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博览。
学校要举办一次艺术展,同学们交上来很多作品,请你做做小评委,点评一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吧!
A. B.
C.
D.
A同学画的故事是《_________》,这里面的人物,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
B同学画的情景是_________(A舞狮子 B舞龙),我感到画上的人心情是_______________
C同学画的人在表演_________(A舞蹈 B京剧),人物穿的衣服按专业说法应该叫做_______________(A行当 B行头),很漂亮!
D同学画的节日是_________,里面展示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3. 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例,极好地表现了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
4.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对雨天的渴盼,______________ 的渴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3、读下面的句段,注意它们的表达方式,完成填空。
①青草、绿叶、花朵是________,麋鹿、骏马、雄鹰是________。树汁流经树干,就像________一样。
②河水为我们________,滋润我们的________,养育我们的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人们_______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______,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_________给人类生存带来了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鲁迅原名_________,他以________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和_____,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5、积累运用。
中国是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的历史,古乐曲是五声音阶,“五音”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徵、______。将以下有关艺术的词语补充完整。
( )正( )圆 天( )( )音 余音( )( )
轻歌( )( ) 惟( )惟( ) 粉墨( )( )
从以上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诗歌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________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崖暖”中的“暖”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___,“铁索寒”中的“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与理解。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_____”上补充诗句。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 金沙水/拍/云/崖暖 B. 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①攀(五岭)②越(___)③渡(____)④夺(____)⑤翻(____)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作者:光未然,现代诗人,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本诗写于1939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万丈狂澜:________
浩浩荡荡: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________ 英雄________
伟大________ 发源________
【3】填空。
①“啊,朋友!”在这里“朋友”指:________
②文中写黄河气势磅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赞美黄河是希望我们________。
④自古以来,赞美黄河的诗句很多,请写两句:________
【4】问答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歌颂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赞扬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类文阅读。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潸然泪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
少年终于夙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演奏管风琴曲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曲子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对管风琴曲意境进行具体描写的语句。
【4】哥哥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趣味故事: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根据上下文,试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菡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③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第2自然段中的“那步田地”是指( )
A.母亲因为种那些田地生病了。
B.母亲带着病来到那块田地。
C.母亲生病了,但还能种田地。
D.母亲的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2】母亲由“絮絮叨叨”到忽然不说了,原因是( )
A.担心“我”又陷入痛苦中,不再带着她去看花了。
B.了解“我”从小就喜怒无常,所以说话变得更加小心。
C.结束这个话题,怕“我”再次因残酷的现实而深陷绝望。
D.担心她的絮絮叨叨会耽误了“我”休息的时间。
【3】围绕“看花”这一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情节。
“我”拒绝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三句话分别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心情都源自一位母亲_______的情感,三个句子在表现情感上共同的方式是_____。
【5】文中哪句话与画横线的句子相互照应,用“ ”画出来。
这两个句子都是 描写,结合“我”的内心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描写在抒情上的作用是
【6】第1自然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的原因是________,又“偷偷地听着”是因为___________,从中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的母亲。
13、 聘任
①西奥先生是一位两鬓斑白的中年人。
②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提出申请,最后西奥等15人获得面试机会,他激动万分。大学边上的旅馆里,和西奥同住的年轻人,叫亚当斯,比他年轻20岁。亚当斯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③校长及评选小组对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小组决定让他俩于三天后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
④三天里,西奥寸步不离房间,日夜紧张地赶写讲稿。亚当斯却不见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他每天很晚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的开心事。
⑤到了演讲的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奥才发现自己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顿时惊恐万状。
⑥校长宣布,演讲按姓氏字母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当其冲。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他神情自若地从口袋里掏出窃来的讲稿,口若悬河。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确实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鞠了躬,露出微笑,回到座位。
⑦轮到西奥了。要讲的内容都在稿子上,他( )是不可能了。他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情绪颓丧。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了。
⑧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讨论聘任谁。礼堂内的人仿佛对结果早已有数。
⑨亚当斯拍拍西奥的背,微笑着:“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⑩这时,校长他们回来了:“诸位先生,我们做出了选择——聘任西奥先生!”
⑾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⑿校长继续说:“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介绍一下。亚当斯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都很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是拿着稿子演讲,而西奥却凭着记忆,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⒀大家陆续走出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他脸上仍露着惊喜交集的神情,握着他的手:“祝贺您,西奥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这儿工作,_______________。”
【1】小说写了西奥应聘时发生的故事。请你根据选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获得面试机会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应聘成功 |
______ | 紧张 | 惊恐万状 | 颓丧 | 惊喜交集 |
【2】联系上下文,( )处最恰当的词为( )
A.另起炉灶 B.另辟蹊径 C.另请高明 D.另行高就
【3】好的结尾能让读者感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请根据小说内容,给本文选择一个最充满智慧的结局。( )
A.可要用好你绝佳的天赋呀! B.要努力学习呀,提高你的演讲技巧呢!
