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太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补充诗句,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骨碎身:

    浑:

    清白:表面上是指石灰的颜色,实际含义是指  

    诗句意思: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嗓音低沉,不圆润。(__________)    

    (2)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__________)     

    (3)来势迅猛,不可阻挡。(__________)     

    (4)形容走路不稳。 (__________

  • 3、根据拼音写词语。

    这里的景色真漂亮,近处的大地像铺上了一层绿色的dì tǎn_______,而远处五颜六色的花儿展现出cǎi hóng_________的色彩,那些花儿的huā lěi______吸引了无数的蜜蜂,真是展现出了无穷的lè qù________,孩子们拿着一条条róu měi_________的丝带,lǐ mào_________地打着招呼,远处枝头上,xǐquè________也在欢快地歌唱。

  • 4、看拼音,写词语。

    gān zhe( )     pù bù( )     yàn yǔ( )     xiù tŏng( )

    răng zhe( )     jiàng yóu( )     zuĭ chún( )     suō xiăo( )

  • 5、词语接龙。

    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甲】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天街小雨润如酥,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色遥看近却无。

    杨花榆荚无才思, 最是一年春好处,

    惟解漫天作雪飞。 绝胜烟柳满皇( )。

    【注释】 ①杨花:柳絮。 ②才思:才华和能力。 ③天街:京城街道。 ④酥:酥油 ⑤绝胜:远远胜过。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对比

    B.夸张

    C.比喻

    D.拟人

    【2】从 可以看出 可以作为甲诗的题目( )

    A.不久归 晚春

    B.斗芳菲 新春

    C.无才思 早春

    D.作雪飞 立春

    【3】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末尾括号里的字和读音应选( )

    A.宫 ɡōnɡ

    B.都 dū

    C.城 chénɡ

    D.京 jīn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斗”,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中早春淡淡的草色与晚春的满城烟柳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少“才思”,但仍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非常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春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想象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晚春景色,肯定比细雨蒙蒙的早春可爱。

    【5】写出“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可适当添加自己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诗词曲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___夜行黄沙道中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诗,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D.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   ②坐:______   ③红于: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____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____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在充分阅读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象,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结合自己搜集的知识和经验,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思考是怎样来的,就会有所收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会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为什么给穷兄妹俩弹了一首曲子?而且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贝多芬再一次弹着的琴声,皮

    鞋匠兄妹好像看见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描写实实在在的景物?再谈一谈读后的

    感受。

     

     

    (3)我能有感情的背诵第九自然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垃圾食品】垃圾食品,通常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却不足。

    (摘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最终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莱、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购买食品时的首要选择

    常喝饮品类型

    营养价值

    包装好看

    味道好

    纯净水

    果汁

    碳酸饮料

    白开水

    人数比例

    72%

    8%

    20%

    24%

    30%

    40%

    6%

    【1】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食品主要就是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等外来食品。

    B.垃圾食品不包括提供超过人体需求、有多余成分留在体内的一类食品。

    C.酱菜、罐头类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3】根据材料三的调查,你认为这个班级的同学值得表扬的饮食习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改进的饮食习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身边有爱吃垃圾食品的人吗?你怎样说服他们少吃垃圾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捡来的手机

    一天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了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一个劲地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儿子不再言语。

    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多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

    【1】仔细阅读上文,根据要求填空。

    故事主要情节_______→讨论如何处置手机→_______→袒露真实想法。

    儿子的情绪变化:惊喜→________→心情很好→_______

    【2】文章第5自然段描写了小伙子的“不知所措”“语无伦次”,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我”表扬儿子“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找出表现儿子“善良”和“不虚伪”的关键语句,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善良”:____________

    “不虚伪”:_____________

    【4】“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你喜欢文中的“我”吗?为什么?请你说出至少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有怎样的收获或想法?假如你捡到了别人的手机,你会选择怎样做?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丽________ 愉快_______ 舒服_________

    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_________________。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_______

    8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13、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到底有多热

    “今天最高气温37℃,有关部门发出高温预警,请大家尽量减少户外出行…”然而这天午后若是拿个温度计走在大街上,也许你会测出超过40℃的高温,摸摸路面,说不定能把手烫起泡。这肯定比37℃—人体标准体温高多了,难道是天气预报骗人吗?

