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深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联系课文填空。

    1)《灰尘的旅行》一课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写的是______送好友____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3)《学弈》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深刻的道理。

  • 2、诗句我会填。

    (1)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3)爱亲者,_______;敬亲者,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

    (5)_______,朋友笃诚信。

  • 3、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新年:  

    (2)小红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她: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草原 (_______)的小河 (_______)的香气

    _______)的音韵 _______)的眼睛 _______)的彩衣

    _______)的风光 _______)的清风 _______)的静谧

  • 5、运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字在字典中有解释义项有:A.细小;轻微。 B.衰落。 C.精深奥妙。D.少量。微薄应选义项______微不足道应选义项______衰微应选义项______微言大义应选义项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填空。

    2诗中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

    3诗词中字暗示了_______字暗示了______________

    4诗中第②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4】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

    【5】小敏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选一选。

    ①大雨倾盆图     ②乌云密布图     ③水天一色图     ④风起云涌图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白雨跳珠乱入船( )

    (3)卷地风来忽吹散(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 8、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爱的中国》的作者是   ,他在文中抒发了要改变祖国 的急切心情和对祖国   的坚定信心。

    2.《古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在体裁上都是 ,都采用了   的写法,都表达了对友人   的感情。但这两首诗也有不同——《别董大》用 、雁阵凄鸣的苍茫雄浑的塞外风光描绘了  季的景色;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描绘春雨润尘、   季景象。在抒情上,高适用 ,   抒发了豪迈旷达之情;王维用   ,   抒发了不舍、担忧之情。

    3.张抗抗认为   是城市的标识,她在文中写城市的雷同,

     

  • 10、阅读实践。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居里夫人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你所知道的科学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语段中最后划线句子中的四个“变成”,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奉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全文是他1944年9月8日在_________同志的追悼会上做的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______________。固:________或:__________于:______“泰山”原指( )现比喻:_____________。“鸿毛”原指( )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 )时期的( )说的,他是著名的( )( ),其代表作是( )

    【3】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话由___句话组成,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说的。

    【5】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精兵简政:___________

    死得其所:___________

  • 12、句子训练营。先指出每个句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体会句子这样写的好处,再选择其中两种说明方法各写一句话。

    (1)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 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这句话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写出了  

    2)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 ,突出了地球的   ,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

      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   ”“ ,说明了

      ,阐明了 的密切联系。

     

  • 13、阅读《开国大典》片段,完成练习。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安静 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布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情 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词语,画“  ”。

    【2】选文写了____________两个场面。

    【3】“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是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重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么,不用还。”“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用“   ”画出具体表现“陈家满目窘迫、凄凉”的句子。

    2对短文画“~~~~”部分理解正确的句子打“√”。

    (1)母亲太狠心,这样做简直是要断了陈家的后路。( )

    (2)母亲太绝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

    3短文第七自然段写到母亲“沉重地叹了口气”,母亲叹气的原因是( )。

    A.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根本无力还债

    B. 陈家女人病倒,家境艰难

    C. 前去向陈家讨债,实属无奈之举

    4短文第十自然段写道:“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熠熠生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美丽如金子般的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6为什么“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写写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 19、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A.冒号前的内容不变,引号中第一人称要改为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对方的名字,句中前后所指人物要一致;B.引述句中的冒号换成逗号,引号去掉。例如下面第3题中二牛拽住我不变,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

    3.二牛拽住我,说: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沿着小路往山里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意外的 _________________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出乎人预料之外的事情。高兴的、悲伤的、惊讶的、陶醉的……这一个个的意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了戏剧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成功”、“惊喜”、“发现”、“收获”等等。2.语句通顺,叙事清楚,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3.字数45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