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如:这幅画构图新颖,用色巧妙,他_____________:“真是太美了!”(填写代替“说”的词)盲姑娘听完曲子,她___________:“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2.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月亮_________,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忽然,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卷起了_________。(《月光曲》)
3.《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 青山郭外斜 ”描写了山村美丽的景色;《春日》中“ 等闲识得东风面 ,____________”则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1.《宿建德江》这首诗描写了清新的________,第_______句为触景生情,第______句为借景抒情。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今天,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外烟花硕然zhàn fàng______,闭幕式的开场表演《点亮》中,孩子们手提yī zhǎn______雪花花灯,以yuán xiāo jié______闹花灯的传统,diǎn rán______了场地上的“冬”字会徽。
4、组词。
燥(_________) 稀(_________) 磁(_________) 抵(_________)
澡(_________) 希(_________) 慈(_________) 低(_________)
5、语文综合素养展示
1.六月六,____________。
2.萧统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某些文章主要取其思想内容,而不着重其写作技巧。
3.“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看电影«焦裕禄»后,你会引用诸葛亮的名言“________,死而后已”为焦裕禄的奉献精神点赞。我们可以用“位卑______”赞颂电影«小兵张嘎»中的老钟叔、老罗叔、小嘎子等爱国人物。看完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后,我们可以把三国时期曹植的名言“_____,视死忽如归”送给五位壮士,还可以用“____,当以死守,_____”与他们共勉。所以,鲁迅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人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有_____的人,这就是______。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鲁迅在《学界三魂》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只有继承和振奋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阅读诗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8、诗歌赏析。
秋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 沙白
1.“扁”是个多音字,在小诗中读______。另外一个读音是______,组词为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眼中,湖波上的红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纷飞的红叶,红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天,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秋天这么大,能坐得下吗?这句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首诗,你还会只想到红叶之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短文
我爱乡村的夜晚(绘景)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方。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还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 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辉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鸣鸣?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1)阔别已久的阔( ) (2)宽阔的田野的阔(3)尽情地欣赏的尽( )(4)视线尽头的尽().
2.细读短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村傍晚的景色的, 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 “√” 。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 )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 )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 )
D、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 ( )
摘录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 ”画出表达作者热爱乡村傍晚美丽景色的句子。
4.在文中找出一对前后照应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阅读文中第三个自然段加“ ”的句子,按要求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联想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乡村傍晚景色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定,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技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
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类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
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形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竞太少了。
【1】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百家饭”的意思是______
【2】“我”小时候很顽皮,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
【3】请将煮食“百家饭”的过程补充完整。
乞讨粮食→( )→( )→( )→敲饭碗,盼饭熟→( )。
【4】文中有一段话描写了煮熟的百家饭的诱人,请用“_____”画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百家饭的诱人的?
【5】“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
11、记叙文阅读。
身边的优雅
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分宁静与澄碧,也多了分耐人寻味的深邃。
受北京一家杂志社的邀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mào dié)之年的剪纸艺人。在前往的路上,我惊喜地邂逅了一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人。一把寻常的拖布,被那人蘸了清水后,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好功夫啊!”我不禁赞叹起来。“过奖了,不过是( )而已。”他谦逊地说,手却没有停下来。
接下来的交谈让我惊讶万分。他姓耿,今年刚刚50岁,去年已把胃切除了3/4。上个月,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经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我疑惑地看着他,仿佛在听他( )地说着别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练字?”他看出我的困惑,“我只读过5年书,老了又让癌症给缠住了。刚开始,我也抱怨命运不公,后来,也就坦然了。我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就这么简单?”我似信非信地望着他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
他点点头,继续书写。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抹去的字迹,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仿佛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是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在告别老耿去见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
我挑水果时,他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个本子上快速地涂抹着。他摇头晃脑,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什么。称重时,我好奇地问他:“刚刚在写什么呢?”“写诗呢。”“我可以拜读一下吗?”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本子递给了我。读着他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诗句,我敬佩地赞叹道:“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一位叫人羡慕的诗人。”“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竞也是那样诗意盎然。
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下岗多年,妻子长期患病,他靠着摆水果摊供出了一个读北大的女儿。我又一阵惊愕。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这样优雅的人生,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呢。”
是啊,他们虽然都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苦恼与无奈,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优雅,选择了站在精神高地,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1】联系上下文,短文括号中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是( )
A.信手涂鸦 轻描淡写
B.信手拈来 轻描淡写
C.信手涂鸦 细致入微
D.信手拈来 细致入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受北京一家杂志社的邀请,去采访三位了不起的老艺人
B.摆水果摊的诗人不断地写诗,是要给自己患重病的妻子看
C.老耿用“最节俭的方法练字”指以水代墨、以拖布代笔、以江堤路面代纸
D.剪纸老艺人谈起老耿和摆水果摊的诗人,言语之中充满了惊愕与羡慕
【3】“我”与老耿交谈时,心情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示“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为全文营造出了安静、耐人寻味的气氛
B.对摆水果摊的诗人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他文学素养很高
C.第五自然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文中三个人物的事例有详有略,使得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5】读完短文,你对“优雅”二字有了怎样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句子完成问题。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哪句是直接写景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直接写景: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探月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其中,月球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中继星叫“鹤桥”,玉兔和嫦娥着陆的区域叫“广寒宫”……“嫦娥奔月”从神话传说走进了现实。
2007年,嫦娥一号拍摄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2012年,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
材料二: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三: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着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向天空飞去。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返回器携带2千克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带回月壤的国家。采样到的月球样品用途多样: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样本;可以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以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或是作为国礼相送。
【1】材料一里面涉及的神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三则材料,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2004年,火星探测工作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 )
(2)把月球车命名为“嫦娥”,表明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航天梦。( )
(3)嫦娥五号顺利返回,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带回月壤的国家。( )
(4)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 )
(5)嫦娥五号携回的“土”,用途仅作为科学样本,进行科普教育。( )
【3】请根据三则材料,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了
嫦娥工程 时间 重大突破
嫦娥一号 | 2007年 | 拍摄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 |
嫦娥二号 | 2012年 | 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 |
嫦娥三号 | 2013年 | ______________ |
嫦娥四号 | 2019年 | ____________ |
嫦娥五号 | 2020年 | ____________ |
14、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近日在网络和微信上热传着这么几句“诗词”:少壮不努力,长大玩手机;春眠不觉晓,醒来玩手机;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手机;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玩手机。
【材料二】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令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导致不少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休闲娱乐。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已成为“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材料三】经常查看手机的人,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脑部受到过度刺激,长时间接触电脑及电视,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长时间接收手机带来的辐射,尽管视力不断下降,但是还会造成自身免疫力降低。
【材料四】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的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划线部分有错误,请在原文上修改。
15、虽然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但是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他学棋不够专心。(用关联词语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困难他_________,面对失败他________ ,面对欺辱他_________。(填写近义词)
(5)在老师的教育下,王强端正了学习目的,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联欢会上扮演了节目,有详有略的朗读了老舍写的“草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谁都有父母兄弟,谁都有妻子儿女。(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捷的小猴子在树上愉快的玩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给小明讲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下,产品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增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21、写作题。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西蒙的孩子抱回来以后,渔夫一家是怎样生活的,渔夫、桑娜会怎么样,孩子们会怎么样?后来又发生过什么事……请你以“西蒙的孩子抱回来以后”为话题,续写一个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