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jī chén( ) xùn nàn( ) zú jì ( ) tiáo zhou( )
mò jì( ) ráo shù( ) huà xiǎn wéi yí(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2、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一缕缕( ) 一丛( ) 一阵阵( ) 一首( )
4、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20分)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新年:“ 。”
(2)小红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她:“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
(6)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5、读语段,完成填空。
他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知,尽皆股栗。
语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文中“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是一个 _____________的人。
6、诗词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意思是“见到”。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的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的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从本首词中找出来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
A.边塞诗 B.咏物诗 C.送别诗
【2】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蹦极
胡杨礼赞(节选)
胡杨,戈壁的看护者,从远处看,胡杨林里密密的,走近胡杨了,才发现胡杨生长得并不密,几丈,甚至几十丈才有一棵,她的树干很粗,可以耐得住风吹,经得起雨打,为了减少蒸发,她的树冠又不大,看似矛盾,实际却是和谐的统一。
如果说梭梭草、红柳是治理戈壁沙漠的小贴士,那么胡杨就是特种兵了。风来了,它挡住了,雨来了,她遮住了,为子孙后代创造了更好的生存条件与发展空间。她为我们做出了多少奉献,但是,我们不曾为她付出过什么,没浇过水,没施过肥,更没多少人知道她伟岸的身躯,在数千年的岁月里,曾经为我们挡风遮雨。活着一千年不死,延续着属于自己生命历程中的轮回;死后一千年不倒,依旧看护着她的子孙后代;倒了一千年不朽,用她的精神照亮了一边天。朽了的枝干与叶片也化作沃土,滋润着养育了她的那片热土。这一处胡杨林,究竟生存、发展了多少年,我当然无从知道。但是,这一株株树开裂的枝干,仿佛在诉说着她苍老岁月,诉说着她沧桑历史,诉说着她的不平凡经历……
一个叶片掉了下来,仔细看了看,一个叶片,五个小尖向外伸着,叶片中部微微向上鼓起,这不正是一只奉献的手吗?一株胡杨,一林胡杨,又是多少只手在奉献?
【1】短文中对胡杨赋予了几种称呼?请你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胡杨有什么特点?作者赞扬了它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 ) 沉醉---( ) 整理---( ) 费力---(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各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慧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两句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主要由全世界地区举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第一届冬奥会于924年在法国夏慕尼举办,当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将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从1994年起分开,每两年间隔举行,因此1992年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届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的冬奥会。到2009年1月为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项目: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滑板滑雪、北欧两项、现代冬季两项(滑雪+射击)、雪橇、雪车、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
材料二: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会微名称“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2019年9月17日晚7时25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也象征着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 )
②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 )
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两大类。( )
【2】从材料二中得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_________年在_________举行。
【3】阅读材料二、三,我知道了冬奥会吉祥物叫做“冰墩墩”,是以_________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象征着运动员_________的身体、顽强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_________、_________是冬奥会的特点。
【4】按要求写一写。
作为一名非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小学生,你会做点什么呢?(至少1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阅读。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牛郎是怎样照看老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黑森林的猫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地区的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地区的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旁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旁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大开着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十多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有改动)
【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
A.中国地大物博。
B.节能已刻不容缓。
C.黑森林地区的人做法极端。
D.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2】“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下列对“抠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分小气
B.节约意识很强
C.做法极端残忍
D.对待猫很吝啬
【3】下列哪些不是浪费资源的现象?( )
A.换上节能灯
B.剩菜剩饭不打包
C.在餐馆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
D.空调的温度开得很低
【4】第③自然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针对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想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近日,学校开展了“筑梦”综合性学习活动。
维护国家ān dìng( )是军人的梦想;fáng yù( )病毒qīn xí( )是医生的梦想;守护少年成长是教师的梦想……他们追梦的步伐从未jiàn duàn( )。面对困境,中国人民不再jīng huáng( )。我们不会忘记他们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也将追寻他们的脚步,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jiàn shù( )________,地面对未知的挑战,实现中国梦。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_______地面对未知的挑战,实现中国梦。”这句话的横线上被遗漏的词语最可能是( )
A.声泪俱下
B.心平气和
C.死得其所
D.不可思议
(3)童心筑梦,我能临摹下面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如果在“筑梦”征文中引用名人名言,以下选项中可能出现的是(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按给出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这种修辞仿写句子)
饿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认真改正并及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一粒种子的力量很大。(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芳草地。
“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每个微笑都是一幅鲜活的画,每个微笑都蕴含一个感人的故事。成长路上,有令你难忘的微笑吗?那些微笑包含着什么力量?请你以“微笑”为话题,写一写生活中发生过的有关“微笑”的故事。题目自拟,注意讲清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