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内阅读积累。
(1)优美画卷①草原风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②雨中西湖: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
③乡村月夜: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幽雅庭院: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
(2)艺术之美①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月光曲》)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
(3)爱国情怀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七律·长征》)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__。(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代著名爱国词人_________写的一首吟咏_________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2.《花之歌》采用第_________人称的方式,分别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_________、_________,花还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它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充分表现了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操。
3.《七律·长征》的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家,还是一位_________。这首诗对__________________作了生动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___________精神。
3、请你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孤(_____)自(_____) 别(_____)心(_____) 轻(_____)曼(_____)
笔(_____)龙(_____) 巧(_____)天(_____) 技(_____)一(_____)
4、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屏_____以_____ 应______不______ _____世_____目
如_____以_____ 斗______星______ _____尽_____力
其中__________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另外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书中内容填空。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的小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讲述了作者一段沉痛的_______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他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
6、附加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复:又、再,关山:群山 , 苍:苍翠 鏖战:大战)
【1】“菩萨蛮”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像,简单描述上阕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可能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多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
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多到少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借助声音和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
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食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约占25%。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约占20%。第四层是禽、鱼肉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尽量少吃。
【1】材料一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学习方式,介绍的学习方式中,___________能记住一半内容,_________能记住四分之三;______________几乎能全部记住。(填序号)
A.“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 B.经常进行“小组讨论”
C.“教别人”或“马上应用” D.六种 E.七种
【2】在语文课上,王老师经常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教给其他同学,你觉得王老师的做法怎么样?请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
【4】小明妈妈为了减肥,每顿只吃蔬菜,她这样很不健康。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妈妈?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
10、品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 )上车子,一个( )着,一个半( )着,爸爸拿镊子( )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 )干净。他们又给他( )上药,( )好绷带。
【1】将选文补充完整。
【2】选文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
【3】从所填的动词中,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豪杰之士,肝胆照人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特别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穷苦人民,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们。
有一年冬季的一天,李大钊刚刚从报社领回一笔稿费,走在路上,心里很高兴。这几天夫人正为家里的生活费发愁,这一点稿费刚好可以补贴家用。
他走到一个街口,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在马路边,伸出一只枯瘦如柴的手,向过路的人们求讨施舍。李大钊走到老人身边,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全部稿费,塞到老人的手里。老人慢慢地抬起头来,看看手里的钱,又看看李大钊,干瘪的脸上激动得挂满了泪珠,连声说道:“谢谢,先生!谢谢,恩人!”
李大钊只是向老人点点头,说了声“回去好好安排一下生活”就离开了。
又有一次,李大钊与一位朋友一起坐轮船。在他们俩通过检票口时,有位老人因为没钱买票,就跟在他们后面想混过去。查票的人揪住老人,厉声喝道:“快下船!快下船!”老人跪在查票的人面前,苦苦哀求。查票的人一把夺过老人手中的行李,要往大江里扔。李大钊走过来,拽住行李说:“请不要扔!老人的船票钱我替他付。”于是,他为老人补了一张船票,可是自己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
李大钊同志的一位友人对他有一句评语,说他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慷慨—______ 激动—_____ 毫不犹豫—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慷慨解囊: __________
(2)水深火热: __________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中李大钊帮助穷苦人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
【4】为什么朋友说李大钊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
【5】用“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12、课内阅读。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溉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选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结合本课及你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你想对我们人类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萦(yíng yǐng) 重(zhòng chóng)
【2】“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用“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永远的歌声(选段)
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眼尖的二兰忽然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1】照样子,写词语。
曲曲折折: 脏乎乎:
【2】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一处和第三处省略号都表示( ),第二处省略号表示( )。
A. 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重复词语的省略
C. 说话断断续续 D. 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采用 描写,用 等词语具体描绘了
,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 。
【5】你从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风那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用上夸张手法)
(2)木棉花被风吹得到处飘荡。(改为把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人读书要认真,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4)根据下面情景,描写弟弟高兴的句子。
我们一家要去野炊,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
1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爸爸在看报纸。爸爸在烧菜。
(2)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是一个另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3)勃朗特姐妹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勃朗特姐妹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19、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20、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同学们,什么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或许是一个微笑、一项运动、一次旅行。也可能是一次和朋友交谈,一次印象深刻的教训……请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