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清晨,寂静的山村(______)起来了。
2.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土地,现在成了(_____)的大都市。
3.浑浊的黄河水经过沉淀变得十分(_____),只是在水底有一层泥沙。
4.愚蠢的人让人嘲笑,(_____)的人让人崇拜。
5.你对人家那么冷淡,但人家对你却十分(_____),你不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
2、走近名著。
《___________》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似的冒险小说,《___________》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小说被为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果你读了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___________》,就会被作者曲默的语言深深吸引,这些外国名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看到了___笔下的《草原》,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_______;我认识了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国作家_______笔下的穷人桑娜和她的丈夫用他们的_______教会了我怎样对待弱者;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鲁迅先生。
2.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3.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
4.“五谷杂粮”中的”五谷”指___________________;
“五音不辨”中的“五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律·长征》中表现诗人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日》中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有很多交友佳话,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故事,并完成练习。
(1)填空。
①_________之交——伯牙和锺子期
②刎颈之交——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之交——孔融和祢衡
④生死之交——______、______和张飞
(2)请你写出两句赞美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字词。(6分)
①kuí wú( )黝黑的渔夫拖着shī līn līn( )
的被撕破了的渔网回到了家中。
②渔夫bào yuàn( )着坏天气:”dǎo méi( ),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
③当妹妹撕下包ɡuǒ( )在礼品盒上的包装纸,打开盒子,看到心yí( )已久的小提琴时,她仿佛也听到了那yōu yánɡ( )的琴声。
6、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7、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_____出来,又____回去,____在心间,然后又_____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_____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_____,夏让我_____秋令我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二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在这里。
B.花的样子很美,像大自然在说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4】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 )的自然现象。
A.花的纯洁神圣
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8、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些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9、延伸阅读
一千张糖纸(节选)
铁凝
一千张糖纸换一只电动狗,我和世香若要一人一只,就需要攒两千张糖纸。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们信心满满。
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特角旮旯的糖纸,我们会追随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们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里,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或是“上海太妃”,或是“奶油咖啡”;我们还曾经参加世香一个亲戚的婚礼,婚礼上那满地的糖纸令我们欣喜若狂。我们多么盼望所有的大人都在那些日子里结婚,而所有的婚礼都会邀请我们!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
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每人都终于攒够了一千张糖纸。在一个下午,表姑午睡起来坐着喝茶的时候,我们走到她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我们这是干什么,我们说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你们玩呢,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静。”(有删改)
【1】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补充完整相关情节。
想攒糖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不是文中提到的“我”和世香为了得到糖纸做的事情的一项是( )
A.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
B.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糖,突击吃糖。
C.在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
D.参加世香亲戚的婚礼,在婚礼上捡糖纸。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因为表姑自己喜欢糖纸,所以让“我们”去捡。(_______)
(2)“我们”喜欢参加大人的婚礼,是因为在婚礼上可以捡到很多糖纸。(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和世香都是天真活泼的孩子。(_______)
10、课内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
③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④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阅读链接】①鲁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名?
②鲁迅先生自从公开发表诗文以来,使用过100多个不同的笔名,这些笔名大多具有某种寓意或象征,虽然有的仅使用过一次,有的曾被重复使用过,但每一个笔名的取定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这是因为受到了鲁迅身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心态、情绪的影响。国民党统治时期,阶级斗争日趋激烈,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发表针砭时弊、抨击黑暗、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就常用笔名。
【1】结合课文可知,“好的故事”其实是个梦境,这个梦境是_____、_____、有趣的。
【2】选文末尾的“好的故事”和“昏沉的夜”分别象征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请结合“阅读链接”谈谈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却要用象征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写下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走进鲁迅”读书交流活动中,振华同学要展示一幅书写作品,请代他摘录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注意书写规范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
|
|
11、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 ) 清幽——( )
【2】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B.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银纱
C.雨滴滴答答地打在玻璃窗上,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D.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2)下列句子中,属于短文中人物产生联想的事物是( )
A.兄妹俩站在贝多芬身旁
B.贝多芬在月光下弹琴
C.月光照在盲姑娘脸上和睁得大大的眼睛上
D.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乐曲的美妙
B.盲姑娘的眼睛在清幽的月光下能看到东西了
C.形象写出了盲姑娘听贝多芬弹琴时入神的样子
D.乐曲美妙的意境使盲姑娘陶醉了
12、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作者写到了______________等多种动植物,来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
【3】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草原的绿是______________的绿,____________的绿,_____________的绿。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实在的事物,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选两个词概括草原的特点:______、______。
【2】“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万古长青”这三个词中表示“绿”的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说明“绿”的范围广的词是_____,说明“绿”的程度深的词是___________,说明“绿”的时间长的词是______。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比成“无边的绿毯”,把___________比成“白色的大花”。
羊群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段话时是先写景再抒情,请按这个写作思路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5】请你根据文段的描写想象画面,并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_。
15、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转述句。
1.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成长中,你有哪些擅长的事?以“擅长”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突出;详略得当;有真实感悟;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