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有的人》,完成填空。
“有的人”在诗中指________的人和________的人。鲁迅先生属于________种人。全文通篇采用________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____,故后_______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月亮_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_微云。忽然,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__。被月光照得___________,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本学期我们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有赞颂蒙汉情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激发我们无论身份多低都应爱国的名言“____________”;还有警示我们与大地共存共荣的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以上三篇阅读,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
母亲: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
4、按所学内容填空。
1.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领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有“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之春;有“______,清风半夜鸣蝉”的山村之夏;有“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急雨之美;有“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的山河之壮;还有“______,两山排因送青来”的田园之雅。
2.李纲的“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爱国情怀。鲁迅先生的“______”告诉我们:希望是努力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是探索出来的。
3.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伯牙鼓琴》)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而谈 目( )口呆 深信不( )
( )有趣味 出人( )料 断( )悬( )
( )地而( ) 一_( )独( )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浣溪沙
苏 轼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理解。
__________
【3】苏轼的诗词题材广泛,你还记得苏轼的其他诗句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 -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汀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 )回来时,( )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些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 )酷爱读书,( )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书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①指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__________
②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_________
【3】仔细读文章后,再填空。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4】请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5】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①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语段阅读。
【文段1】
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②“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③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文段2】
①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②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③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素”的意思有:①没有经过加工的丝织品;②本色,白色;③原有的,未加修饰的;④相当于“一向”“向来”;⑤指蔬菜、瓜果等没有荤腥的食物。“素不知道”中的“素”意思是_____;“素色的云锦”中的“素”意思是_____(填序号)
【2】这两篇选文的作者都是_______,但文体不同,“文段1”属于_______(小说 散文诗),“文段2”属于 ________(小说 散文诗)。(选择正确的答案)
【3】“稀奇的事”指闰土给“我”讲的雪地捕鸟、_________、_________和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
【4】“文段1”中“不知道”一词一共出现了_____次,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段2”并联系整篇文章,开头写到“是昏沉的夜”,结尾部分又写到“在昏沉的夜……”,在结构上这是_________的写法;在“昏沉的夜”,“我”看到了美好的景色,想起了美好的故事,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的渴望,在内容的表达上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
12、课内阅读。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选文号召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强调了地球的两大特征:地球既有______的一面,又有_______的一面。这句话提醒人们,如果不珍惜资源,可爱的地球就有可能走向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地球的重要性、紧迫性。
【3】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
B.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不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
C.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的可能性很大。
【4】写一句关于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上学只要半小时
①那年,我来到秦岭一所希望小学支教。
②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面对新来的老师,孩子们显得很拘谨。我为了活跃气氛,问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来上学都要花多长时间?”(寂静 安静)的教室一下沸腾了,孩子们都认真回忆起来,争先恐后报出了自己上学所需的时间:最远的要一小时,最短的也要半小时。“好。”我暗想路程并不是太远,微笑着说,“来了就要好好学习!”
③那天我一口气为孩子们上了七节课,虽然累得快趴下了,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很好学,他们明亮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希望)。放学时,我想,等孩子们一走,学校就冷清了,山里头,除了山还是山,不如趁天色还早,把孩子送回家去,顺便可以家访,摸摸学生的情况。
④我问:“刚才谁说自己上学只需要半个小时呢?”“老师,是我!”一个个子不高的小女孩站了起来。“今天老师送你回家,顺便去你家看看。”我说。“老师,我……”小女孩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泛红的脸上写着惊慌。我笑了,安慰小女孩说:“我知道学生都怕老师家访,放心,老师不会说你坏话的!”一句话逗得全班同学都笑了。
⑤路上,小女孩在前面带路,我问她喜不喜欢读书,她点点头,小声地说喜欢。聊开了,她告诉我,说她回家后还要拔草,喂猪,照顾弟弟。我听了,心里酸酸的,才12岁的小姑娘,却承载了这么多家庭重担。
⑥天色开始暗下来,我不止一次看表,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个小时了,她家怎么还没到?我每次问小女孩,她总是小声地说就在前面。终于,天即将黑了,我很严肃地问小女孩:“你不是说上学只要半个小时吗?现在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你怎么能对老师说谎呢?”
⑦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小声回答:“我每天是跑着来学校的!"跑着来的?我感到空气一下子(凝结 凝固)了,我没有想到,山里孩子所说的半个小时是跑着来计算的。
⑧小女孩没有再让我继续送她,而是自己撒腿跑了,一边跑一边喊:“老师,回去吧你放心,我家就在前面!”
⑨我的眼睛潮湿了,这个斜挎着旧布包奔跑的小女孩单薄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1】用“√”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2】画横线句中“承载了这么多家庭重担”具体指__________“才”可以表现出_____________。
【3】小女孩说“上学只要半小时”,你认为她是在说谎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每次问小女孩,她总是小声地说就在前面”中的“小声”形象地表现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小女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9段,结合全文说说“我”此时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你如何理解老人的“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我”心里是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老人身上具备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尼尔斯使劲地把马丁拖到湖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天上挂着一弯新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面泛着波纹。(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仿写句子。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秋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20分)
请以“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歌颂无私的父爱或母爱。要求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