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洛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回顾课本,根据提示,填写有关的内容。

    (1)《七律·长征》一诗中表现红军涉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整首诗的中心句。

    (2)《草原》一文中点明中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描写由雨转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点明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_,事件_________

  • 2、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不得重复填写)

    上周六,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登上山顶,有的__________蔚蓝的天空,有的____________山下的村庄,有的__________远方的水库,有的__________山顶的景色,有的趴在草丛里____________蟋蟀的洞穴……从山上下来,我们先去烈士陵园__________了烈士纪念碑,又去敬老院____________了那里的退伍军人。

  • 3、在(   )里填上用“然”字组成的词(所填词语不能重复)。

    1.你看它______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2.刚才还是晴空万里,______乌云密布,天空下起了大雨。

    3.爷爷今年七十岁了,他______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4.这种说法______错了,所以大家都摇头。

    5.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雪,傍晚,天上______飘起了雪花。

  • 4、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_______

    2、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_______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_______

    4、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丁香结》中,作者从形状、______、香味三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丁香花,并由此展开联想。“结”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描写了盛大的场面,课文在描写这些场面时,都运用了________的方法。 

    (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4)“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句中“昏沉的夜”暗喻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1)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

    【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 8、读一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诗词中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       

    A.孤村落日残霞

    B.轻烟老树寒鸦

    C.一点飞鸿影下

    D.白草红叶黄花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说明文阅读。

    故宫为何不积水

    20167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迎来了一场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这一场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降雨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汇入暗沟。

    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石龙头孔中流出,小雨时如冰柱,大雨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景象,蔚为壮观。雨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 故宫的前三殿 B. 故宫的地下沟渠 C. 故宫的排水系统

    2故宫不积水的原因不包括(   )

    A. 建造之初,宫殿柱子上都雕琢着精美的龙头,龙是皇帝的化身。

    B. 建造之初,对整个庞大的人工排水网络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统筹规划。

    C. 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3本文第四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主要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不仅有很好的装饰作用,还具有排水功能。

    B. 每当下雨时北京故宫都会呈现蔚为壮观的千龙出水景象。

    C. 为了宣传故宫的雄伟壮观,各媒体争相传播千龙出水的雨景照片。

    5你认为本文的标题起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文内容我了解。

    母亲经常对家里人说: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文章要反映的主题 表明了母亲对财富的态度。财富”指的是

     

     

  • 11、阅读理解。

    开国大典(节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入响。起初是全场( ),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从下面各组中各选-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肃静 寂静 安静 (2)宣告 宣布 宣读 (3)热情 热烈 热心

    【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 上升。”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

    【3】这四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

    【4】选文第1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________的心情。

    【5】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B.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不再受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了。

    C.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不需要弯腰走路了。

    D.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翻身做主人了。

  • 12、阅读

    梯子

    的爸爸和他的子一起在后花风筝。小小的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的,就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着。

    于是爸爸,必去拿一架梯子,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爸爸,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子,想了又想,也好,让你来让你来猴子一般地,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了。

    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像用早晨的牛花吹出的。

    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慢着!

    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爸爸:怎么啦

    爸爸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再下

    于是子笑得更心,他一手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故事,爸爸的故事,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前有爸爸,告他那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跳下一跳下,爸爸一定在下面把抱住。听爸爸这么说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水里去一身一跳。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爸爸的身体一,站在一子扑了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爸爸:他。爸爸:我要给你个教训连你爸爸的都靠不住,,更不必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子一听,白了。

    爸爸不要怕,勇敢一点,只要跳那一次就行了。我要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以后大了,容易上人家的

    但是并没有被爸爸的服。他愕的表情,有消退。然而他是不敢抗命令。他站在那也不敢

    爸爸发号施令了:听着,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候,就跳下,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的手让你跌一尿流!

    站在梯子上,子的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三!

    牙根,忍着梯子上跳下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南瓜,扑的一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他是定定地站在原的地方。他把掉到他手中的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然不曾受,但是他的神情,比要疑惑。大了眼睛,他爸爸,你为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人的,有也是可以信任的,何是爸爸的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上。他笑着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子拉着风筝,向后的一角去。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容和主

    答:

    2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子表情化的程。

    ——→        ——→        ——→

    3下面两个句的意思是什它们怎样的神情?

    子的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答: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上。

    答:           

    4 然不曾受,但是他的神情,比要疑惑要疑惑

    答:  

    5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说说理由。

    答:

     

  •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 “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 没问题!” 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

    1联系上下文,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 ”。

       ① 听见。   ②听见的事情。  ③有名望的。  ④用鼻子嗅。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 意思是(  

    A. 他觉得“我” 的马草不错,所以“眼睛一亮” 。

    B. 他为“我” 没有去看书而“一愣” 。

    C. 他碰到“我” 卖马草,觉得吃惊,所以“一愣”;他为想到帮助“我” 的办法而“眼睛一亮”。

    3“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 中的“茫然” 指(  

    A. 姑娘觉得家里的马并不缺草,哥哥这样说,她不理解。

    B. 家里明明没有马,哥哥却要收下马草,姑娘不明事因而茫然。

    C. 哥哥盯着姑娘,姑娘感到茫然。

    4他叮嘱“我” 别饿坏了那匹马的用意是(   

    A. 让“我” 及时送马草,从而堂堂正正地来看书。

    B. 让“我” 好好对待那匹马。

    C. 让“我” 不要疏忽了送马草的事。

  • 14、   鉴 宝

    文/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芳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 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的厨艺高超。

    C. 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训练营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 18、漫步句子关。

    公象睁开眼睛。

    扩句:________

     

  •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仿写句子)

    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不会相差这么远。(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亲人,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病句之前要先读句子,分析句子的病因,病因主要有前后矛盾、语意重复、语序颠倒、搭配不当、归类不当等。本题的亲人包括父母,因此是语意重复,要把亲人去掉。

    4.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风景线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比如:爱读书的,有自己的读书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自己的网络世界……请以      世界中畅游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习作。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