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济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中华诗词大会,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请你在右边表格中找出一句七言诗句和五言诗句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这句五言诗的下一句是

  • 2、请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表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规范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看拼音,写字词。

    jù(____)说  ào(____)秘  xuǎn zé(____  wéi kàng(____  guàn gài(____

  • 4、在(   )里填同音字组词。

    xiāo 元( ) ( )( )灭 云( ) ( )( )

  • 5、拓展积累。

    1.《穷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是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是作家___________的小说,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他的心。书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小茨冈”,_____________的老工人格里高利,_____________的知识分子“_________”,这些都让阿廖沙感受到了人世间的_____________,让他面对苦难依然保持对生活的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店社林边,路( )溪桥忽见。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景物,从__________中可以判断出来。

    【3】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等闲识得东风面,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咏史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表面上看,诗歌的第一句“胜日”指____________,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___________;“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__________

    4提到朱嘉,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硅藻泥说明书

    小明家刚买了新房,准备装修,妈妈去买油漆时,销售员向她推荐用硅藻泥代替油漆。请你帮她看看说明书吧!

    (产品成分)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而硅藻土则是由硅藻演变而来的。硅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湖泊中的单细胞的水生植物(藻类)。硅藻的生命周期结束后,沉积到水底,经过亿万年变化形成了硅藻矿物。其主要成分为蛋白石,质地轻软,纳米级多孔,孔隙率达90%以上,为活性炭的5000倍。“泥”是硅藻泥的外观特征,加水搅拌后为泥状,具有良好可塑性,同时硅藻泥还具有泥巴的天然属性

    (产品优点)作为装修材料,硅藻泥具有(   )环保、(   )降噪、(   )甲醛、(   )阻燃等特性。

    (施工注意)

    ①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强风直吹及阳光直晒,一般以自然干燥为宜。

    ②本产品属水溶性饰面材料,不能用于直接受水浸淋的地方。

    ③天然原材料物理性状包括其颜色存在一定差别是正常现象,不影响产品质量。

    ④硅藻泥不宜在5℃以下环境中施工。硅藻泥切勿食用,避免进入眼睛。

    1请把以下四个词语填入第二个语段的相应括号里。

    吸音 天然 防火 净化

    2根据该说明书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明的妈妈应该立即买来施工,因为天冷、干燥。   _____

    (2)硅藻泥本身具有黏性,不需要加入胶水等化学剂。   _____

    (3)硅藻泥完工后,不要急着入住,等它自然晾干   _____

    3本说明书是从产品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硅藻泥的。

    4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强风直吹及阳光直晒,一般以自然干燥为宜这里的尽量一般两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统油漆正逐步被新型的硅藻泥所替代,请用打比方的手法,给硅藻泥写句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尊严如山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德国法西斯溃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二百多名苏联公民。敌人心血来潮,竟灭绝人性地提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德国法西斯分子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现在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命中,即当场释放,否则统统枪毙。”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他曾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面对这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他接过敌人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球在筐里滚动几下,还是进了。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中了7个球。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他刚要转身离去,敌人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机会,如果你再投篮5次全部投中的话,你和其他人就全部释放。如果1次投篮不中,你和其他人就一齐处死。不过为了自己,你也可以拒绝。”卡西莫夫望了一眼站在那里的二百多名同胞,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他。他十分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做赌注。一股尊严的力量激励着他,他想:宁可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偷生,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们。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卡西莫夫接受了这5次投篮。尊严的力量是无穷的,5次投篮全部命中,卡西莫夫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

    尊严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维护尊严需要付出把山扛起的力量,一旦维护了尊严,人也就如山一样高大,不可战胜。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人格尊严,重如山,是不可侵犯的。

    1敌人提出前苏联公民可用8次投篮命中来换取活命的机会,是出于_____(可多选)

    A.善心大发  B.心血来潮  C.侮辱玩弄  D.同情怜悯

    2在“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这句话中,“毅然”一词表现出前苏联公民当时怎样的状态?(  )

    A.前苏联公民非常武断,害怕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B.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意去投篮,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C.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任其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D.前苏联公民虽然有点武断,害怕羞辱,但还是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3在“敌人冷笑着对他说”中,“冷笑”一词体现了敌人怎样的心理?(  )

