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中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定期给植物“听音乐”,植物______能随着音乐茁壮成长。

    2.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______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污染环境,______还会残留在水果的表面。

  • 2、看拼音,写字词。

    还有同学bié chū xīn cái_____,想jì gāo yī chóu_____,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diāo chéng _____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可是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kē fēi_____了。那主人便可惜得直duò____脚,jǔ sàng________在书桌上,不说话了。

  • 3、重点句子品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完成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有_____ 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______起来,中国才有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终身_______,以为_______________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___________。”

    上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填写两个词语)。

    3.春之美,在那五彩缤纷的春色中,“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夏之美、来自稻田里的齐声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秋之美,美在与友人尽享秋色.“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冬之美,美在那空旷的粉妆玉砌世界里的静寂,“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 8、

    岑参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 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 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 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______

    3全诗通过_______ ______,表现了______

    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人的一生,会有多少动人的遇见?也许是寒冷中的一股暖流,也许是风雨后的一抹彩虹。但相遇不一定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世间最好的感情,莫过于你知我的喜怒哀乐,我懂你的悲欢离合。

    1“贵”的本义是用双手操作古法、受人尊敬的人,下面哪幅图表示“贵”的意思?(  )

    A. B. C. D.

    2阅读,让我们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请用带有“五”的四字词替换加点部分。

    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真高,我对他佩服到了极点____

    ②祥子拉着车走街串巷,感叹小摊上的东西花样繁多、变化多端____

    ③《水浒传》中的好汉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或豪爽仗义或善良谨慎。____

    ④嘎子把昨天的事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告诉了胖墩。____

    3与“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意思最接近的是(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4班级举行“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的学习活动。以下例子不属于这类主题的是(  )

    A.狼牙山五壮士怀着爱国心,殊死拼搏,舍生取义。

    B.桑娜和渔夫都想到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孤儿。

    C.盲姑娘陶醉在贝多芬的钢琴声中,贝多芬愿意为她再弹一首。

    D.闰土和“我”不到半日就熟识,闰土说的故事“我”很爱听。

  • 10、阅读《穷人》选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自食其果_____ 心神不宁_____

    【2】用“ ”画出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这样做”指的是_____。从中你体会到桑娜_____品质。

    【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

    【5】文末“桑娜深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发挥想象,说说桑娜可能深思什么?

    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都被海水淹没了。

    ②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③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看事物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保护——__________    简单——__________

    【2】第②段中有两个“奇怪”,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1)第一个“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农把秘密说破了”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4】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什么说看村子里的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用“   ”在文中画出说明相关道理的语句。

    【5】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 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 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ín 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文中画“----”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②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 。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记叙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B.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

    D.以上都正确。

  • 13、课文片段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安居乐业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为什么战士小高把昆虫带到岛上?这同蔬菜瓜果的收获有什么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高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  ) (2分)

    A.小高等海岛战士喜爱小昆虫。

    B.小昆虫爱海岛。

    C.小高等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有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

     

  • 14、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饭桌上,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①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或许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地站起身来,去帮我们。

    ②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③母亲是最后一个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④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⑤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还是像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⑥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⑦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⑧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来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⑨大家埋头吃饭,谁夹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

    ⑩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叮铃铃!”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我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而就是母亲一次次地站起来,才让我们每一顿饭都吃得这样的安心。

    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1】联系语句理解,“五花八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在吃饭过程中四次起身的事由分别是什么?分别用3个字概括,按照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描写母亲的语句,体会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⑩自然段,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一处细节描写触动了你?用“ ”画下来,写写你的感受。

    【6】读读文章的题目,说说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型转换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提示:同学们,新冠病毒肆虐之时,年迈的钟南山院士心力交瘁闭目在高铁的办公桌前,医护人员简陋的年夜饭,身穿防护服躺在走道里休息的白衣战士,一封封按着红手印的“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请战书,最先发出预警并坚持在抗疫一线以身殉职的“造谣”医生李文亮等等,看到这些照片和新闻,不知多少人流下了热泪。医者仁心,责任在肩,他们奋不顾身冲上第一线,当他们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青紫的勒痕和汗水湿透的背脊让人泪目,而稚嫩的面容更让人动容,哪有什么逆行的勇士,他们只不过是孩子,用充满青春活力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第一道屏障!为白衣天使点赞!

    请以“抗击疫情,致敬英雄”为主题,题材不限,题目自拟。西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