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威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中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1)决定生存或死亡的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______

    (2)(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______

    (3)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______

  • 2、字词理解。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筹划    ②筹措    ③计策,办法    ④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

    资金______   ______   技高一______   莫展______

    (2)下列加点词与“他俩心头的疙瘩解开了”中的“疙瘩”意思相同的是(_____           

    A.竹节人就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B.我家养的小猫很淘气,经常把妈妈缠好的毛线给弄成一个疙瘩

    C.经过一番开导,她心上的疙瘩终于化解了。

    D.奶奶告诉我桌上有一疙瘩蛋糕,让我赶紧吃掉它。

  • 3、重点课文常识记忆。

    (1)《穷人》是______(人名)的作品,他是俄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______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______的高贵品质。

    (2)《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海边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______的情感。

  • 4、我能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抱怨_______ 著名_______ 幽静________ 心惊肉跳_______  

    纯熟_______ 清幽________ 霎时________  断断续续________

  • 5、按原文内容填空。

    (1)鞠躬尽瘁,__________。(诸葛亮)

    (2)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苏轼)

    (3)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

    (4)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微云。(《月光曲》)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作者:   代诗人   

           ,日暮客愁新。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代词人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两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3】《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都写了_____(时间)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前者表达了_______,后者表达了_______

  • 7、古诗文阅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最后一句中的“笑”字用得好吗?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赏析古诗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给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________。(不超过四个字)

    【2】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的性格特点是______

    【4】用“——”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并说说外貌描写的作用。(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cún chún)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 )好扣,( )上帽子。我( )着脖子,小心(冀冀 翼翼)地( )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在( )里选择正确的注音、字形,或填上合适的动词。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

    3理解词语: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__________的心情。

    5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生灵横遭杀戮,扬子江水血浪翻滚。六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昔日繁华化为交烬。这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节选)

    屋坍梁折,百镇荡平,千乡闻哭,遍地哀鸣。

    刀亡枪杀,不论军民,奸淫掳掠,丧尽良心。

    朗朗书声,为之顿绝,哀哀母号,泪有血痕。

    夫妻骤离,邻家同死,妇孺无别,老幼无分。

    剜目斩首,剖腹流肠,举火而焚,掘土以坑。

    【材料三】右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的和平大钟。钟架的设计一气呵成,名为“倒下的300000人”。钟架上的三根黑色三棱柱代表数字“3”,五个褐红色的圆圈意为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寓意南京大屠杀“倒下的 300000 人敲响的和平大钟”。

    【1】对上面三则材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真实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悲惨的历史事件。

    B.材料二从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两个角度描写了南京遭受浩劫的情景。

    C.材料三介绍了“和平大钟”的建造背景及具体建造时间。

    D.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2】某班级要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果你是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应该重点关注上面哪两则材料?(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下列说法与之关联不大的一项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C.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D.知耻而后勇。

    【4】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读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时想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共享好时光

    铁凝

    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看望大荣姨。我和奶奶去她家时,见她正坐在马扎上编网兜,用红色透明的玻璃丝。她告诉我:“这是专门装语录本用的,斜背在身上,或游行,或开会,很帅,正时兴呢。”

    我也拥有巴掌大的一本《毛主席语录》,觉得若是配以红玻璃丝网兜背在身上,一定非比寻常。现在想来,我那时的心态,正如同今日女孩子们渴盼一条新奇的裙子或一双时髦的运动鞋那般焦灼。我请大荣姨立刻给我编一个小网兜,大荣姨却说编完手上那个才能给我编,因为手上那个也是旁人求她的,那人就坐在她的家里等。

    不知为什么,此刻我很想在这个女孩子面前显示我和大荣姨之间的亲密。我说:“先给我编吧。”

    “那可不行。”大荣姨头也不抬。

    “为什么不行?”

    “因为别人先求了我呀。”

    “那你还是我的大荣姨呢。”

    “所以不能先给你编。”

    “就得先给我编。”我口气强硬起来,心里却忽然有些沉不住气。

    大荣姨也有点冒火的样子,又说了一个“不行”,就不再理我了。看来她是真的不打算先给我编,但这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使我在那个女孩子跟前出了丑,这还算是朋友吗?我嘟嘟囔囔地出了大荣姨的家,很有些悲愤欲绝,并一再想着,其实那小网兜用来装语录本,也不一定好看。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枕边有一个崭新的玻璃丝网兜,后来我知道,那是大荣姨连夜给我编的。

    我把那个小网兜保存了很多年,直到它老化得又硬又脆。虽然后来我再也未曾和大荣姨见过面,但我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却使我难以忘怀。

    (有改动)

    1“斜背在身上,或游行,或开会,很帅,正时兴呢。”这句话中“时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和它的意思相近。

    2“这是专门装语录本用的”中的“语录本”指的是____________

    3看到大荣姨给别人编小网兜,“我”心中有了怎样的期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始时并没有得到渴望的玻璃丝网兜,经历波折后又得到了。你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三峡(节选)

      余秋雨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撼。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愤而苍凉。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1三峡的起点是____,与之相关的李白的诗是《________》。

    2  画出有关《白帝托孤》主要内容的句子。

    3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了作者童年时对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误解,作用是(  )(多选)

    A. 小孩子的误会更为浪漫,引导着人们去寻觅那神秘美丽的白帝城

    B. 道出了作者对白帝城的向往和喜爱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移动支付正在构建智慧生活

    ①“五一”小长假的支付数据显示,移动支付正在构建人们的智慧生活。

    ②微信和支付宝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微信支付线下消费日均笔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9%;人均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近1800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逾一成。

    ③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迅速丰富。“五一”期间,选择用微信搭乘公共交通的人数同比增长215%;在加油站的消费同比增长116%。在超市、停车场、餐厅等大部分生活场景中,扫码支付已经得到普及。

    ④移动支付使用人群也正向两端扩展。“五一”期间,“00 后”在境外使用支付宝的人数迅猛增长8倍,人均消费560元;微信支付也有类似数据,60 岁以上用户消费笔数增幅很快,较去年同期增长154%。

    ⑤移动支付也在快速走出国门。支付宝已经让消费者在日本东京、泰国曼谷等旅游目的地实现一部手机畅快游;“五一”期间,微信支付在周边多个国家日均交易笔数大幅增长,在俄罗斯增幅高达20倍。在柬埔寨、菲律宾增幅也有10倍之高。

    ⑥移动支付便利了生活。而今,支付已不仅是支付。移动支付手段的发展正在成为人们享受智慧生活的助推器。扫码购、社交支付、无感支付、自助点餐、小程序乘车码……基于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类似的场景正在变为现实,对传统行业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智慧化改造。

    【1】这篇文章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介绍了移动支付正在构建智慧生活。

    【2】第②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语句中的“同期”一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说移动支付在你的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再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 17、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女孩被奶奶抱起来,搂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书是我们学习知识的载体,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人生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相信你一定读过许多书,一定曾经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也或许你的生活中发生过许多和书有关的故事……请你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