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海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要求填空。

    它是一个四字成语,出自《资治通鉴》。意为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借以形容力量强盛,

    声势浩大。这个成语是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

  • 2、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良药( )   ( )于事   ( )精会神     翻箱( )

    ( )言逆耳   不可( )     随心( )   精兵( )

    (1)形容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词语是_______

    (2)人们都知道“_______利于病,_______利于行”。(选词填空)

    (3)看,平时不爱上课的明明此时正_______地听新来的王老师讲课呢!这可真是_______。(选词填空)

    (4)用画“ ”的词语造句。

    _______

  • 3、表达空间。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平凡乏味。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妈妈正在chú(______)房里削水果,突然从角落里cuàn(______)出一只老鼠。妈妈正要抄家伙打它,它却shùn(______)间líng lì(______)地从妈妈胯下逃走了。

    (2)xián(______)乐四重奏是令人táo(______)醉的演奏形式,许多作曲家都在精心为这次音乐会上的四重奏pǔ(______)写乐曲。

    (3)望着páo xiào(______)的洪水,望着堤岸边等待救援的群众,李书记zhòu(______)起了眉头,紧咬着嘴chún(______),在努力想办法加快救援速度。

  • 5、读拼音,写词语。

      qiáo(  )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diān bǒ(    )着往前走。在路上,他遇见了一位ǎi(  )小的老妇人。原来老妇人的chē tāi(    )瘪了,他毫不犹豫地帮她修好了车。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文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 (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 )               ( )

    【3】下面与《竹石》写法相似的一首诗是(       

    A.《寒食》

    B.《送元二使安西》

    C.《石灰吟》

    D.《十五夜望月》

    【4】诗中首句“咬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诗歌欣赏。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

    例:窄窄  矮矮  浅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读读诗歌,完成填空。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海峡。

    5.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

    (1)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作者难以排遣的乡愁。

    (3)作者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 8、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做题。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仿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云 第四句:_________

    【3】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儿走,轻一点儿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能体会出鲁迅(  )的精神品质。

    A.开朗乐观、爱交朋友

    B.风趣、幽默、健谈

    C.沉着、冷静、敏感

    D.热情、和蔼、有耐心

    【2】文章从哪些方面回忆了鲁迅先生?

    ________

    【3】文章为什么要透过许先生的眼睛,反复写鲁迅先生工作的背影?

    ________

    【4】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书桌,对突出人物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词语“整整齐齐”“压”“站”用得贴切。请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________

    【5】下列对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鲁迅先生接人待客时的做法与态度,表现了他谦逊礼貌的精神品质。

    B.对待青年人写字草率这一点,他本身是“深恶痛绝”的,说明了他对待教育方面认真负责,不容许敷衍了事的尽心尽责态度。

    C.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挤出时间作陪,直到客人离去才继续工作。这表现了他为人热情好客,且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D.通过写鲁迅先生热情待客,侧面表现出许先生淡漠的性格和不善于应酬的特点。

    【6】作者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________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________

    【7】鲁迅先生被称为“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请你给大家推荐一部你读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 10、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创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舒服,他依然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是他仍然紧张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为的是更好地用文艺这个锐利的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鼓舞人民与敌人作斗争。他真是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祖国,献给了人民。

    1照样子,写词语。

    如饥似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鲁迅把靠在躺椅上看书看作是      ,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         ,把节省时间看作是              

    3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这句话应该放在文章中的(    )。

    A. 第一自然段 B. 第三自然段 C. 第四自然段 D. 第五自然段

    4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的横线上。

  • 11、阅读理解。   

    武汉的夏天

    武汉夏天的热,好像尽人皆知。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么难受?武汉人倒没有外地人表达得传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吧?我答:热。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答:42摄氏度的高温连续几个星期。

    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遨去武汉做报告。武汉三镇,数武昌凉快一些,有偌大的东湖,有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都搞绿化,因此式昌比汉口、汉阳都要凉快。报告就安排在武昌讲。那个时侯,大礼堂一般都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到了做报告的时侯,于光远先生一看,是在东湖的游泳池里。于光远先生坐在游泳池边沿讲活,听报告的人黑压压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听的人倒不错,独热坏了于光远先生一个人。于光远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岁,所经历的最热也就是武汉的这一次了。

    另一个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汉出公差。临行前害怕武汉的热,找到武汉人打听,去了武汉住哪里比较凉快?别人告诉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饭店,最好就住长江边的招待所,江边总是比较凉快的。朋友来到武汉,然就寻到长江边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到了晚上,又热又闷,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个人的印迹,汗水洇的。电扇打开,热风烫面,只好关掉,一夜辗转,痛苦难当。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极累极,来到长江边上,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他也试着坐坐,不行,依然是热得要命,且还有蚊虫叮咬。万般无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长江里头去睡。朋友寻来一段绳索,再连接上自己的皮带,一头系在江岸的铁锚上,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进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这样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几个盹儿。天亮之后,朋友不顾一切,仓促北逃。

    从此,一提起武汉的夏天,朋友有如谈虎,必然色变。他这一辈子,无论如何,是绝对不会在夏天来武汉的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尽人皆知:________

    急中生智: 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连用三个“?”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武汉没有连续几个星期都是42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B.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做报告,是在江边做的

    C.作者的朋友大夏天去武汉出差,晚上住在江边很凉快

    D.作者的朋友到武汉出差,只待了两天就热得受不了,仓促北逃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处细节描写主要写了________的情景,其作用是________

    【5】本文围绕”武汉夏天的热”讲了哪几件事?请简单地概活出来。

    _______________

    【6】文章讲述了武汉这个城市的一个特点:夏天特别热。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哪些特点呢?试举一例,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趣事

    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该怎么办呢?

    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斗酒诗。”于是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许多首诗来。可谓诗性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的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口。“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咽下去。嘴里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转眼便是一片(膝 漆)黑,我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惑,忙(徇 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也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了,我把傍晚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妈妈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谨 严肃)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积累和观察呀!

    【1】用“/”划去稳重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补充词语,并解释意思。

    迫(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是一个(__________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根据课文内容,“我”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___________。以为只要像李白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4】文中的“我”经过这件事后,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含英咀华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____(竟 竞)。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的吼叫。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吼声激越悲____(壮状),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按原文填空

    2)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3)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什么?

    4)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___也在长的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地长。否则就成了________了。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把下列句子中的“说”换一个说法。

    小明一家去桂林游玩,看见美丽的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

  • 16、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对我们说:“雷锋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照样子,补充句子)

    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鲜花盛开       狂风暴雨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手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习作。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一定有“书迷”“棋迷”“歌迷”“球迷”“乐高迷”……他们对喜好的事情或事物情有独钟。请你选择一个同学,选取他的几个事例,将他的痴迷劲儿介绍清楚。不少于 400 字。

    (请另附纸)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