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每错一字不得分)
(1)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2)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与“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意思相同的诗句是____
(4)《草原》的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四世同堂》,话剧《_____》《茶馆》等。其中《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匆匆》是一首文情并茂,寓意深邃的散文诗。作者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让人切身感受时间的流失 :于是——洗手的时候,①______;吃饭的时候, ②_____;默默时,_____③;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 __④,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__⑤ ,从我脚边飞去了…… 时光易逝,岁月不回,让我们请珍惜光阴,发奋学习,不负年少!
3、根据本组课文填写。
(1)《采薇》是一首________言诗,节选自《____________》。
(2)《春夜喜雨》是一首________言律诗,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作者细致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3)《天净沙·秋》是______代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
(4)《太阳的话》是诗人________写的。诗人以________的手法,让太阳像人一样说话。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呼唤人们敞开心扉__________________,促使人们树立起____________的信念。
(5)《白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著名诗人______。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白桦那么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4、附加题。
根据积累填空。
1.《二泉映月》是用乐器__________独奏的,《高山流水》是用乐器____________演奏的,《十面埋伏》是用乐器_________________演奏的。
2.“六艺”中“射’指的是____________,“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我国的国粹、国剧。
4.音乐中有节奏和节拍,3/4拍的插曲中每小节有________________拍。
5.中国画按绘画题材分类,可以分为人物画、_________画和___________画,按手法分类,可以分为写意画和________________画。
5、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山泉 ( )的身躯 ( )的回声
( )地敲击 ( )地挥手 ( )地招呼
6、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8、阅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
【2】诗中点明标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诗人“愁”是因为:时间上此刻已“__________”,空间上“__________”。诗人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大地之上,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此刻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些许慰藉。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2)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9、课外阅读并答题。
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 工夫) 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 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 及时)赶到。他曾经说 时间就是生命 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在文中括号内合适的词语下边打“√”。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没有标点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4】仿文中加点句子,用“多么……多么……多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6】文中通过这些事例说明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把下面相应的序号写在横线上,可多选)
A.鲁迅是天才。
B.有病的时候还想着工作,病稍好就动手做。
C.白天忙工作,晚上写文章,累了躺在躺椅上看书。
D.晚年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工作。
E.逝世前三天还在给别人翻译的书写序 。
F.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G.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
【7】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认真读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习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梁启超,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少年中国说》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强则国强”中的“强”在本句中意思是“强大”,读音是____,第二笔是____。(A.横 B.竖)
【2】下面选项跟本文表达的意境相似的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11、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那个救我的人,成了我最恨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罗迪克被德军俘虏。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送到了一座德国集中营。集中营里全部是英国战俘,有近千名。他们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着沉重的劳动。
幸运的是,罗迪克是英军一名汽车兵。德国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就在集中营的战俘中招募司机。战俘里有不少汽车兵,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但是,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他表示很乐意干这件事。
罗迪克终于当了纳粹司机并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竟会扔他们上车。战俘们非常憎恨他,并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战俘们恶狠狠骂他:“卖国贼,走狗。”而纳粹却越来越喜欢罗迪克。罗迪克获得集中营的高度信任。一开始,罗迪克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兵一定会押车,监视他的举动。后来纳粹索性由他一个人出入了。罗迪克的战友在暗地里袭击他,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
在一次被疯狂的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地,被纳粹抛弃了。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陷入了战俘们无情的报复之中。一个雨天,他在孤独凄惨的境况下,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
六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族人,好像刻意在回避着关于他的一切。罗迪克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然而忽然有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在显著的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可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开车走了。”
登载这则故事不久,报社陆续接到不少电话。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是曾经成为战俘的老兵。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十二位来电话的老兵,都来自同一座集中营,那座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十二个老兵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因此而死里逃生。尤其令人注意的是,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 “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
登载这篇稿子的,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凭职业嗅觉,敏感的他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他立即组织了十三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啜(chuò)泣中,他在树洞里找到一只早已锈蚀了的铁盒子。
当人们七手八脚取出并打开了盒子。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张泛黄、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咽,老兵们的泪流早已满面。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直到此时才完全清楚,罗迪克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国战俘。今天,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十三个。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他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所在的那家报纸,很快登载了罗迪克的感人事迹。
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报道而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将不知名野花扎成的花束,放在了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大树下坐了许久。后来,他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过一段话:“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的崇高使命付出代价,没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绝对做不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刻 意:______
(2)不可思议:______
【2】用横线在第2自然段中画出“战俘里有不少汽车兵,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的原因的句子。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
【4】“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______次。为什么罗迪克要反复和被救的战友这样说?
