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荆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全副精神高度集中。________

    ②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________

    ③有的横,有的竖,乱七八糟的样子。________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英俊的(   ) 愉快地(   ) (   )地(   )

    优雅的(   ) 平静地(   ) (   )地(   )

  • 3、我会写漂亮的字。

    pǔ xiě pí xié gāng qín yōu jìng duàn duàn xù x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áo wū qín shēng zhú guāng shī míng chún sh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qīng yōu qín jiàn  shà shí  jǐng xiàng  zhào yào  táo z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文通过记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奇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他_____________

  • 5、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句(1)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__》。诗句(2)出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人名),诗中“簸”的意思是______

    【2】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这些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3】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是古诗的“炼字”艺术。就如从第一句中的“翻”字,我们可以看到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从第__________句的__________字,我们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景中寓情,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二)

    ①1977年8月,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的“旅行者号”太空飞船上,放置了一张金唱片,用以向其他星球的高级生物传达人类文明的信息。在这张神奇的唱片中,包含了中国的一首古琴曲——《流水》。 琴曲的演奏者名叫管平湖。

    ②管平湖是苏州人,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清朝的宫廷画师,不仅擅长画画,也弹得一手好琴。管平湖自小受到父亲熏陶,不仅喜欢画画、弹琴,在种植花草、蓄养虫鱼等方面也显示出很高的天赋。

    ③他养常春藤,只需窗台上那小小一盆,便能蜿蜒绕室,满屋碧绿,从根到梢,生气勃勃。他爱养金鱼,每逢入冬,就把金鱼移到室内,金鱼入室过冬,要求水面上有一层薄冰,鱼在冰下,像冬眠一样,不吃不动,才能保存体力;如果温度稍高,鱼儿游泳活动,来年春天便容易受伤生病。这样,管平湖每年冬天都陪着鱼受冻,他养的金鱼连养鱼专家都自叹不如。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纸上画画,管平湖还擅长“火绘”,就是用炙热的针在葫芦上画花卉人物,这可是过去民间饶有趣味的艺术呢。管平湖的一生,似乎对任何有趣的东西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爱心。

    ④说起他的古琴造诣,那更具有传奇色彩。青年时代的他有一次回苏州,听说武夷琴派的悟澄和尚也云游来到苏州,住在天平山的一座寺庙里。为了访名师,管平湖立刻赶赴天平山。他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很远,耳边渐渐传来了隐隐的琴声。他顺着琴声传来的方向继续前行,不一会儿,看到密林中露出的一抹红墙,正是传出琴声的庙宇。从紧闭的寺门缝隙望进去,只见一个老和尚端坐在佛殿前的苍松下,全神贯注地在弹琴,那灵活稳健的指法,潇洒动人的旋律,让管平湖听呆了。一曲听完,管平湖叩门而入,诚恳地说明来意。悟澄和尚很欣赏这位颇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当即传授他曲子并帮他整理指法。在悟澄的指导下,管平湖专心致志地学习武夷琴派的风格,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飞速进步。不久,他告别悟澄离开苏州北上,途中又慕名拜访了川派琴家秦鹤鸣道长,学习了《流水》。回到北京后,他的技艺轰动了琴坛。《流水》一曲,则是管平湖最有代表性的演奏曲目。

    ⑤可是,多才多艺的管平湖,生活上却多灾多难。他少年丧父,浪迹四方,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卖画、修家具、做油漆工、画幻灯片,他辛苦维持家庭生计。生活的艰难,让管平湖的手也历尽沧桑,以致指甲生病,几乎不能正常弹琴。但他并未放弃,尝试用指肚代替指甲弹琴,竟然磨出了接近指甲硬度的老茧。经过千锤百炼,管平湖的手指刚劲有力,灵活自如,弹出的曲.子雄健潇洒而又含蓄深远。唐代大诗人李白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管平湖的音乐就是这样气势磅礴。

    ⑥建国后,管平湖有机会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这时开始,他才有了稳定的生活,逐渐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古琴音乐中。他对音乐的推敲,一丝不苟,为了一点细节,往往彻夜不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卓绝的工作让管平湖的琴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⑦管平湖有一张名为“清英”的古琴,十分珍惜。有一次,他去电台录完音,乘坐三轮车返回寓所。途中,迎面开来一辆卡车,由于车速快、路面窄,一下子蹭在三轮车上。登时人仰车翻,管平湖被甩出去两米多远,他的膝部、肘部多处受伤,好不容易挣扎着爬起来,而那张琴却完好无损地被他抱在怀里。他说:“在翻车的一刹那,我用力抱紧了琴,虽然我被甩出车外翻了一个滚儿,但是琴却始终没有着地。”

