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chén jiù fǔ làn lǐ mào shuāi jiāo zhuì m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ì sè yù liú jīn piāo dài wǔ huǎng hū fú àn shāo wē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óu yuàn yōu yǎ bèn zhuō mǎ tí dì tǎn hún zhu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中,“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字用得非常传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中,“细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泥丸”指的是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两个动词用得好, 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破琴绝弦”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国一共有____个少数民族,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等。我还学唱了____创作的歌曲《爱我中华》。我在课后还积累了爱国名句:________
2.肖邦是______(填国家)的音乐家,这个国家的首都是___。他为祖国的革命写了一首著名的乐曲是《__》。我们还认识了____的郑成功。与他们一样,我也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其中___、__、____和____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3.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歌,默写你最喜欢的小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这一小节的写法续写一小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诗作大多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所以他被称为“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是《____》中的名句。陆游生于_____朝,他在弥留之际这样嘱咐儿子:“____,_____。”他的其他表达爱国感情的诗我还知道《_》,内容是“__________”
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老舍先生在《草原》中写道: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_,天空是那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______。
2.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通过诗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3.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中,既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色,又写了自己听到的声音和产生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在《答客诮》中以“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
5、按《古诗三首》内容填空。
(1)唐宋八大家:唐代_______、_______和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2)《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__,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________”是词牌名。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叫__________,后一部分叫_________。我还积累《_____》《____》等词。
【2】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请用“______”在词中画出相关语句。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是一首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金沙:指金沙县城。
C.云崖:像云彩一样美丽的山崖。
D.三军:这里指解放军。
【3】请你分析一下“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一碗水
看见她是一天中午外婆在厨房做饭时,暑假回乡度假的我正在院子里闲来逗猫。
她进来了。我打量着她,一双不合脚的山地鞋上满是泥巴,袜子蜷缩着贴在细弱的脚腕上,腿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大大小小全是蚊虫叮咬的伤疤,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不合身的裤腿挽到了大腿根,腰间还别着一根黑麻绳,大概是腰带吧。再看那满头黑白相间的枯发,头发后还绾①着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发髻,发间的卡子已经生了红锈;脸则像秋刀割过的麦地,只剩下沟壑②纵横。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
她对我笑了笑,眼神里有点怯懦。人就是这种奇怪的动物,越是当别人尊重自己时,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自己整洁有型的外衣,想着自己在她面前风雅、矜持的形象,我有点儿沾沾自喜。
我对外婆说:“有人来了。”外婆探头看了一眼,笑着呜呀呜呀地指手画脚,她也呜呀呜呀地比划着。我被这阵势弄晕了头脑,不解地问:“这谁呀?”
“是个远方的亲戚,是个哑巴,这是走不动了,讨碗水喝。去,拿个碗,给她弄点水喝吧。”
我惊愕地站在那里:“用咱们吃饭的碗?”
外婆手里的厨具叮当作响:“那有啥。”
我万分不情愿。但碍于外婆,我还是从厨房拿了个碗,走到井前准备给她提水。她伸手接过碗,呜呀呜呀和我点头哈腰。当我弯下腰把水从井里提出来时,她没有直接取水喝,而是先把碗洗了洗,然后才咕咚咕咚喝水。她竟然要洗一洗我们的碗!说起来好像夸张,但我当时真的被震住了。
我有点呆了,不知心里是何滋味。是啊,我在都市的地铁看到乞讨的人,儿时的恻隐③之心都已经麻木了;街头看见歌手卖力演唱,曾经支持鼓励的热情都已经消退了。我以为,我有质疑他人的权力;我以为,我有看不起他人的资格,可从此,我知道我错了。就像这位妇女,她也有爱干净的权利,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接收着她呜呀呜呀的道谢,看着她善意真诚的笑容,我感到心虚。
目送她蹒跚远去的背影,外婆说:“你别看她哑巴,可特别勤劳持家,是个好女人。”我仿佛被洞悉④了内心的秘密,窘迫不安。请原谅,我是那么年轻,以致轻狂。若能与你重逢,我定会双手捧碗,发自内心地道一句:“歇歇脚,进来喝碗水吧。”
【注释】①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②壑(hè):山沟或大水坑。③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1】文中“我惊愕地站在那里。”“我”惊愕什么?( )
A.她呜呀呜呀地到我家门前向外婆讨碗水喝。
B.外婆让“我”拿家里吃饭的碗盛水给她喝。
C.她先洗我家里的碗然后才咕咚咕咚地喝水。
D.她微笑地呜呀呜呀地向“我”和外婆道谢。
【2】文中的“她”做了件什么事,把“我”给震住了?( )
A.站到我跟前笑笑
B.走不动讨碗水喝
C.呜呀呜呀的道谢
D.先洗碗再盛水喝
【3】“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表现出“我”怎样的情绪?( )
A.亲切友好
B.欣赏接纳
C.厌恶排斥
D.恐惧惊慌
【4】“我”万分不情愿拿饭碗盛水给她喝水,表现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对外婆待她的不理解。
B.对饭碗的珍惜与爱护。
C.对饭碗盛水的做法不满。
D.对她打心眼里就看不起。
【5】“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婆对“她”很熟悉?至少举两个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读者认为,“她”不可能做出“先洗碗后盛水喝”的举动。你同不同意这种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新型冠状病毒
(材料一)
斯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和口粪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要做到: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如有咳嗽、喷嚏、流鼻涕,要用纸张、手帕速挡;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人与人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合理作息,不熬夜、不过劳;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材料二)
【1】小季购买并佩戴了口罩,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购买了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B.使用口罩3小时后进行了更换
C.更换口罩时小李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
D.将未用的口罩叠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
【2】小郑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正确的是,可以多选(______)。
A.制定“宅家计划表”,学习娱乐两不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B.早晨起床后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体育锻炼
C.为了预防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出门戴上口罩和手套
D.与他人接触时,保持1米的距离
【3】判断。