____________
【5】“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求出更多的人……”谈谈你对罗迪克日记中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的一句话起到了______的作用。为什么“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盲童的画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了一 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一条小溪,还有一棵树。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
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细心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简单的画,看得这么久。他们不单是看这张画,透过这张画,他们好像触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设想一下盲童拿起笔的情形吧:她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准是露出红红的脸,放射出温暖的光芒,照在每个人身上;她画一棵树,准是葱绿葱绿的,上面栖留着无数的鸟,唱出悦耳的歌,她好像也听到了它们的合唱;她画一条小溪,准是清澈见底的溪流,她曾在溪里洗过手,多么清凉;她画一座小屋,屋里准是充满着亲切的细语,温暖的笑声。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
可是,她心灵上的色彩,她感觉到的声音,怎么画得出来呢?她是个盲童啊,她只能画这样一幅简单的画,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用她那美丽的想象,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从这没有色彩的画幅上,人们看到了她心灵上的色彩;从这线条简单的构图中,人们听到了她感觉到的声音。无论谁走过这张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美好的内容:一个热爱生活的盲童在向你招手;一棵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馨的阳光下生长;一颗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心在对你微笑。
这盲童的画上原来也有着丰富的色彩啊!———何况,看过这画的人们也更愿意为它添上各种鲜艳的颜色。
【1】从文中找出下列一丝的成语,填在括号内。
(1)指色彩繁多、十分美丽。 (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水透亮、纯净,可以看见水底。 (________________)
【2】走过盲童画前的人们,为什么要细细看看这张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设想盲童作画时的感受的?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
画太阳,感受到太阳的光芒;画树,好像听到 ;画小溪,有 的感觉;画小屋,她体会到
庇护着她。
【4】在正确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后打“√”。
(1)文章记叙了盲童作画的过程。 ( )
(2)文章介绍了盲童的画。 ( )
(3)文章介绍了一幅盲童的画以及作者看画时的联想。 ( )
【5】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1)盲童的画上那些景物本身是有色彩的,看画的人不是盲人,知道画上那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 )
(2)盲童的画上应该有丰富的色彩,盲童画不上去,看画的人会给他加上去的。( )
(3)盲童虽然看不到颜色,但她对世界有美好的想象,有丰富的感受,她的画反映了她内心美好的感受,表达了她坚强的意志,看画的人也受到感动。( )
【6】这幅画有什么特点?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盲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声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1】《穷人》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写的。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是____________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4】“他现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这是描写人物______的句子。
【5】选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是哪些地方处处透出了“穷”?
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桑娜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巍巍昆仑,天神哨卡,养有一鹰,体小,常栖而少飞,少鸣而多眠,试无云天搏击之志。
刚过十月,大雪就下得无休无止,山路雪封而电线中断。哨卡唯一的一部电台也出现了故障。至此,山上山下联系中断。
就在这个季节里,战士小刘患了肺水肿。这是“高原癌症”,不脱离高原,绝难治愈。抢救小刘,成了哨所的头等大事。连长、指导员彻夜未眠,连队歌声中断,伙房顿顿剩饭。
就在这个时节,有人想到了那只鹰。一排长把鹰带到连长办公室桌上。连长像面对他的战士一样,认真地说:“人命关天,大家有意派你下山传信,你能搏击这漫天的风雪吗?你能浮载着百里的气流吗?你能找到团部办公楼上的那面国旗吗?如果能,你就点点头“话刚说完,鹰“刷”地一个敬礼,点头鸣叫。连长被感动了眼圈发红,揽鹰在怀里。
鹰从连长的手里飞起来,出人意料地发出一声很悲壮的鸣叫,在空中盘旋一周之后,箭一般地朝山下窜去。鹰去而不归,第七天头上,小刘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时……
通讯员从连部冲出来,连哭带叫:“鹰!观察镜里发现了鹰。”高倍的观察镜里,蚂蚁似的一个小黑点在缓缓地上升着。终于,肉眼可以看到了,脸盆大小,直奔国旗而来。
“鹰”轰鸣着。在训练场上徐徐降落。团长跳了下来,直奔小刘。小刘很快被送上直升飞机。团长打开一个盒子,哨卡的鹰就在里面……团长很动情地说,鹰落在办公楼顶上的时候,已成血鹰,声声呼唤,凄厉而又悲壮……
(1) 为短文添加一个适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 从“连长、指导员彻夜未眠。连队歌声中断,伙房顿顿剩饭。”中你读出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部分的三个连问表达了连长什么样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 鹰在行进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 鹰最终被战士们厚葬于哨卡旁的松树下,请你为鹰写一段碑文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根据这句话的特点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风停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改为拟人手法)
2、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最难听。(改为比喻手法)
17、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仿写句子。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秋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更加美丽,也因为有“爱”而更加精彩。你身边一定有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请你以“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1)将题目先完整写下来;(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3)语言流畅,字迹工整,表达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5)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