    ⑧管平湖和古琴音乐,或许已经融为一体了。从金唱片载着《流水》飞上太空,到古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他的知音遍布海内外,每一个听过他琴音的人,都会感受到他那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感情。

    【1】请根据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给文章起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段意。

    第③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名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为了(   

    A.说明管平湖工作非常细致,不出一点儿差错。

    B.比喻管平湖弹奏的乐曲犹如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C.为了告诉人们管平湖的演奏技艺已经出神入化。

    D.强调管平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来源于艰苦卓绝的练习。

    【4】关于这篇文章,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是一篇赞颂古琴家管平湖的虚构小说。   ______

    (2)文中第⑦自然段中写管平湖膝部肘部受伤,是为了衬托古琴的完好无损,从而体现出管平湖对古琴的珍惜。   ______

    (3)引用李白诗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是为了表现出管平湖弹琴动作的潇洒。   ______

    【5】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为古琴曲《流水》写一段不超过120字的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文章《桥》,深入思考,回答问题。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痩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把握内容要点。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用小标题梳理情节。

    山洪来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冲桥塌——________

    【2】赏析人物形象。

    小明说: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1)你同意小明“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这一观点吗?________

    摘抄描写相关的语句,支持你的观点:

    语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两处细节描写,我认为老支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小明同学这样评价“老支书”这个人物,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环境描写。

    《桥》这篇小说对“洪水”的描写非常生动,按要求分别摘抄一个句子。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能让读者理解环境描写所营造出的_____,还衬托出老支书的_______

    【4】领悟作者意图。

    以“桥”作为小说的题目,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指______;第二层意思指__________

  • 11、阅读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④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⑤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蝶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身旁,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⑨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⑩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仔细读文章,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⑤⑥段之间

    D.⑩段之间

    【2】下列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B.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

    C.侧面衬托,衬托下文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D.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3】作者觉得自己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的原因是(       )。

    A.作者非常尊敬刘老师,刘老师希望他考历史系

    B.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他们讲课

    C.刘老师上历史课时总能牵动着他们的情绪,让作者爱上了历史

    D.刘老师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我”总能答得特别好

    【4】下列关于短文谋篇布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釆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得整篇文章结构严谨

    B.课文开头先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是为了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C.文章最后部分回到现实,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D.文章用插叙的方式,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5】本文按顺序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四件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谈腿疾、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段写道:“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近三十年没见到刘老师,“我”仍深深地思念他,这是为什么呢?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

    【7】文章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

  • 12、课外阅读。

    管风琴之王

    巴赫可以称得上是“管风琴之王”。管风琴是巴赫一生的主要创作工具,也是最能体现他演奏艺术的乐器。巴赫生前作为一个管风琴演奏家的名气远超过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声望。巴赫首创了五指并用的管风琴演奏技巧,并高度发展了运用踏板的技巧。

    1714年底,巴赫访问了卡塞尔城,为弗里德里希亲王演奏了管风琴,引起了轰动。多年后,有人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他的脚在踏板上飞行,仿佛是长了翅膀一样,使得声音像暴风雨中的雷鸣闪电一样在回响。”

    一位著名音乐家在巴赫逝世后这样评价他:“就像希腊只有一个荷马,罗马只有一个维吉尔,德国也只有一个巴赫。(   )是在作曲艺术还是管风琴和羽管键琴的演奏上,全欧洲迄今(   )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将来也不会有人能超过他。”

    巴赫的另一样绝技是即兴演奏。他的儿子之后回忆说:“父亲经常即兴弹奏不可名状的美妙旋律,一连几个小时都不停,没有一首谱写下来的曲子能够与之相媲美。”1720年,巴赫前往吕贝克访问了97岁高龄的管风琴大师赖因肯,并根据他的主题即兴演奏了幻想曲《在巴比伦河畔》,一连两个小时,才思化作美妙的音符汩汩流淌出来。赖因肯惊叹道:“我原以为这门(即兴演奏)艺术已经死去,此刻我看到它在你身上还活着。”

