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云浮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补全词语。

    余音绕( )     ( )( )     ( )之音

    画龙点( )     ( )( )     笔走龙( )

    ( )云流冰     轻歌曼( )     黄钟大( )

    ( )( )

  • 2、鸡肋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两个人物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十分熟练。反义词:生疏。________

    细小的水波清澈明净。________

    文中指大的波浪翻腾激荡。________

    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________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青山是不会老的。

    1.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承上启下)

    2. 下面是三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_____

    A.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其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伴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 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所以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 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力

  •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________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__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完成古诗阅读

    示儿

    死去知万事空,

    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读一读,用“/”标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解释诗中的标下划线的字。

    (1)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基调不同,一“________”“________”,但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包含这种情感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句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对桑娜的______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4)选段中____________这个词最能概括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情。

    3嗯,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句话时,语气是( 

    A. 缓慢

    B. 激昂

    C. 短而有力

  • 10、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2】作者在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写自己的感受。请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奇妙的书

    ①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多选)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下定义

    D.举例子

    【3】“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2】阅读画线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

  • 13、课外欣赏。(15分)

    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è)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一大的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由于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吗?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头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答案,请打√

    持之以:A、永久        B、恒心       C、经常

    作画:A、一点儿     B、毛笔       C、细长而尖的毛

    (2)用“    ”线画出文中的设问句。

    (3) 短文最后一句中的“顽石”指的是                                  ,“滴水石穿”的精神指的是                                                                            

    (4)“滴水穿石”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5)写出一句你最欣赏的有关刻苦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用来自勉。

                                                                                          

     

  • 1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   )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

    ④周末, 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⑤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 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⑥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⑦我猛地一震,默默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明,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第②、③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催促 尴尬 B.驱赶 难堪

    C.催促 委屈 D.驱赶 无奈

    3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删掉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中父亲为什么会“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乐观幽默的性格深受同学的喜爱。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女儿此性格特点的句子画下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手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 17、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尽力去装点蓝天:如果我___   ,我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上是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人们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中存在着生命。(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快乐家。

    我们已经学习《开国大典》场面描写方法,现在,也让我们来写一下关于场景描写的文章。你可以写记一次升旗仪式,也可以写有关活动,如拔河、打篮球、校运会……

    题目自拟 ,注意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场面写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