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破折号的代表的含义。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______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______
3.丁——冬——丁——冬……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收获很大,在《草原》一课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赞美了________;通过《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在《穷人》的学习中,我体会到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呼吁人类__________;《少年闰土》的作者________,他笔下的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的少年。
3、补充成语,然后选词填空。
低吟浅( ) 沉沉欲( )
从容不( ) 化( )为夷
弱不( )风 不( )之缘
(1)一别墅遭遇入室抢劫,机智房主巧用智慧制服歹徒, 。
(2)他从小就与攀岩结下了 。
4、将下列爱国名言补充完整,并写出作者。
(1)位卑_______________。
(2)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桥》中老汉和小伙子是____关系,作者通过文中故事塑造了一位把____让给别人,把____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从《京剧趣谈》的_____和____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_____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
3.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有甘愿为国家“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为了祖国“_______________”的曹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叶挺。
6、阅读古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别体。其中“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你知道的著名的词作品:《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词里,作者借“惊鹊”“鸣蝉”“蛙声”,使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派生机;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下两小节都写出了明月当空、繁星满天的晴朗夜空的美妙景色。
B.作者通过写茅店、社林、溪桥,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C.第一节的最后两句,作者主要是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加以描写的。
D.“路转溪桥忽见”一句中的“见”同“现”。
【4】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一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所描绘的夏夜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3】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4】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
8、阅读快乐屋。
劝 学 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 ;
二患 ;
三患 ;
四患 。
【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c)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中画线的a、b、c三句写阳光变化,其实是在暗示少年心理变化,请概述少年当时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内容上看,“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原文的意思,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省略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课文,我们知道了这个班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少年,从她们的话里你认为这些孩子各有怎样的特点?
米妮:
蒂姆迪:
日本学生:
法兰西小姐:
德国孩子:
金顺玉:
李德远:
娜塔莎:
江宁:
桑巴哈:
多列尔:
11、阅读短文
迟到
①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
②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③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我听到“哗哗哗”的大雨下个不停,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一路走到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④一会儿,妈妈进来看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我赶紧起来,但是我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
⑤这时爸爸进来了,他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⑥“晚了,我不想去了。”我硬着头皮说。
⑦“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⑧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⑨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来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我挨打了!
⑩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哗哗哗”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边哭,边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枚铜板坐车去上学。
⑪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裙子向下拉了拉,想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
⑫课上,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他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外面的雨慢慢小了。渐渐地我的心平静下来。
⑬正在静默的当中,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顿时我害怕起来。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⑭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下来了。
⑮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节选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改动)
【1】短文围绕那天“迟到”这件事主要写了三个情景:
我在雨天赖床不上学,爸爸拿鸡毛掸子打我。→_____→_____
【2】品读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生动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请填写出来。
(2)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可以感受到“我”是一个 的孩子。
(3)文中画“ ”的两处句子都是对父亲的 描写,第一处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父亲,第二处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父亲。
【3】文中画“﹏﹏”句子三次写到了雨,再联系“我”的表现,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不是好父亲?为什么?