    A.蔑视卡西莫夫,认为他不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B.嘲笑卡西莫夫贪生怕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死活。

    C.讽刺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D.嘲笑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看,这场比赛对卡西莫夫也是不公平的。

    5为什么说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一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时,你会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少年闰土 (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盼望”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3.“我”是少爷,闰土是农村少年,两人所处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为什么不到半日两人就熟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材料一】阅读点亮一座城市。北京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北京离不开阅读。近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领导小组发布的《2020-2021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状况》中显示:

    ——北京市综合阅读率为92.73%

    ——北京市纸质阅读率为81.02%

    ——北京市居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10.97本

    【材料二】北京市居民首的三个阅读目的

    66.37%     61.61%               27.19%

    丰富知识        满足兴趣和爱好     工作或学习需要

    【材料三】北京居民纸质与数字阅读日均阅读时长65.09分钟,高于全国平均值46.2分钟。纸质阅读日均时长为21.07分钟,数字阅读日均时长为44.02分钟,数字阅读日均时长约是纸质阅读日均时长的2倍。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居民的日均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反映了“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数字阅读日均时长较多,反映了今日头条、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阅读内容,通过手机的便捷快速传播。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居民的阅读以满足兴趣和爱好为主。

    B.报告指出北京市居民平均阅读20本以上纸质书籍。

    C.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北京市居民选择阅读纸质书籍。

    D.很多年以来,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都是92.73%。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北京阅读季写一句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阅读吗?请你也为自己定制一句阅读箴言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片段中有不少词语不太常见,请你把它们换成另一个常见的词语。

    便是——______ 素——______ 如许——______

    【2】根据片段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猹是一种小狗,专门吃西瓜。 _____

    (2)“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獾猪、刺猬和猹经常咬瓜。农民要细心保护,才有好收成。_____

    【3】闰土讲的这件事很有意思,我可以给这一部分内容取个小标题:_________

    【4】读第六自然段,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我”对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的之情。

  • 14、再识朱自清

    第一组资料

    资料1: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代表在没有经过中国代表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将德国占领的中国山东地区交付给日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当时的身份同样是战胜国。

    资料2:1919年5月4目,”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朱自清参加了当天的集会游行,和大家一道激昂地挥小旗,呼口号,抗议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资料3:1922年3月,“五四”运动陷入低潮,渴望自由与民主的青年人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社会的黑暗现实让朱自清失望,创作《匆匆》。

    第二组资料

    资料1: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签署《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援助面粉宣言》,这对于当时由于战争而导致食品短缺的生活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资料2:1948年8月12日,也就在他签下不领美国面粉宣言之后不到两个月,朱自清由于患有严重胃病,贫病交加,不幸逝世,年仅50岁。

    【1】结合上述资料和学过的《匆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表现出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B.“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悔恨

    C.从作者认为自己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已经心灰意冷,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结合两组资料,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匆匆》一文,文章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请你根据提示写下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

    【4】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再次昂起头,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请你向朱自清先生介绍当今中国发展的情况,告慰这位民主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 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缩写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2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要写好规范字。我们要说好普通话。(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一段话,共有4处错误,请在原句上改正。2分)

    一轮明亮的园月挂在空中,元宵佳节马上终于来到了,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新世纪广场上,张小冬和刘文斌由他的爸爸带着,提着兔子灯跑来跑去,表情多么舒畅啊!

    (5) 根据情境,仿写句子。(2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小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夏天像__________________;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给大地披上了白色纱衣。

     

  • 16、句子训练营。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蜥蜴参观住宅。(扩句)

    2. 迷路的小黑虫左冲右撞,像 (写比喻句)

     

  • 18、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修改病句与改换句式。

    (1)桑娜听着波涛的怒吼和狂风卷起的积雪,感到心惊肉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那一阵热烈的掌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对这个艺术珍品,人们都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你会虚构吗?结合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故事,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情节要能吸引人。题目自拟。

    环境:冬日早晨   公园   人物:锻炼的老人   路过的小学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