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查字典知识填空。
“藐”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 ,再查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 部,再查______画。“藐”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 小,幼;②轻视;在“藐视”中应选义项(_____),在“藐小”中应选义项(_____)。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
(2)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指的是: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这样描述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玩具制作指南。
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
制作材料 | _________ |
制作步骤 |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制作成脑袋和身躯步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事项 | ___________ |
4、补充词语完整,并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司空见( ) 追根求( ) 无独有( ) 攀( )越( )
声泪( )下 全神( )注 过( )不及 锲而不( )
(1)请写一个与画线词语一样含有近义词的词语( )。
(2)能用来赞扬一个人的执着精神的词语是( )。
5、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宇宙 ( )地索取
( )的地球 ( )地享受
( )的家园 ( )地砍伐
( )的戈壁 ( )地捕杀
( )的时候 ( )地侵占
( )的展望 ( )地追求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其它作品《________》。
【2】请用“﹏﹏﹏”画出本诗的中心句。
【3】画“ ”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
【4】你还知道其他的爱国志士吗?请列举两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⑤总关情⑥。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8、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
“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
【1】班主任老师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_____教育。
【5】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作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曾有一场大战。当时,晋国的兵力不如楚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向大臣狐偃请教用兵的策略:“现在敌众我寡,对我们很不利,我们怎么做才能取胜呢?”
狐偃说:“用兵打仗并不排除‘欺诈’,您可以骗楚军上钩啊。”然后他讲了怎样利用欺骗的手段赢得战争的计策。
晋文公把狐偃的计策转告了雍季,征求他的意见。雍季借用浅显的例子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先把湖泊里的水排干,当然捉得到鱼,但是以后这里就无鱼可捉了。“欺诈”这种战术偶然用一次可以帮助取胜,但以后不能再用,毕竟这不是长远之计。
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计策,果然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晋文公论功行赏,雍李在狐偃之上。有人觉得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解释说:“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
【2】用直线在文中画出能解释“竭泽而渔”这一成语意思的语句。
【3】把词语补充完整。
一________之________ 百年________ ________ 论________行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计策,取得了胜利。________
②战争结束后,晋文公给了狐偃最高的赏赐。________
③“竭泽而渔”这个故事是雍季讲给晋文公的。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餐前损耗”粮食可供全国生活近2个月。损失粮食总量每年 700 亿斤以上,以每人每天消耗粮食1斤计算,可供13亿人生活近2个月。(来源: CCTV-13 新闻频道)
【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 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们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网上有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他在倡议书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粮食的生活态度。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晓晨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收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光盘行动”的主旨是一致的。
B.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每年的“餐前损耗”粮食可供 13 亿人生活近2个月。
C.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
D.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4】黄先生对第三则材料中提到的“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这种说法,你会怎样劝诫黄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件难忘的小事
某天深夜,我驱车从外地回布鲁塞尔。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却很差。
临近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驶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我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坏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 注视)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雨刷下。纸条上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同我(联系 联络)。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的。请你把发票寄来,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了条,这使我(感动 感激)。”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支付。”
“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撂下了电话。
我很后悔□(居然 果然)没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1】选出括号里运用恰当的词语,打“√”。
【2】给短文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填在文中的方框中。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⑴“诚实”指的是 。
“信任”指的是 。
⑵为什么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⑶这句话的含义是 。
13、阅读理解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1】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定,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技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
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类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
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形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竞太少了。
【1】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百家饭”的意思是______
【2】“我”小时候很顽皮,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
【3】请将煮食“百家饭”的过程补充完整。
乞讨粮食→( )→( )→( )→敲饭碗,盼饭熟→( )。
【4】文中有一段话描写了煮熟的百家饭的诱人,请用“_____”画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百家饭的诱人的?
【5】“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革命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转述句。
1.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想到去世的母亲,我就泪流满面。
改成反问句:
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21、习作。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教导、朋友的陪伴。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列举出具体事例,表达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