①普通感冒出现咳嗽时间较早,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咳嗽症状严重,干咳为主,伴有痰音、喘息。(______)
②新型冠状病毒已明确的传播途径是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口粪传播。(______)
③公共场合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活性炭口罩,不佩戴纸质口罩、海绵口罩。(______)
④接触传播指病毒污染手后,手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______)
【4】在防治疫情期间,王东觉得自己和好朋友都没有发烧,可以出门聚餐,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请你结合材料说服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雷已经连续发烧3天,他担心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请你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告诉他该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阳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为_________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2】选文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
【3】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划横线句子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__。
【5】选文的第2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的是_________,第二句讲的是_________,第三、四句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B.“我们”不怕批评
C.“我们”接受任何人正确的批评
【6】下列人物中,( )的死重于泰山,( )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①岳飞 ②秦桧 ③汪精卫 ④李大钊
12、拓展阅读实训
童年往事
童年就像那海滩上一块块贝壳,也像天鹅身上那一根根洁白的羽毛,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就是红樱桃和辣椒的事。
记得有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街,走过了一家水果店,那儿的水果应有尽有:紫盈盈的葡萄,红彤彤的苹果……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红得可爱的樱桃。我看得垂涎欲滴,这时,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便买了一些。回到家,妈妈把樱桃洗了洗,只见它“晶莹透亮”。别说吃了,我看了都喜爱,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颗往嘴里送,一股甜汁一直甜到了我的心坎里。“真好吃!”我说。没多长时间,就把樱桃全吃了。
事隔不久,奶奶从花鸟市场买来了供人观赏的红辣椒,它就像是节日里高挂着的“红灯笼”在绿叶的衬托下,漂亮极了!我想:辣椒怎么这么红,一定也像樱桃那样可口、好吃。趁奶奶不注意,我摘了一个,学着妈妈样子洗了洗就往嘴里送,我刚咬到辣椒籽、辣椒汁。顿时,我被辣哭了。“芸芸,你怎么了?”奶奶问。但我却辣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这时奶奶又唠叨起来:“你怎么什么东西都吃,还把辣椒当樱桃吃了”,我当时只顾呲牙咧嘴,真是有苦难言啊!
到了晚上,爸爸妈妈都下班回来,听到奶奶说起这件事,都不禁捧腹大笑……
【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了(________)处比喻,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_____________)。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四字成语,认真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记叙的童年的一件往事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4】本文的叙述顺序(____________)
(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5】结合上下文,补充出结尾省略的内容。
到了晚上,爸爸妈妈都下班回来,听到奶奶说起这件事,都不禁捧腹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往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体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声,连成一片。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画出来。“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
【2】“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______);“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句子把___________比作彩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访问的是距离最近的陈巴尔虎旗。
B.一望无际的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C.主人们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并且穿着节日盛装,表现出他们对我们的欢迎和重视。
D.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
②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
③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
④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 )书里的意思,又不能( )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⑤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⑥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
⑦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⑧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⑨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⑩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⑪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咀嚼 B.欣赏
【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种读书方法,请你根据提示对号入座。(填序号)
A.精读 B.浏览 C.像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
(1)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并不在意真正掌握了多少有用的知识。( )
(2)广泛阅读,略观大意,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多读读。( )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仔细地研读。( )
【3】请联系文章的第①~④段,说说刘墉为女儿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其中一句写出孔子的原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用“种番茄”的例子想要告诉女儿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希望女儿怎样“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来讲述怎样“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请仿照表格中的示例,简要概括文章相关部分的写法,填写在表格中。
讲的内容(写了什么) | 写的方法(是怎么写的) |
读书方法:精读、浏览、比赛读 | 打比方 |
学习方法:学、习、思 |
|
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 |
|
【8】读了这篇短文,你联想到了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写上两句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1)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鲜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2)金钱能买来书本,但不一定能买来知识;金钱能买来 ,
但不一定能买来 ;金钱能买来 ,但不一定能买来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按给出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这种修辞仿写句子)
饿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认真改正并及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1)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是错的吗?(改成陈述句
(2)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写成拟人句)
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
(3)明天下雨。 运动会不延期举行。(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4)爸爸说:“我明天带你到玄武湖去玩。”(改成不用冒号、引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