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全神( )注 ( )然大悟 技高一( )( )( )吞枣
横( )竖( ) 居( )临下 叱( )风云 别出( )( )
(1)类似画“ ”的词语还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 。
2、请把下面的爱国诗句补充完整。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鬓向人无再青。
3、看拼音写词语。
yōu jìng rù chǎng quàn mò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用“静”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下面这段话的括号中。
在这( )的夜里,望着如水的月色,她的心情渐渐( )下来,月光照在她( )她的脸上,显得那样柔美。窗外,一条( )的小路伸向竹林深处,周围的景物显得那样( )。
5、写出反义词
胆怯—________ 推辞—________ 拒绝—________ 便宜—________ 进攻—________
6、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3】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7、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相同。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诗句不属于对偶句的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本词上片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
【5】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9、阅读《小巫婆的落花汤》,完成习题。
小巫婆的落花汤
夏天刚刚来临,落花小镇的学校里反复出现着这样奇怪的一幕:老师问,谁来背一下课文?一个小孩子站起来,刚张了张嘴,忽然一脸茫然。明明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好像全都长着翅膀飞走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一遍又一遍,让人觉得不同寻常。其实,这一切都和一个小巫婆有关,她就住在落花小镇的森林里。
小巫婆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煮的落花汤。那天,她飞落在一个屋顶上休息,忽然听到屋檐下传来一个孩子欣喜的声音:“终于背熟啦!”小巫婆探头一看,那是一座小学校。那琅琅的读书声,似乎散发着无比清新的芬芳。小巫婆“唰”地从斗篷里掏出捕风网兜,只轻轻一扬,那熟透了的读书声就乖乖地跟着她回家了。魔法棒一挥,新的落花汤又煮好啦。这回,可是放了读书声的落花汤哦。
小巫婆喝着新鲜的落花汤,心里的一首诗,正随着热气飘散开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小巫婆从来没喝过这么奇妙的落花汤。从此以后,小巫婆常常骑着飞天扫帚去小学校。但小巫婆不知道的是,每当读书声飞向她的捕风网兜时,小孩子却在一瞬间忘记了他背的内容!
这天,像往常一样,小巫婆兴冲冲地揭开热气腾腾的贝売小锅。这次,她听到的是一首新编的童谣:“小巫婆,羞羞羞,打着瞌睡把书偷……”“我不是故意的!”小巫婆的脸红成了番茄。唉,看来,这学校是去不得了。喝不到读书声落花汤的日子,忽然就漫长起来。小巫婆忽然想起了老祖母留给她的那只雕花大书箱。她决定了,要把它们全部背出来,然后做成美味的读书声落花汤!
接下来的日子,小巫婆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一条小鱼儿,安静地从这本书游到那本书。书里面的世界多么奇妙。原来,生活真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咒语。每天,在煮落花汤之前,小巫婆总要利索地背上一段。想喝咸的,就背一段被泪水浸泡过的悲剧;想喝酸的,就背些充满了风花雪月的诗句……
秋天,森林里来了一群郊游的孩子。“请尝一尝我新做的落花汤吧!”小巫婆一想到自己在学校捕捉读书声的时光,心里就很惭愧。孩子们早就原谅小巫婆了。他们开心地端起了小汤碗。然后,他们每个人都从落花汤里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以后我们还可以来喝你煮的落花汤吗?”一个长辫子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当然可以啦。”小巫婆微笑着回答。
【1】“一个小孩子站起来,刚张了张嘴,忽然一脸茫然。”小孩子为什么一脸茫然?( )
A.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B.背好的课文竟然忘了
C.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
D.被老师的问题难住了
【2】“唉,看来,这学校是去不得了。”原因是什么? ( )
A.小巫婆想起老祖母的书箱。
B.小巫婆听到了孩子们童谣中的批评。
C.孩子们的读书声不再动听。
D.小巫婆决定改正自己的错误。
【3】对“小巫婆的脸红成了番茄”这句话表情达意方面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把小巫婆的脸比作番茄,写出小巫婆听到童谣后高兴的样子。
B.番茄是圆圆的、红红的,小巫婆的脸也是圆圆的、红红的。
C.番茄是森林里常见的蔬菜,也是小巫婆落花汤的重要食材。
D.运用比喻,让读者更加明白小巫婆知道真相后脸红羞愧的样子。
【4】“原来,生活真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咒语。”这句话的含义是哪一项?( )
A.小巫婆从书中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B.小巫婆终于知道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咒语。
C.小巫婆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复杂的咒语。
D.小巫婆通过阅读学习了更多的咒语。
【5】对文章第4、5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小巫婆知道自己的捕风网兜竟偷走了孩子们背的内容,脸红了。
B.小巫婆决定把老祖母留给她的书背出来,做出读书声落花汤。
C.小巫婆听到新编童谣后感到羞愧,自己背书做美味的落花汤。
D.小巫婆不再去学校收集孩子们的读书声,喝不到读书声落花汤。
【6】你觉得小巫婆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奇 迹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男人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
六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 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 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
没事 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 很慢很慢地爬起来 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抵达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在喊着:“妈妈!妈妈!”
