笑了笑:“傻瓜,这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说:“会的,小瓜苗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妈妈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到厨房去了。她没有发觉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④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照例跑到阳台去看瓜苗。顿时,孩子傻眼了,花盆中只有紫罗兰在耀武扬威地挺立着,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揉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⑤孩子哽咽地问妈妈:“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我给拔了,有什么可哭的。那些小瓜苗在花盆里,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妈妈一边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一边拿出手绢来擦孩子的眼泪。
⑥几天以后,孩子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有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喜,给他打了满分。孩子把画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呀,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上街给你买冰激凌。”
⑦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⑧孩子呆呆地望着画,觉得心里空空的。
【1】第④段中“耀武扬威”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⑥段中“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孩子对小瓜苗的思念和惋惜。
B.表达了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生命的关爱。
C.表达了孩子对妈妈行为的不满。
【4】对第⑥段中“妈妈看了看分数”这一动作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要求严格。
B.妈妈觉得孩子学习不努力,只想养瓜苗。
C.妈妈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5】结尾处“孩子呆呆地望着画,觉得心里空空的”。“心里空空的”表现了孩子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描写“夕阳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说说这样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文中的妈妈应该怎样做才好?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与感悟。
丁香结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文章前三自然段重点写丁香花,是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几个方面来写的,分别写了城里街旁、_______和“斗室外”三处的丁香花;第四自然段写了雨中的丁香,文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雨中丁香的特点。
【2】“丁香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做“丁香结”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分为10个主题核心区,分别是草原部落、鳄鱼峡湾、猩猩奇缘、鸟语天堂、虎啸山林、珍奇世界、海洋探险、动物嘉年华、儿童嘉年华和大马戏城。游客可以自驾或乘坐小火车遨游草原部落,在草原和丛林中。体验与狮、虎、豹、豺、狼、熊等各种猛兽的近距离接触,感受自然的魅力;也可以步行穿越鳄鱼峡湾,观赏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鳄鱼;或者在猩猩奇缘区,和聪慧的灵长类动物,来一场别样的互动交流;或穿梭在鸟语天堂,欣赏百鸟争鸣的动人乐章;或置身海洋探险区,切身体验“海阔任鱼跃”的乐趣;或漫步珍奇世界区,观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宝级”珍稀动物;或穿梭在动物嘉年华区,亲手逗喂呆萌羊驼和迷你矮马等温顺可爱的草食动物;或带着孩子在儿童嘉年华区,在丰富的游乐设施上尽情享受亲子时光;身怀“绝技”的动物们,会在大马戏城进行各种不可思议的表演……
材料二
置身水母馆,宛如处于梦幻迷宫。使人眼花缭乱,不能自拔。水母馆规模十分宏大,分为生命之初、水母起源、全息影像、水母隧道、水母繁育、水母森林、水母的成长、水母万花筒、美人鱼表演、水母星空几大功能区。在漆黑的空间里,绚烂的灯光下。在水中摇曳飘舞的小生命……你可以近距离看到它的呼吸和细小的动作。
园区内近百米的玻璃栈道,也是国内首家动物玻璃观景平台。玻璃桥悬于花果山峡谷之间,悠长的桥身将两岸相连。踏上玻璃桥,从高空深入馆舍内部,可以通过玻璃地板清晰地看到脚下的山林走兽。
材料三
南京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双休日表演时间:
大马戏表演(约40分钟) 11:00 14:00 15:30
海狮表演(约20分钟) 11:00 12:30 14:00 15:30
鹦鹉表演(约15分钟) 11:00 12:30 14:00 15:30
美人鱼表演(约15分钟) 11:30 13:30 14:30 16:00
补充说明:各表演场馆比较靠近,相互之间步行约五分钟。
材料四
①公共交通:
地铁路线:南京地铁S8号线至金牛湖地铁站,换乘公交车K35/16路直达
②公交路线:天长方向:乘坐天长16路至塘庄站下车
扬州方向:乘坐仪征K35至金牛湖新庄站下车
六合方向:乘坐458路至金牛湖新庄站下车