C.做任何事情都要好好准备哦! D.可要留点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4】文中多次出现观众的描写,对于其作用,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
A.两次掌声形成对比,说明了观众更欣赏亚当斯的演讲。
B.“仿佛”在这里表示不确定,也预示着后文情节将出现反转。
C.“惊呆了”体现了观众对聘任的结果表示愤怒与不满。
D.观众的反应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5】读小说要感受人物形象。读完这篇小说你想对谁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驯马
巴图的马屡次在那达慕上摘金夺魁,他自创的驯马经也被牧马人奉为宝典,声名播于草原内外。
茶余饭后,众人面肃神凝,席地团坐,巴图“吸溜”喝一口奶茶,环视张张古铜色脸孔,便摇唇鼓舌,声情并茂大讲驯马经。
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这样马才能昂首挺胸,颈长俊美。马圈更有讲究,白日马粪不能扫除,尽管让马在上面站立吃草,这样马蹄才能长得丰满圆润,否则长成片状马蹄,马就不能跳高驰远。夜晚歇息,要把马粪清理干净,这样马的皮毛才能光滑无垢,鲜亮无味。
马至三岁,要练走。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不快不慢,让马找对步子。这样训练一个月,就要摆上椽子,不远不近,固定步伐。驯马手骑马跨越,马怕磕腿,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进……时间一久,马就把这种步子固定下来。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
巴图驯马几十年,从未见过十三朵蹄花的千里马。至多是九朵!唉——九朵!
谁知,也就在那年三月,巴图真就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
巴图和众牧人凌晨赶至牧场驯马,就见马群自地平线涌出,太阳恰挣脱草海羁绊,金色的光芒给群马披上了一层外衣。万马丛中,只见火龙驹通体炭红、长鬃披拂,一马当先,向牧场驰来。
巴图面露惊喜,抚掌赞叹,好马,好马,真正的千里马!
火龙驹显然已过驯化年龄。巴图心跳加速,细细打量火龙驹,大喜过望——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火龙驹真是天生的千里马!
驯马先需吊马熟马,先要把马关进两丈高的围栏里,要饿。马饿一天,驯马者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笼套,马吃萝卜时被套上笼头,相熟后就被牵走了。
巴图凑近火龙驹,火龙驹机警地踏起小碎步,试探着靠近吃卜,当见巴图递上马笼头,突然两耳一竖,触电般“咴咴”怪叫,两只前蹄亦直竖起来,骇得巴图远远避开。骑手们动手要抓火龙驹,火龙驹打着响鼻,鬃毛乱拂,旋身凌空尥几个蹶子,场内尘土飞扬,几个骑手也退下来。
众人一时无计,就在栅栏外喝酒摔跤相戏。巴图每摔倒一人,都大声唱挑战歌、跳鹰之舞步……火龙驹竟停住急躁的脚步,打量得胜的巴图,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
第三日,巴图走近火龙驹,火龙驹吃几口萝卜,竟主动把头伸进笼套里,伸舌头舔巴图手背,还用自己的毛脸蹭蹭巴图的光脸……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唿哨,栅栏外几名骑手会意,纵马飞驰。火龙驹亦撒蹄猛追,可刚跑出几里,竟气喘吁吁,眼看就被别的骑手甩在后面。巴图面露喜色,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驹仰首长嘶,长鬃倒竖若旗,仿佛凭空有股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烟柱被它甩在身后。火龙驹蹄声嗒嗒,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巴图沐浴春风,像扯帆行船,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是十三朵……
巴图喜不自胜,到达终点,滚鞍下马,颤抖着抚摸火龙驹额头,火龙驹却前蹄一软,跌倒在地。巴图大惊,定眼却见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
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争下第一。
巴图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火龙驹把巴图当朋友,却焉能料到,这个比赛只是巴图想杀去它的傲气。
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倒是他的驯马经还在草原流传。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ll期,有删改)
【1】梳理小说情节,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巴图驯马声名远播→__________→___________→火龙驹赛场夺冠→火龙驹力尽而死
【2】开头四段叙写巴图的驯马经有什么作用?( )
A.为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
C.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D.为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3】下面的描写的哪个不是巴图的驯马经( )
A.两岁分群单饲 B.食槽每月垫高两拳
C.三岁要练走找对步子 D.白日把马圈清扫干净
【4】对于“一溜巨大的烟柱被它甩在身后。”最恰当的一个理解体会是( )
A.“甩”,抛开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火龙驹脾气之暴躁。
B.“甩”,抡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火龙驹奔腾力量之强大。
C.“甩”,扔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火龙驹飞奔时的姿势之美。
D.“甩”,抛开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火龙驹奔腾速度之快。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头先说巴图驯马成绩斐然,但他遇到真正的千里马,再套用他的驯马经时却伤了千里马。
B.“巴图驯马几十年,从未见过十三朵蹄花的千里马,至多是九朵!唉——九朵!”说明巴图非常渴望驯化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C.火龙驹在饿了四天后,变得有些急躁,看到巴图摔跤很勇猛,火龙驹竟停住急躁的脚步,打量得胜的巴图,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
D.眼看火龙驹被其他骑手甩在后面,巴图却“面露喜色”,是因为巴图知道,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落后了可以挫杀火龙驹的傲气。
【6】读一读同,体会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火龙驹蹄声嚼嗬,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火龙驹是一匹怎样的马?请从外形和性格两方面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王老师说:“明天早上八点半请准时到科技馆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9、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你知道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②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也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21、习作。
题目:_________的快乐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感到快乐,例如,与同学们玩要让我们感到游戏的快乐,老师的教学让我们感到学习的快乐……。
请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件让你感到最快乐的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