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察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维持( ) 好像( )
照例( ) 准确( )
(2)写出三个像“熙熙攘攘”这样的词语。(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2分)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6分)
①“六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中”瞬间的变化”是指
。
②“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为什么?
③“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在“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多活了三天,创造了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其动力是 。
(5) 读了这篇短文,你心中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课内阅读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 上帝,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 …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 ……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
【2】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3】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写序号)
A. 话没说完。 B. 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C. 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a.“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b.“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两处不同的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5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年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有删改)
【1】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打比方
【2】选出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选项( )
A.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被分离出来,它是普通感冒的病原之一,也是几次重大疫情的祸首。
B.冠状病毒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目前可感染人类的共7种。
C.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的病状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肺炎、肾衰竭等。
D.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3】选文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呼吁人们要高度重视自身健康安全。
B.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冠状病毒;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引起读者对疫情动态的关注。
D.说明冠状病毒的危害之大,必须加以预防。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说真的,这种事我还从来没做过。原因有两条,一是学习太紧张,二是难为情,也许后者一直是主要原因。
端来热水,拿来毛巾,准备就绪,但我迟迟没能叫母亲坐下。经过几分钟的调整,我鼓起勇气对正在厨房刷碗的母亲说了声:“妈,您……过来一下。”声音很轻,近似耳语。
“干什么?”母亲回答道。
“妈,您坐下,我给您洗脚……”我说这话的时候感到面红耳热,呼吸加促。我低着头摆好板凳,不让母亲看到我局促的样子。
沉默……
母亲竟愣在那里,半晌才醒过神来。“好,好……”母亲赶忙答应,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几道浅浅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母亲坐下,我挽了挽衣袖,捧起母亲的脚。
这是一双多么苍老的脚,肤色暗淡,毫无光泽,硬邦邦的没有弹性,脚指甲弯曲得变了形,乍看上去如同一段枯树。
天呐,这是母亲的脚吗?是那双陪我玩耍、细腻柔滑的脚吗?我努力唤起尘封的记忆,但这双脚太苍凉,太陌生,远不是我所能想到的。
我一只手捧着母亲的脚,另一只手用水轻轻地搓洗。此时抬头看看母亲,发现母亲也在看我,四目相视,无言以对。母亲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娓娓地说起了我小时候的事情,此时我并没觉得母亲啰唆,而是很有味地听着。这种氛围令我沉醉……
那夜,我失眠了,母亲难以形容的惊喜令我窘迫。母亲溢于言表的喜悦令我无地自容。我做得太少了,母亲付出的太多了。母亲为我耗干了心血,付出了青春,如果不学出个样来,怎么对得起母亲呢?
母亲的脚厚重而有力量。我时常想,母亲的脚像辛勤的除草机,为我除去人生道路上的荆棘;母亲的脚又像顶天立地的铁柱,为我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地……
【1】在文前的横线上为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困窘——( ) 陶醉——( )
【3】本文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自己给母亲洗脚的事。
【4】请概括写出“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将有关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母亲为我耗干了心血,付出了青春,如果不学出个样来,怎么对得起母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细品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鼎湖山听泉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怅惘:
万籁俱寂:
2.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作者把泉水比作什么?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在下面。
4.“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按要求写句子。
(1)改为双重否定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的厚石头围墙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通过鲁滨逊的教化,使“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
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
16、姐姐对我说:“我昨天太急了,你不要怪我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9、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21、书面表达
题目:___以后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把题自补充完整,如生病,考试、摔倒、迟到、被批评、发卷子等;
②围绕“以后”所发生的事展开叙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③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