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___”里加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保住了这黄土_____我们才有这绿树_____有了这绿树_____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_____

  •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鲜花名称,把诗句充完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

    竹外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________________日在首都_________举行开国大典的___________,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的描写来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_____________的心情。

    2.“___________云崖___________铁索”中的“暖”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寒”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3.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

  • 4、修辞方法我来填。

    比喻  拟人  反问  设问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3.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论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 5、用合适的词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1.全村人拥护爱戴的老支书站在没膝深的洪水中。________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发出低哼的声音________

    3.人们走路不稳地向那木桥拥去。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题目?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日暮客愁新”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愁”?写出两句你联想到的描写秋天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__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的。

  • 7、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本诗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了干净、清幽的居家环境,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后两句运用拟人,一“护”一“送”赋予山水情感,从远到近写活了山水。

    C.首句中的“净”是室主人“长扫”的结果,可见主人生活悠闲、心境淡泊。

    D.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湖阴先生隐居山中的思想境界,也表达出作者的志趣追求。

  • 8、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②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酽(yàn)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结,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⑥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⑦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⑧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⑨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北方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⑩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的永久家园。

    【1】读短文第1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比喻句。

    丁香,绽满枝头,如( )( ),就像春天的( ),就像春天里的( )

    【2】短文3-4 自然段,介绍了丁香花的( )( )( )

    【3】下面诗句的序号填写到第5自然段相应的横线上。

    A. 同向春风各自开       B. 芬芳流荡紫云藤

    C. 一支红杏出墙来       D. 可爱深红爱浅红

    【4】丁香具有怎么样的特点,请概括地写出三处。

    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哈尔滨人,哈尔滨人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画出短文中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 )

    【7】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动静结合

    C.以点带面

    D.先抑后扬

    【8】“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身为长春人,你心中的挚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蚂蚁也有闲逛时

    ①自古以来,蚂蚁一直被看成是勤劳的动物,比如《伊索寓言》中一则《蚂蚁和蚱蜢》讲到:夏天,蚂蚁也在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到了酷冷的冬天,就不至于挨饿;而盲目乐观的蚱蜢以为天天都是春天,只知道逍遥快活,什么准备工作也不做……

    ②蚂蚁于是给人一种“不知疲倦”“不需休息”的印象,其实不是这样的。2015年,生物学家们在人造蚁巢中做了实验,他们对每一只蚂蚁做上记号,用摄像机记录蚂蚁的活跃程度,最后在分析录像资料时发现,有五分之一的蚂蚁在“闲逛着”,无所事事。在一个勤劳的群体中,其他蚂蚁怎么会容忍这种“偷懒”行为的?于是科学家们将实验延续下去,终于弄清了事情真相。实验人员从正在忙碌的蚂蚁中撤走了20%的劳动力,一周之内,他们发现,那些空出的岗位已由那些原来在自由散漫地闲逛的蚂蚁顶替了。科学家们顿时醒悟过来,是他们误解了那些“闲逛蚂蚁”,它们没有在“偷懒”,也不是没有事做或不愿做事,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替班工蚁”。又有人想了个点子:再将这些“替班工蚁”也撤走;于是,空出的岗位再也没有蚂蚁来替补了。

    ③对付猎物,往往会有200-600只蚂蚁(由工蚁变形的兵蚁出动),每次战役总有5%左右的蚂蚁受伤,被对方强有力的颌钳折断腿或被咬伤。战斗结束后,受伤的蚂蚁用气味向救护蚁发出求救信号,救护蚁便会赶来将它们送回蚁巢,先帮受伤的同伴舔伤口——一种消毒手段。有时候,救护蚁甚至会利用已死的等翅目昆虫身体上的某些部分为受伤的蚂蚁“施行手术”,手术的成功率颇高。令人惊讶的是,严重受伤的蚂蚁(比如六条腿中已经失去了五条)最后会拒绝接受救护蚁的帮助:当救护蚁去接近它们时,它们会竭尽余力抵制救护,迫使救护蚁将它们放弃。

    ④看来,世上有些物种真的还需要好好研究。

    【1】受伤的蚂蚁是通过(     )向救护蚁发求救信号。

    A.气味

    B.后退

    C.触角

    D.嘴巴

    【2】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举例子

    B.举例子、列数字

    C.打比方、列数字

    D.举例子、作比较

    【3】第②自然段中生物学家们在人造蚁巢中做实验是为了说明(     

    A.蚂蚁时刻在工作

    B.蚂蚁一直在偷懒

    C.闲逛蚂蚁的作用

    D.闲逛蚂蚁的数量

    【4】短文开头引用《蚂蚁和蚱蜢》的故事,最主要的作用是(     

    A.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B.引出文章要说明的中心

    C.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D.使文章与读者产生共鸣

    【5】短文第③自然段中“每次战役总有5%左右的蚂蚁受伤…”这里的“左右”能否去掉?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选文题目叫《蚂蚁也有闲逛时》,可第③自然段,却不是写蚂蚁的“闲逛”,跑题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 )尽(jĭn jìn)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 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ng ní)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选文开头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词。

    【4】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

    例:轻轻悄悄 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5】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写得很具体,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文中画“﹏﹏﹏”的句子的写法再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不安”形容内心不安定,焦急害怕。类似这个意思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用划线词造句。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桑娜内心想法的句子。   

    【4】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为什么会“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作“液态空气”。若把梨放在液态空气里浸泡,它就会变得像玻璃一样脆;若把鸡蛋、石蜡放在液态空气里,它们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邦邦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了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氨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种低温粉碎方法还用于粉碎肉类,能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氨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氨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汽化后的氨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的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低温技术能快速打捞沉船。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入,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但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灌入液氨,低温液氨便会爆炸般地膨胀,产生的高压气体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入英吉利海峡9米深的海水中,然后把近20升液氨压入沉船舱内,仅用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根据内容,给短文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A.低温世界与高温世界

    B.奇特的景象

    C.低温世界的奇迹

    D.低温技术的应用

    【2】低温打捞与常规打捞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A.低温打捞成本低。

    B.效率高,节省时间。

    C.安全可靠。

    D.不需要人工操作。

    【3】短文第3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举例子

    C.列数字、举例子

    D.下定义、分类别

    【4】用低温灭鼠的原理是什么?请根据短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科技的发展带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综合训练。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想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持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地退去了。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1找出短文中“AABB”式的词语,并仿写两个。(重复的只写一个)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3短文重点描写了哪些人?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那个老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短文一再强调的耳朵不会误听,的眼睛不会受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5读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不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的逝世让这一切的人悲痛,正是这一颗心牵引着这些人来到这里

    B. 老人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人。这一切人是在老人的精神感召下来到这里,为老人送行的

    C. 老人逝世后,有人组织这一切的人来这里吊唁,来表达人们的悲痛之情

    7短文中对杂志社工友的描写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非常生动。请你也抓住自己或同学的动作、神奇等,写一写你或她(他)第一次登台时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改为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 17、老师组织了比赛。(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 20、把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路边的柳条在风中摇曳。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文学创作。

    校园文学社准备开展第一届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将在“雏鹰”社刊发表。征文要求:(1)以“珍惜”为话题,写值得我们珍惜的人和事;(2)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书写工整,文通句顺;(3)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