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安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提示补写成语。

    (1)___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2)___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3)___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4)___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 2、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当人们面临困境,仍不愿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时,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

    (2)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

    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课外类文阅读

    诗经·采薇(节选)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提示:这四句诗是《诗经·采薇》的最后四句恰好续接于课文节选的部分

    注:①迟迟:迟缓

    1莫知”的意思是(  )

    A不要知道   B.没有人知道   C.不知道

    2行道”应读成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指远征战士的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本中的诗句想一想:为什么“行道迟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我”的内心十分悲苦(  )

    这四句诗借助于写景来表达主题(  )

    回乡途中我”又渴又饿(  )

     

  • 4、把句子补充完整。(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5.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文巩固吧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利用口哨声为游击队员送信的     ,泳技高超的     ,我还认识了         的狼牙山五壮士。

    2.《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因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其中表达诗人对良将思慕的两句诗是          ,          。《塞下曲》中描写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统帅偷偷地逃跑的诗句: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朱熹。

    【3】“等闲”一词的意思与本诗中的“等闲”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一读,仔细体会“知音”的深意。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摔掉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在这首短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中最能直接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8、阅读与理解。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____

    2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哪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古诗内容,把诗人笔下的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之情。

    A.喜爱秋天 B.热爱祖国 C.热爱大自然 D.思念家乡和亲人

    5望月怀远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礼物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儿,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儿,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又是(温馨 温暖)的。

    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面。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a神情有些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硬币,“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面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新年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báo bó)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āi ái)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新年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填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新年的第一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的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卖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新年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珍妮,”b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新年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放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新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羞涩 羞愧)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有删改)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全文围绕礼物这一中心来写,“礼物”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

    3从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两处,a处是______描写,写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__________b处是________描写,老人很“兴奋”,这是因为________

    5对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画“ ”句子的理解,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是(   )

    A.这句话表现了玫瑰的美丽和勃勃的生机。

    B.娇艳的玫瑰、晶莹的水滴象征了花店老板与珍妮之间的情谊。

    C.娇艳的玫瑰、晶莹的水滴象征了珍妮一家与老人之间真挚美好的情谊。

    6请针对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鲁镇游记

    新雨初霁,稽山如黛,鉴水似烟。我怀揣着一颗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心,来到了绍兴鲁镇风俗园区。

    鲁镇,一座人们既熟识又陌生、既历史久远又年轻活泼的江南水乡小镇。

    其实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地方。鲁镇是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地方,它集中地反映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剧和名士等诸多文化。鲁迅生前对鲁镇倾注了满腔热情,源自于他对故乡山水、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先生与母亲和外婆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母亲姓鲁,便是先生特别喜欢用鲁镇作为小说背景的最主要原因了。它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一个书面的水乡小镇。

    鲁镇融合了旧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韵、自然景致,是百年前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它将鲁迅作品和绍兴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越文化为底蕴,全面展示了绍兴水街古镇的风貌。

    如今的鲁镇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煕煕攘攘,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人们赞叹着天水交融的自然美景,欣赏着水乡浓浓的江南风情,回味着厚重的民俗文化,续写着鲁迅梦寐以求却无法实现的一切……

    从鲁镇的河埠坐船绕鉴湖慢慢驶出小镇。此时,细雨蒙蒙之中的鲁镇,变得更加如幻如画。鲁镇在雨影中渐渐淡出之时,坐在小船之上,我回味刚才的游览经历,才真切地体会到,鲁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是原汁原味的,能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

    啊!鲁镇,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解读鲁迅先生的一把钥匙。走进鲁镇,仿佛走近鲁迅。轻轻地,踩着青石板的诗韵,让我约你结伴而行,走进绍兴鲁镇梦一般的意境。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第六自然段中画出与第一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相呼应的语句。

    【3】鲁迅为什么会在他的作品中虚构一个“鲁镇”?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是原汁原味的,能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中“真”和“幻”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草虫的村落(节选)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1】“音乐演奏者”演出的地点是______;“村民们”指______

    【2】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3】读第二段文字,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细读课文深感悟。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学会生存

    1以上是的爷爷给的爸爸,以及的爸爸给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时的赠语,读了这本书后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否读过这本书,如果让你给这本书再写一份推荐语,你准备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文片段阅读。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2自然段中作者列举出的可再生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多选)

    A.随意毁坏

    B.滥用化学品

    C.自然灾害

    【4】第2自然段中“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用在这里突出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的人类所需的资源,现在不能再生了。想一想,你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这两个自然段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1】选文主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表达出这个观点的。

    【2】第②段中加点的“至少”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概括地写出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__________。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请你针对破坏环境的现象设计一条不超过15个字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练习。

    1.我们的人被他打死了四十九个呢!(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队奏起狂欢的音乐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我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人物。(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5)许浩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动物名字。(缩句)

     

    (6)音乐(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变魔术,改句子。

    1.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改为陈述句)

    2.用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新的一年来到了,过去的一年里你在学习上、思想上或其他方面都有哪些收获?你的收获是怎样得到的?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