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柔美——(________) 拘束——(________) 羞涩——(________)
格外——(________)茂盛——(________) 仔细——(________)
断断续续——(___________)浑浊——(________) 笨拙——(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①hǔ pò________是数千万年前的shù zhī________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形成的一种化石。
②鸟儿在cháo xué________里fū huà________小鸟时jǐng tì________性很高。
③他mǐn zuǐ________笑了一下,对我说:“坐jiào chē________一起走吧!”
3、下面是高尔基《童年》的人物关系图请根据你的阅读完善人物关系图表,在最后横线处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4、查字典填空。
“冠”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冠”是多音字,在读“guān”的时候,它的意思有: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在读“guàn”的时候,它的意思有:①把帽子戴在头上;②居第一位;③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
在“冠名权”里读( ),意思是( );在“衣冠不整”里读( ),意思是( )。
5、课文内容回顾。
全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中心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人等方面层层说明这个意思,最后水到渠成,揭示给人的启示。
6、古诗在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词语。
社林: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所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作者联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_)(多选)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明月”和“半夜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词的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
C.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描绘出江南山乡夏夜的优美景色。
D.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贯穿全词。
7、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太阳的话(节选)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1】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
【2】诗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腊八粥(节选)
①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②“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③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文中哪句话能准确描述插图的内容,请用“﹏﹏﹏”画出来。
【2】“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下面句子不属于他猜想的是( )
A.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B.锅巴围着锅边成了一圈。
C.饭豆煮得浑身肿胀。
D.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
【3】第③段加点的部分都是表示___________的,这样写是为了衬托“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让八儿奇怪的是:______________。
【4】选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腊八粥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让人垂涎欲滴。请你也照样子,用一两句话描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蚂蚁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在体积,在于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阅读短文,思考:文章写了蚂蚁让“我”感到意外的两件事,一是_____,二是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滋润”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
【3】读第④自然段,写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再写出和“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⑤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从蚂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其实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联系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和事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某网店的名著标识材料,完成练习。
全套四册:
《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
《爱丽丝梦游仙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小学生青少年版课外书必读读物
9——12岁儿童文学故事书籍
老师推荐儿童文学阅读中小学课外畅销读物
(一套四本19.8元包邮)安徽少儿社
【1】对这套书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套书采用彩图注音,有助于学生理解名著内容。
B.这套数一共有四本,每本19.8元。
C.这套书适合9——12岁的儿童阅读。
D.这套书是老师推荐儿童文学阅读中小学课外畅销读物。
【2】你很想买这套书,问妈妈要钱的时候,你这样说:________
【3】想进一步咨询客服这套书的质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纸张有没有异味?
B.字迹大小如何?是不是清晰?
C.里面的页码是否有错乱现象?
D.这套书包邮吗?快递几天能到?
【4】这四本书哪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到刚劲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大禹的故事萦绕耳畔;
丁: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1】诗中提到的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由“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我分别想到了张继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女娲、大禹是我国古代________中的人物。
【4】冬子指的是电影《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和雷锋在诗歌中是________的代表。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感受——________ 领略——________
【6】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在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的感情。
13、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比例调查表。
时间 对象 | 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2017年 | 16.38% | 69.33% | 90.26% |
2020年 | 19.22% | 72.45% | 92.30% |
材料二:某市近几年中小学生近视比例统计图。
【1】阅读材料一,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由调查对象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时间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由学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年份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则保护视力、合理使用手机的宣传语,要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材料二)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材料三)
在脱贫攻坚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用自己的辛劳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基层党员干部呕心沥血、苦干实干,广大志愿者真情投入、倾力奉献。他们有的长期奋战在扶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付出很大牺牲;有的为群众脱贫四处奔波,爬山涉险,不辞劳苦。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深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代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
(材料四)
中国减贫实践表明,贫困问题本质上是对人民的根本态度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扶贫减贫的根本动力。党和政府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识贫、扶贫、脱贫,减贫才会有不竭动力、明确方向和好的办法。
(材料节选自《学习强国》)
【1】以上材料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来写的。
【2】(材料一)运用了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这样写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我们可以分析出(材料二)中统计表逐年下降的数据背后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17、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18、按要求写句子。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2)下了一夜大雪,到处都变白了。
改为排比句。
20、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五彩池真可谓人间仙境,如果你是一位广告设计师,你会给五彩池设计怎样一条广告语呢。请你来设计一条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