③自驾路线:南京方向:江北快速路—宁连公路—353省道—205省道
【1】这四则材料围绕南京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共介绍了四方面内容,分别是动物王国概况: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一、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客可以自驾遨游草原部落,亲手逗喂呆萌羊鸵和迷你矮马。
B.园区里近百米的玻璃栈道,是国内最大的观景平台。
C.水母馆内可以观看到精彩的美人鱼表演。
【3】阅读材料四,来自六合城区的张松,约了来自仪征市的表姐李霞周六乘公交游玩动物园,他们应该如何乘车,在哪个站点会合最为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
【4】张松和李霞顺利于早上十点半到达了金牛湖,请为张松和李霞绘制观看演出的一份合理的时间表,注意三点:①由于他们还想乘坐小火车遨游草原部落,所以下午最后一场只能看14:00的表演;②四场表演,每场都要看到;③半小时午餐时间要安排进去。
时间 | 观看表演 午餐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12、课外阅读
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暖 雨
进入二月,下起暖雨来了。
这是一个阴霾的日子。空中低浮着灰色的云。打下午起,就下起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种复苏的暖意。这样的雨,不接连下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
天上烟雨蒙蒙,我看到行人打着伞,湿漉漉的马儿从眼前走过。连房檐上那单调的滴水声,听起来也令人心情高兴。
我一直紧绷的身子开始舒展了。我感到说不出的快慰。走到庭院里一看,雨点洒在污秽的积雪上,簌簌有声。再来到郊外一望,残雪都被雨水融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田野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呈现出一副布满沙石和泥土的面容。
蔫黄的竹林,干枯的柿树、李树,以及那些在我视野之内的所有树木,无论是干和枝,全被雨水濡湿了。它们好像刚刚睁开眼睛,都想用这温暖的春雨洗净自己黝黑而脏污的脸孔。
流水潺潺,鸟雀欢唱,这声音听起来多么舒心!雨下着,这是一场连桑园的桑树根都能滋润到的透雨哩!
冰雪消融,道路泥泞。在冬天悄悄逝去的日子里,嫩枝慢慢绽放出了幼芽。穿过树梢,我望着黄昏时南国灰色的天空。
入夜,我独自享受着暖雨淅淅沥沥的声音。我感到,春天确实来临了。
【1】请你给文中能够准确概括作者对暖雨细腻的心理感受的词语排队。
快慰 无比饥渴 享受 舒心
——————————————————————————————
【2】“连房檐上那单调的滴水声,听起来也令人心情高兴”,滴水声让人感到“单调”,还让人“高兴”是因为( )。
A.“单调”是说滴水声总是那样的一成不变。
B.虽然滴水声单调,但是人们从这滴水声里却能感受到春天马上就要来临,所以心情会“高兴”。
C.“单调”说明雨只落在一处。
【3】“这样的雨,不接连下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渴望春天的来临。”这种说法是___(对 错)的。
【4】作者描写了暖雨中的哪几个场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雨的日子里,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试着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重 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后,夏洛蒂的《 》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 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 》和安恩的长篇小说《 》相继出版,最终也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的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1】用“/”画去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
【2】根据课文在横线上把句子的内容填写完整。
【3】“她们的路走对了!”中的“她们的路”是指________。
【4】片段中的“小草”指__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____。
【5】她们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哪些语句说明她们已经成为“大树”?请用“ ”画出。
【6】对画线句中两个“硬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硬是”突出了三姐妹们付出的艰辛努力
B. 两个“硬是”表明了三姐妹们满腹经纶,非常有文学才华
15、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 我被聘为北大生物副教授一职。(改病句)
(2)农业的意义对于生命科学十分巨大。(改病句)
(3)我被其他孩子“选”成了班长。(改为反问句)
(4)人类被很多疾病困扰。(改为感叹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19、不少科学家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21、作文。
在你小学六年的生活当中,谁曾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她)曾说过什么话或做过什么事让你感觉印象深刻?这句话或这件事对你将来的人生之路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或帮助?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写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