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伊犁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令人折服的________。  他不断________________深深地感动了大众。我的手指还能________,我的大脑还能________;我有终生追求的________,有我爱和爱我的________;对了,我还有一颗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些话我的感受是:________。

  •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诗句中的“______”表明了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时间是_______,“客”交代了人物,诗中指的是_______

    (2)“日暮客愁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客愁新”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由此想开去,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诗句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乌云比作“________”,用“________”形容白雨,有声有色。“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跳”和“乱”字,写出了暴雨之______,雨点之______

    (2)你由这两句诗想象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填空。

    小明在摘录名言时,看到巴尔扎克的“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时,他不认识“矜”这个字,就去查字典。他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画,知道了读音是“jīn”,在“矜持”中“矜”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即可)。

    矜:①怜悯,怜惜。②自尊自大,自夸。③慎重,拘谨。

  • 4、补充诗句。回答问题。

    “千里________绿映红,水村山郭_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的特点。读这首诗,应该用__________的语调。

    A.柔和,舒缓 B.低沉,庄重

  •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答应——(   )   颓丧——(   )   普通——(   )   浑浊——(   )

    冷淡——(   )   丑恶——(   )   寂静——(   )   荒凉——(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唐〕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 8、阅读《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 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请选择:(  

    A. 动静结合 B. 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 C. 点面结合

    3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看戏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剧场旁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婀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铿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4】文章第四五段主要运用了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本段是按照________(由点到面   由面到点)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父亲被称为漫画大师,在艺术上,他早已有很高造诣。他的漫画往往寥寥几笔,就能令人物栩栩如生。尽管如此,但他还是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父亲作画哪怕有一点小缺点,例如图章的位置不对,shāo     wēi               )影响画面的平衡,他宁可重新画过。我常趁他不注意,偷偷地把这些十分宝贵的“废画”从纸篓里拣出来shōu     cáng               )着,久而久之,竟也藏了不少。

    那时我家住在嘉兴。有一天父亲带我到烟雨楼去玩。当我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有几位游客谈到父亲的名字。我正要说话,父亲立刻shì                  )我不要作声,而他却聚精会神地去“偷听”他们的议论。其中有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难道是时髦吗?”其实这叫做“意到笔不到”,可以更含蓄,更发耐人寻味,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但是父亲还是听取了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更大的功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表情。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

    (2)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

    【3】第3自然段中加点字“这”指的是______

    【4】下面是一段漏掉的文字,应该补在第____自然段和第____自然段之间。

    父亲还喜欢听取批评意见,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

    【5】从哪里可见父亲作画精益求精?用“   ”画出来。

    【6】从丰子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联系实际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见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地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下的波海汹涌的大海。

    【1】按课文内容将选段补充完整。

    【2】写出三个与“霎时间”意思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

    【4】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们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

    【5】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

  • 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 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我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这篇选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的句子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A.关心他人   B.幽默 C.乐观 D.勤奋写作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______

    (2)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我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______

    (3)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______

    (4)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______

    3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句①是对鲁迅先生的动作描写,表现鲁迅先生动作快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的特点。

    (2)句②描写的是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的工作态度。

    4结尾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_____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_______ ;(2)______; (3)________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呢?请你以贝多芬的口气写一写他的心理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雪地烤红薯

    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煳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煳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用横线画出男人和长脖子少年对话的句子,从对话中,可以知道男人问留平头的用意是 ,从中可以看出男人是一位   的人。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男人陪儿子吃薯条、喝可乐时心理活动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四自然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五自然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六自然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七自然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的关爱有加,很大方。

    4仔细读文中AB两处描写雪的句子,联系男人在雪中的表现,想一想:作者描写雪景的用意可能是__________

    5男人和平头少年是________关系,最后才点明这种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17、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姐姐对我说:“我昨天太急了,你不要怪我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懂得了许多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请以“我懂得了__________”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要求:叙事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