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静静liú tǎnɡ_____的小河,虽没有海水的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_______,江水的奔腾páo xiào_____,却自有一种安宁沉静的气质。
(2)夜深了,客车xī miè_____了车内的灯,缓缓向山上驶去。小张看着路旁的悬崖,不禁zhòu qǐ_____了眉头,他的心中充满了yōu lǜ_____,他喃喃自语道:“希望不要发生zāo ɡāo_______的事。”
2、读拼音,写词语。
早晨,我xǐshù(______)完毕,便坐到cānzhuō(______)旁开始吃早饭。偶然抬头,我看到了厨房里妈妈还在忙碌着的ǎixiǎo(______)身影,心头一热。我走进厨房,kūqì(______)着对妈妈说:“妈妈,您别太累了!”妈妈先是一lèng(____),随即亲wěn(____)着我的脸颊说:“为了你,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3、积累运用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3.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_________鼓琴,___________若太山。”
4、抓住加点的词语分析句意,然后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总结句意。
(1)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日子“闪”得______。
(2)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春节“开始”得______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春节“结束”得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lǜ tǎn hún zhuó háo mài jiǎn yuè
shén mì cì wèi lì rú yān wù
6、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和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表现了石灰的___。
【3】此诗使用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
7、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①无锡的惠山,( ),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②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 )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③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 ),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④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 )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
⑤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给短文拟题目。
用主要人物做题目:《______》 用诞生的乐曲做题目:《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 )里,只填序号。
A.静影沉璧 B.树木葱茏 C.恩重如山 D.饱经风霜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
【4】品读短文第④自然段,用简练的语句填空。
从委婉连绵的琴声中可以听出他对景色的赞叹,对____,对_____;从升腾跌宕的旋律中,可以听出他对____,对____。
10、开心阅读。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 沁( )人心脾 凋( )零 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
顾( )失( ) 扬( )避( ) 若( )若( ) 严( )酷( )
(4)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可怕的成功模式
肺鱼除了鳃的呼吸功能外,还有一项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它能用鳔从大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美国西部人烟稀少的沼泽地带,一旦栖息地的水质发生变化或沼泽干涸,它们的肺就派上用场了。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干枯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它们巧妙地在淤泥中构筑一间泥屋,仅在相应的地方开一个呼吸孔。它们就这样使身体始终保持湿润,在泥屋中养精蓄锐。数月后,雨季来临,泥屋便会在雨水的浸刷下土崩瓦解,肺鱼又重新回到有水的天地。科学家曾在旱季将肺鱼连同它的泥屋,整体迁徙到实验室。经温水浸润后,肺鱼居然从泥屋的废墟中复活了,并在一只鱼缸里生活了好几年。
最近,科学家发现,当地的土著人居然拿肺鱼当美食。他们在旱季出发,来到肺鱼居住的沼泽地。这时,沼泽地里布满了泥屋,几乎每个泥屋都藏着一只肺鱼。土著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肺鱼捉住了。但他们并不立即将肺鱼煮来吃,而是先用一盆清水将肺鱼养几天,等体内的脏物都吐出来了,再将肺鱼放在早就用清水以及各种调料和好的面粉里,肺鱼以为旱季到了,便将面团做成泥屋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时,土著人便可以将肺鱼连同它的“泥屋”,跟面包一起烤熟后再吃。听说肺鱼自己构筑的“泥屋”,因为充分渗入了肺鱼的黏液,故而味道十分鲜美。
肺鱼没想到,千百年来,它们用特定的求生手段,成功地躲过了残酷的旱季,却没有逃脱被土著人吃掉的命运。正是它们这种一成不变的成功模式让它们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1.给带点的字注音。
沼( )泽 栖( )息 干涸( )
2.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特殊本领( ) 保持湿润( ) 人烟稀少( )
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1)肺鱼大多生活在美国西部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干枯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 。
(2)当地的土著人居然利用肺鱼特定地 ,把它当美食。
4.肺鱼的特殊本领是什么?作者认为正是它们这种一成不变的成功模式让它们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画出。
【2】用“||”将文章分段,再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分,然后才概括出各段段意。
【3】本文所写的______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产生的_________。
【4】用“——”标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5】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_________,赞颂了___________。
【6】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仿写一句。
(1)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_____)
(2)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_____)
(3)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中,“它”是指_____,把_____比作______。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yāo yào)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zhuó zháo)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 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这段话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描写的好处是( )(多选)
A.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
B.塑造了令人难忘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C.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D.这样描写更加细腻,有时候也会显得很啰嗦,不够简洁。
14、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括号里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概括出这段话草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柔美( ) 奇丽( )清鲜( )
【4】用“———”画出文中一个联想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在的事物引起的?
【5】请用“那么……那么……”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____)
15、为了我们的身体,老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去钓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①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②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我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人物。(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
(5)许浩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动物名字。(缩句)
(6)音乐(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18、句子训练营。
(1)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用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用“喜爱”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将句子变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的瞬间
提示:“瞬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记录的“瞬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情感真实。
③书写工整,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