    自己实测的气温与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天气预报预测的温度,通常是气象站百叶箱里的温度,而百叶箱一般是安放在绿地上的。人真正直接感觉到的温度,往往要比这个高。比如烈日下的深色铸铁井盖,可以被晒到七八十度,摸起来烫手,因而它附近的空气温度,自然也要高一些。

    大家都知道,同样的天气里,树多、草多、或接近水面的地方比较凉快,而最热的通常是繁忙的大马路。导致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地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不同,而地表的物质和颜色都会影响其吸热。

    通常深色的东西比浅色的升温快,金属的要比树木、水面升温快。不同种类的地表,温度能有多大差距呢?有科学实验记录下同样天气环境中,草地、砖地、水泥地和柏油马路的温度。

    科学家选择浙江嘉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分别测量了不同种地面的地表温度,对比空气温度,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

    在日照强烈的日子里,当气象站百叶箱里测出的气温接近40℃时,柏油马路表面测到了超过70℃的高温!这个温度有多高?一人们喝热汤、热水的耐受力在50~60℃左右,温度再高就会烫得舌头起泡。70℃的高温里,柏油都被晒得发软,如果在马路上摔倒,不马上起来的话,就有可能被烫伤!

    最凉快的地方还是草地,在柏油路烫得吓人的时候,草地表面的温度不到50℃,这是阳光直射的草地,如果有树荫遮蔽,温度还会低不少。其他的地面,泥土地、浅色砖地和水泥地面,温度则处于草地和柏油路之间。

    科学家没有选择水面检测,是因为影响水面温度的因素太多:水深、水面总面积、水体流动性等都会导致很大差别。不过通常来讲,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表面的温度,要比固体地表低得多,一般不超过30℃。如果下水游泳水温在26℃左右,人就不会觉得冷;热水泡澡,一般水温在38~40℃就可以了。

    1根据文章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般情况下,人体感觉到的实际温度比天气预报所播报的温度要高。_____

    (2)科学家没有检测水面的温度,是因为水面的温度通常比固体地表温度要低。_____

    (3)同样天气环境中,不同地方的地表温度是不一样的,泥土地、草地、砖地、水泥地和柏油马路的地表温度依次升高。……____

    (4)天气预报气温超过40℃时,幼儿尽量避免在马路上长时间逗留,以免手脚烫伤。_____

    2联系上下文阅读,分析加点部分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科学家选择浙江嘉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分别测量了不同种地面的地表温度,对比空气温度,得出了比较精确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温度有多高?——人们喝热汤、热水的耐受力在5060℃右,温度再高就会烫得舌头起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本文所学的知识(至少两点),解释人们爱去千岛湖、莫山胜地避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喷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独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1】读文中划线句子,解释下列词语。

    所谓:____

    无端:____

    【2】选文中闰土向“我”讲述了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

    【3】选文中反映了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____

    【4】闰土在乡下看西瓜时,要管的是____等,而不是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乡下人具有____的特点。

    【5】读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从中感受“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箍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姐姐对我说:“我昨天太急了,你不要怪我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下面这几句话体现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练习。

    1.我们的人被他打死了四十九个呢!(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队奏起狂欢的音乐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二选一,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1)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小的心愿藏在心间:为含辛茹苦的妈妈做一件事;给培养自己六年的母校留点什么;放假了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那件事我冤枉了他(她),我一定要向他(她)表示歉意……你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你将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心愿?请以“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的名称、老师和同学的名字;

    ②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题目:小事不小

    提示:小事往往包含着智慧、道理;小事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真可谓“小事不小”。你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小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