_____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阅读前两段,找出丁香花在形态、气味上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丁香枝丫伸出宅院的情态,从中我们体会到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阅读选文,说说古人为什么把丁香花称作“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①30年前,为了祖国的强大,他抛家舍业,隐姓埋名地秘密工作;30年后,祖国褒奖他,他的事迹令人们肃然起敬,感慨万千、他,就是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93岁的中国核潜架之父——黄旭华。
②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的垄断,我国在耗资巨大、技术领域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批准立即成立代号为“19”的研究所,研制导弹核潜艇,年轻的黄旭华成为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因为机密和危险,黄旭华带着29位舰船方面的专门人才,来到只有编号而没有名字,且在地图上查不到的小岛上进行研究。为了保密,这里不通邮,也不通电话,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信箱。从此,黄旭华一家就在父母面前“消失”了(后妻子李世英也被调到北京,但对黄旭华所从事的工作一概不知)。
③“荒岛上的条件非常艰苦,整年都是风沙弥漫。比环境更艰难的是一切核潜艇的研发都得从零开始!因为所有的人根本就没见过核潜艇!直到有人从国外带回两只儿童核潜艇玩具模型,团队才总算有了实物参数。正是靠着拆解这两个核潜艇模型,科研队伍才坐实了资料内容。为了一个数据,他们争分夺秒不停地计算。玩具模型与他们搜集到的媒体资料数据吻合,都是通过计算,对比完成的。
④在研究核潜艇的十多个春秋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甚至特殊时期对黄旭华和一些技术骨干精神的打击,都没有阻挡研究的步伐。核潜艇是一个三千多吨重、像鲸鱼一样在几百米深的海底遨游的钢铁圆筒。它是在深水中运动的武器库和战斗堡垒,发电量需要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艇内仅控制阀(fá)门就有一万多个,各种仪表达到几千个。其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必须集成航海、导弹、计算机及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才能将它制造出来。当时没有电脑,所有数据只能靠算盘和计算尺。起早贪黑工作是研究人员习以为常的事情。在黄旭华带领下,经过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⑤从1958年组建团队到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试航,不到13年的时间,对于科技落后、经验全无的中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⑥1988年4月29日,新型号的潜水艇在研制最后阶段﹣﹣交付海军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试验的风险很大,任何一条焊缝、一条管道、一个阀门,若承受不起海水压力,都会造成艇废人亡。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62岁的黄旭华不顾大家阻拦,毅然决定亲自下潜300米。当核潜艇快到300米时,潜艇顶壳多个位置“咔咔”作响,令人毛骨悚(sǒng)然。黄旭华因承受压力过大,致使眼底、耳朵和牙龈都渗出了血。他全然不顾,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成功。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⑦自此至今,中国核潜艇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的大洋之中,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释放出巨大的震慑(shè)力。
⑧黄旭华,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了!
(根据相关报道改编)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肃然起敬:_____
②镇定自若:_____
【2】下面能比较全面概括文章第②~⑤自然段主要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1958年,黄旭华隐姓埋名,在条件艰苦和我国核潜艇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克服多重困难,用十多年时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B.1958年,黄旭华带领团队,在条件艰苦和我国核潜艇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克服多重困难,用十多年时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C.1958年,黄旭华带领团隐姓埋名,在条件艰苦和我国核潜艇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克服多重困难,用十多年时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创造了奇迹。
【3】用“ ”在第③自然段画出“比环境更艰难的是一切核潜艇的研发都得从零开始“原因的句子。
【4】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5】给第⑥自然段做简单批注。
【6】黄旭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_____
【7】在我国,像黄旭华这样的楷模人物还有很多。如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等,选你了解的一位,用一两句话写写你对他(她)的了解。
_____
14、阅读:
告别南极,不带滴水和石
近了,近了,已经可以看到南美洲的大陆了。我们十天的南极考察就要结束了。值得自豪的是,告别南极,我们没有带回一块石头或一滴海水。
“南极属于全人类,不准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在考察期间,船主在我们每次登陆前都反复讲:“不要捡石头! ”“不要挑逗企鹅!”“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拍摄也不允许您再上船。”
企鹅、海豹、海狮是南极的主人。前来考察的科学家或旅客在岛上走路都是静悄悄的。即使是前来观光的游客,在岛上走路也是静悄悄的,否则就会惊动这里的主人。记者无限感慨:只有南极,动物才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如果有人问我,南极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南极仍然是一个童话世界!
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次,几个记者在冰海中穿行,寻找蓝鲸。因为下小雨,都用塑料袋套住摄像机,有一位不小心把塑料袋掉进海里了。为我们驾驶小艇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 ) 感叹( ) 坚决( ) 依旧( )
【2】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即使是前来观光的游客,在岛上走路也是轻悄悄的,否则就会惊动这里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察南极的人都不愿带回滴水和石,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能概括第4自然段段意的句,再说说是用哪件事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设计一句保护南极的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尽力去装点蓝天:如果我___ ,我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变魔术,改句子。
1.鲁本准备礼物。
扩句:
2.我用彩色笔在诗作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缩句: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改为陈述句:
4.填词语。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 )是我们老师有知识,( )村长、区长有知识。
5.修改病句。
(1)大家都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2)如果张佳佳成绩优秀,又肯帮助同学,大家所以都选她当班长。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可以从“微笑、诚信、梦想、读书、美食……”中选一个话题,也可以写其他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把原因写具体。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45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