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一_____而_____ _____磨_____击 _____慌_____忙
怒气__________ 五_____四_____ _____出_____外
2、用“静”字组词,填在括号里,不能重复。
①明朗的月光照着古朴的小镇,让这里的夜色显得分外的________。
②正是考试时间,教室显得格外________。
③照片上的她显得纯美又________。
④请你________下来,再想点办法。
⑤指导员________地指挥抢险战斗。
⑥哀悼仪式开始了,烈士墓前一片________。
⑦一天晚上,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全诗围绕“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2.《开国大典》一文先后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场面。
4、辨字组词。
峭(_______) 侠(_______) 躯(_______) 邀(_______)
稍(_______) 狭(_______) 驱(_______) 激(_______)
庞(_______) 烘(_______) 港(_______) 俯(_______)
宠(_______) 哄(_______) 巷(_______) 腑(_______)
5、根据如图的图片填空。
| (1)事件:_____ (2)时间:_____ (3)地点:_____ (4)前排人物:_____ (5)现场播放了《_____》,这是我们的国歌;升起了_____,这是我们的国旗。 |
6、古诗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②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里。④潇潇:这里形容雨声。⑤子规:杜鹃鸟。⑥无在少:不能再回到少年。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潇潇:__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但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中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畦(guī qí) 排闼(dá 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8、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沁园春▪雪》节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折腰 _______
A.弯腰 B.牺牲 C.鞠躬,跪拜 D.赞美,歌颂。
(2)风流 _______
A.有风韵的 B.有风趣又有本领的
C.不拘泥于礼法的 D.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2】风流人物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完成练习。
摆渡老人
我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靠近岸,大家便( )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 )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撑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以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是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了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 )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正在“跳舞”,他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睛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了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了一声说道:“干啥?唉,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死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等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 )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将下面四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手忙脚乱 不紧不慢 争先恐后 饱经风霜
【2】“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表现在哪些地方?(写出两处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今天”来这么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老人为什么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结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中“摆渡”二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三亚落日(节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仿照例子写词语。
金灿灿 亮闪闪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3】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5】我们祖国风光秀丽,三亚在我国的__海南___省,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我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也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运动与健康
材料一: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
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材料三: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______)
(2)如今缺乏运动已经成为致人死亡的原因之一。(_____)
【2】把痛风和糖尿病称为“富贵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长工作很忙,平时很少运动,体质不太好,最近老是感冒,医生建议他加强运动。他制订了第一个期的运动方案,这个方案还有不够科学的地方,请你结合上面的材料给他提出修改建议。
| 周一至周五 | 周六 | 周日 |
运动项目 | 每天步行15分钟 | 跑步1小时打羽毛球30分钟 | 打羽毛球1小时 |
时间安排 | 上下班途中 | 晚饭后40钟 | 早饭前 |
修改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下,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回归本源。
全国实施“双减”政策之后,孩子们的“福利”来了:课业负担减轻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了,与家长的沟通的时间也多了……
材料二: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
【1】阅读材料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双减”是指要减轻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和家长管理孩子的负担。( )
(2)实施“双减”政策之后,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 )
【2】阅读材料二,双减政策后,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最主要的焦虑是( )
A.家长怕孩子上不了高中。
B.家长怕自己能力不行,很难辅导好孩子。
C.家长怕孩子不补课就会落伍。
D.家长怕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3】阅读材料二,你认为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缓解了吗?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大队部决定向同学们以及各位家长发起一份倡议。请你把这份倡议书补充完整。
(1)请给这份倡议书拟一个鲜明的标题,写在横线①上。
(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与倡议原因相关的现象,写在横线②上。
(3)借助下面提供的资料和你的生活经验,写两条可行性建议,写在横线③④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倡议书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双减”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②____________、睡眠不足等现象。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孩子负担,实现家校共育,特向同学们以及我们的家长发起倡议,请大家努力做到:
(1)积极宣传“双减”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③___________________
(3)④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XX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2022年12月16日
资料:2021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涉及了学生手机依赖、课外补习、睡眠不足等多个教育“新痛点”。“报告”指出,提升学生幸福感,做好五项基本保障至关重要。若能为学生提供五项基本保障——保障睡眠、规律早餐、每天锻炼、坚持阅读、丰富亲子活动,则91.5%的小学生和84.1%的中学生会感到“幸福”。每缺乏一项保障,中小学幸福感比例将下降10%左右。
13、寒假里,六(1)班的同学们将继续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大家打算到颐和园登佛香阁。请依据下面颐和园的游览时间和票务信息,选择正确选项。
【1】同学们能开始登佛香阁的最早时间是( )
A.6:30
B.7:00
C.8:30
D.9:00
【2】每名同学至少要准备多少元钱购买门票?( )
A.15元
B.20元
C.25元
D.30元
14、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1】文章中( )讥讽人们在李白墓前题诗。
A.鲁班
B.梅之涣
C.王之涣
【2】为什么人们认为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
A.鲁班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
B.鲁班舞弄斧子的技术无人能敌。
C.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无法吸引鲁班。
【3】下列词语中的“弄”与“班门弄斧”中“弄”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弄假成真
B.抱子弄孙
C.舞文弄墨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16、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
王愿坚笔下的“灯光”“七根火柴”都是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却凸显了人物高尚的精神。请你也以一种事物为题,写一个让你记忆深刻的人物,讲一段跟这种事物有关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虚构人物和相关情节,创编故事。
要求:①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发挥想象,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②情节要吸引人。③书写认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