    据说,巴赫还喜欢到郊外乡村简陋的小教堂弹奏。有一次,一位久闻巴赫大名但并不相识的乡村管风琴师听过巴赫用简陋的管风琴弹出了惊人美妙的音乐时,他对眼前这位非凡的陌生人说:“您如果不是伟大的巴赫,就是一位来自天堂的天使。只有他有这样的技艺!”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巴赫被称为“_______”,他身怀两种绝技:第一种是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

    【3】从文中描写巴赫为弗里德里希亲王演奏管风琴的情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两个“简陋”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巴赫用“简陋的管风琴”弹奏,说明他家境贫寒。

    B.巴赫喜欢到郊外乡村简陋的小教堂弹奏,说明他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

    C.“简陋”不仅说明巴赫为人朴实,生活简朴,还衬托出他琴技的高超。

  • 13、阅读一:关注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科学道理。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方法阅读,再回答问题。                       

    肺港之役

    肺港之役是我的优胜纪录,是我生平最值得纪念的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是我进攻呼吸道的大胜利。在这胜利的过程中,我几乎征服了全人类,全生物界为之震惊。

    虽然,在这之前,我还有许多其他伟大的战绩,但都因布置不周,我作战的秘密,一一都为科学先生所揭穿了。如14世纪横行欧洲的大鼠疫,就是我利用了家鼠和跳蚤攻人皮肤的大胜;如扫荡全世界6次的大水疫,就是我勾结苍蝇与粪水攻人肚肠的大胜。谁知道19世纪末期以来,科学先生发明了抵抗我军的战略,从此,卫生先进的国家都很严密地防范我,我哪里再敢从这两条战线上规模地进攻人类呢?

    肺港之役,我连战皆捷,是三位小英雄安排好的巧计,难倒了科学先生,他们至今还没有法子可以破除。我的这三位小英雄,科学先生已给它们判定了传染病的罪名了。第一名,他们说它是猩红热的正凶,叫它作“溶血性链球菌”;第二名,他们说是肺炎的主犯,称它作“肺炎链球菌”;第三名,他们说它是流行性感冒的祸首,唤它作“流行性感冒病毒。”

    肺港是一个曲折的深渊,前半段,从咽喉的门户到肺叶的边界,是呼吸道的里湾,肺叶以内分为无数肺泡,这些肺泡便是呼吸的终点。

    我进了肺港之后,若不遇到阻拦,就一直往下滚,滚,滚过了支气管,然后是小支气管,再后是最小支气管。它们像树枝一般渐渐地小下去,渐渐地展开,我也顺着那树枝的形状快快地蔓延起来。一进了肺叶,那管口愈分愈细了。穿过了一段甬道似的肺泡小管,便是空气洞,再进则为空气房,空气洞与空气房组合起来便是一个肺泡。新旧空气就在这儿交换。所以我在途中前后都有大风,冷风推我前进,热风迫我后退。

    在肺泡的壁上,满布着血川的支流。心房如大海,血管似江河,血川的流域甚广甚长,况且肺泡的墙壁又是那么薄弱,那壁上细胞的纤毛在这儿又都已不见了。到了这里,血川是极容易攻陷的,我的吃血是便当的事了。

    为了吃血便当,我这三个爱吃血的孩子就常常深入肺泡,强占肺房,放毒纵兵,轰炸细胞,冲破血管,与白血球恶战,与抗毒体内搏,闹得人肺发硬病变流血出脓,而变成人身的三大病变:伤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一次比一次紧张,一回较一回危急。伤风是我的小胜,流行性感冒是我的大胜,支气管肺炎是我的全胜。

    【1】根据节选内容,填写“我”进入肺港的路径图。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个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从此,卫生先进的国家都很严密地防范我,我哪里再敢从这两条战线上大规模进攻人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伤风是的小胜,流行性感冒是我的大胜,支气管肺炎是我的全胜。”句子中“支气管肺炎是我的全胜”这一说法你赞同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选文内容,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阅读材料,要举办一次“保护肺健康”宣讲活动,你还需要查找哪些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1】阅读文章可知,文中( )喜欢听独奏。

    A.齐宣王

    B.齐湣王

    C.南郭先生

    【2】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溜走?( )

    A.他比喜欢一个人独奏。

    B.他只会大合奏,不会独奏。

    C.他并不会吹竽,怕被发现。

    【3】你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

    A.诚实守信

    B.无真才实学

    C.才华出众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我写我心。

    提示:明明和强强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却因为一件小事闹了矛盾……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根据提示,发挥想象,写出他们之间因为什么产生了矛盾,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的;③注意事例要典型、完整;④语句通顺,用词准确;⑤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