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下面两个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
(2)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
2、根据含义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
(1)形容水势大,奔腾起伏。( )
(2)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
(3)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
(4)指各种颜色。( )
(5)形容迟钝的样子。( )
3、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tái xiǎn________ yàn yǔ________ gān zhe________
nóng zuò wù______________
4、规范书写。
请在方框里默穹《书湖阴先生壁》,每一行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对齐,布局美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文回顾与积累填空。
1.通过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掌握了写人记事的方法,比如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先写接受任务,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理清楚。五位壮士_________ 的精神让我难以忘怀。
2.《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___月___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本文通过对开国大典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__之情。
6、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________” 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古诗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与理解。
京剧脸谱(节选)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起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脸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瓦脸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又如花三块瓦脸,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副奸白脸。
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选自《走进传统文化》)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__________
(2)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每一种脸谱都是从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发,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3】写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脸谱的颜色及其性格和人物连在一起。
金银色 刚正不阿 程咬金
红色 忠诚耿直 关羽
白色 表示庄严 包拯
黑色 骁勇鲁莽 曹操
绿色 奸诈多疑 二郎神
【5】京剧脸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精彩阅读。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1】“火星神秘的面纱”指的是_________。科学家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的方式是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和波浪线的句子所反映的观测结果,分别证实了____________这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A.火星上有人类 B.火星上有生命 C.火星上有植物 D.火星上有动物
【3】第2自然段列举了科学家们的哪些发现?证实了什么结论?
发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①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②“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发展的力量。越读越清楚,知识就是思想的源泉。
③“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倒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④“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1】读短文,找出第②~④段的关键句,我发现( )
A.关键句都在段首。 B.关键句都在段尾。
C.前两段的关键句在段首,最后一段的关键句在段尾。 D.前两段的关键句在段尾,最后一段的关键句在段首。
【2】梳理短文内容,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了书的重要地位。
B.“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所以小学生目前只要读好课本就行,以后再读其他的书。
C.“读万卷书”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使自己的学问渊博。
D.“行万里路”是要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多积累经验,学会分析和判断。
【3】“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
A.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终成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幼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为著《史记》从20岁开始游历,不畏艰辛地四处考察。
【4】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
书是__________,是_______,是______,是______。
【5】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说说你对“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一)觉醒年代
| 剧情简介: 《觉醒年代》这部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① 的历史画卷。陈独秀推行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传播介绍新思想,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这些伟人生平的② 因为这部剧而变得鲜活、饱满起来。伟人们的③ 是他们留下的特有“印记”,而我们此刻的美好生活也正是这部剧未拍的“续集”。 |
(二)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袁隆平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面对当时的饥荒,他立志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击败饥饿的威胁。对于杂交水稻的探秘,袁隆平总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为了培育高产水稻,他守在田里,几乎不分昼夜。终日忍受太阳暴晒,即使刮风下雨,他也不曾躲避,时常戴着一顶破斗笠,留在田里,死盯死守。他也很较真,再高的田埂、再陡的斜坡,都要爬一爬,把试验田看个仔细。(1)每次来到田间,他都要掰开禾苗细心查看,细数谷粒个数。他还时常一边抚摸稻穗,一边和它对话,甚至在劳作之余还为稻谷拉小提琴。他曾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就这样,袁隆平用他的科学实践,揭开了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的序幕。
(三)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①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的名字总是和“奇迹”相连,被称为“当代神医”。
②1975年,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搀扶下,点名要找吴孟超。经检查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吴孟超带着助手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反复推敲后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早上8点30分,手术开始了。当切口完全打开时,一个装满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赫然呈现在眼前。(2)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吴孟超重复着这些动作。助手们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手术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点点瘤体,鲜血立即会喷涌而出。晚上8点30分,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后来,这个患者健康生活了30多年,这个方案也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
③1983年,一对渔民夫妇抱着4个月的女婴求救吴孟超。吴孟超很快断定女婴得的是“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少见恶性肿瘤。吴孟超和同事们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有惊无险地从孩子肝脏上切下重达600克的肿瘤。十天后,孩子出院。
④几十年来,吴孟超凭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面对荣誉,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1】结合语境,将下列成语填到语段(一)中合适的位置。
A.丰功伟绩 B.舍己为公 C.波澜壮阔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物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姓名 | 主要贡献 |
陈独秀 | 推行新文化运动 |
李大钊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 | 创办《湘江评论》 |
袁隆平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 | 创造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
【3】语段(三)以一详一略两个事例写吴孟超的高超医术,请简要概括事例内容。
详写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言一行展性情,一颦一笑显内心。品读语段中画线句子(1)(2),通过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内心,试写出人物当时的想法。
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革命信念是先辈的指引,“医食无忧”是两位院士的初心。他们都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不朽的印记。谁能成为你心中的时代印记呢?请结合他(她)的事迹,说说理由。
13、课外阅读。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①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②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句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 )
A.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萧红文学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纯洁的友谊。
D.萧红与鲁迅一家相处融洽。
【4】读了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于是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
你留在这里练琴
我去寻师父
说罢
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 ),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联( ),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 )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 )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 )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结合语境,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字。
2.在第二段“”中加上标点符号。
3.伯牙在岛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连先生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谱写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用简短的话语评价一下成连先生和伯牙吗?
成连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16、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构成一组排比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对我们说:“雷锋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照样子,补充句子)
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鲜花盛开 狂风暴雨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0、改句子
(1)梅兰芳先生被人们看作是东方艺术美的一个典型代表。
改为把字句;
(2)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成真理。
改为被字句:
(3)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用上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21、习作。
读了上面的文章《美丽的昙花》,你有什么感触?生命中有哪些如昙花一样呢?明白了昙花的稍纵即逝你有什么感悟呢?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