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健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手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寂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怒吼吧,黄河!________

    ②那壶口瀑布的百丈烟云,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________

    ________

  • 3、辨形组词。

    ______  呻______  

    ______  灌______

  • 4、翻译古文《师旷问学》中的句子。

    ①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何不秉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充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括号内。

    (  )(  )  (  )出心(  )

    (  )(  )  (  )(  )

    (  )(  )  (  )(  )

    1.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大家(   ),提了不少办法,但是只有李明的方案算得上是(   ),最终被专家团采纳了。

    2.(   )(   )是一对近义词,都表示知道了一件事情,通过推断从而知道了更多的类似的事情。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

  • 7、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从落日残霞可以看出曲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候)的景色。

    2此曲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前四行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后两行中青、绿、白、红、黄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又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 8、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短文

    师恩永远

    ① 去年冬天,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我回到了阔别15年的母校——白腊村小学。大雪中的学校犹如一朵雪白的蘑菇。当年教我们的王老师正在上课,我便静静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聆听老师上课,犹如回味一首悠远的歌曲。

    ②老师老了,头发花白,脸上添了皱纹,背有些驼,但依然是那么和蔼、亲切。老师原本是可以走出乡村,去过富足的生活的,可她丢不开她的学生。

    ③老师很热情,但也有些惶恐和拘束。我俩坐在竹片隔出的办公室中,她说:“文老师,几十年了,我还是一个民办教师,可你已经成了有名的中学教师,据说还经常发表文章,快要成为教师作家啦!”这下我才明白了老师惶恐和拘束的缘由。平时听惯别人叫我文老师,现在从我的老师的嘴里喊出来,是多么的刺耳!她为什么不喊我“猛子”,像15年前一样?

    ④15年前,我在这里读小学。那时,我是有名的调皮学生,小小校园中任何一出恶作剧都少不了我,诸如捉蛇扔进女厕所、大路上挖陷坑、砍课桌凳烤火等等。王老师没有放弃我,苦口婆心地教育我,甚至用选我当班长、中队长等等办法来鞭策我,可我总是维持不了几天“优秀”,便又“旧病复发”。班上同学恨我,都不给我带饭来,老师就把自家带来的饭给我吃。后来有一次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将被学校开除,是王老师为我在校长面前多次求情,保住了我。这件事终于感动了我这匹“野马”。从此,我从自认为“辉煌”的泥潭中跳了出来,居然考上了初中。想起这些,我内心十分不安。世人无不称赞钢的坚硬.然而要知道是谁把钢从粗野的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

    ⑤ 老师又去上课了。看着树上挂着的打钟的破犁,听着隔壁王老师生动的讲课,我说不出心里的感觉,我不想去讨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哲理,只知道没有蓝便无从提炼青,只知道师恩永远!

    ⑥洒向大地的雪花,天气暖和的时候,它们的身影便无影无踪,失去一切诗情画意,可是青青的麦苗记着,鲜活的小溪记着,飞转于蓝蓝天空中的小鸟记着……

    1联系全文,想想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用两个不同的词语填一填。

    _____的王老师 _____的王老师

    2文中阔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聆听的意思是_______

    3仔细读一读第四小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旧病复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内容?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2 从此,我从自认为辉煌的泥潭中跳了出来,居然考上了初中。

    ①句中的引号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世人无不称赞钢的坚硬,然而要知道是谁把钢从粗野的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联系短文,写出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主角是王老师,可是结尾却写了景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芳草园。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则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数量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地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③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第一,土壤污染会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虽然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但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会导致食品质量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铅等重金属含量接近临界值甚至超标。第三,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其他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

    ④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蚯蚓等)手段,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不但净化了土壤,还可以从中提炼出贵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第①②段介绍了土壤污染的整体情况,第____段介绍了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第___________段介绍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解决办法。

    2在下面的几句话中,给符合短文意思的打“√”,不符合的打“×”。

    (1)土壤污染引起的危害一般几十年后就都能显现出来。 _____

    (2)植物除污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_____

    3第③段是( )的。

    A. 按时间顺序叙述 B. 按地点变化叙述 C. 先总述再分述 D. 先分述再总述

    4土壤污染的危害有哪些?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进修理店内。

    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险还您。”

    “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凌师傅从里屋拿出把自动伞递给了凌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

    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凌师傅从屋里翻出了一件外套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瞌睡,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暖和了。

    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没看到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短文主要写了“借伞”和“还伞”两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借伞”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

    【2】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好地感受人物的形象。文中两次出现了“狠狠地瞪”,结合短文内容,分别写出凌师傅和妻子当时的内心想法。

    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共有三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应该是______,结合他的言行,我们知道他是一个______的人。短文为什么还要去描写妻子这个人物?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好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二:2017年9月1日,新一代的“朱德号”机车举行交车仪式,这是目前国内铁路运用的速度最快且功率最大的客运机车。

    1946年10月,一台在抗日战争中被损坏的蒸汽机车,经过铁路工人的整修后重新投入运行,这台机车由当时东北铁路总局批准命名为“朱德号”。此次交付的新一代“朱德号”是该机车的第五次换型。

    新一代“朱德号”机车在普通和谐3D型机车的基础上,整车外观、加装和改进项目等都进行了整体优化和提升。机车两端正面悬挂“朱德号”车徽标识,上面挂有朱德徽像,机车两侧有“朱德号”和“HXD3D1886”字样,并配有局段标识。——选自《中国新闻网》

    1摘抄材料一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趣味故事: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1)( )中填入最恰当的词语是(   )

    A情绪   B感情   C激情 D热情

    (2)把文章分 3 部分,并写出各自的意思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的几件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文学类文本阅读。

    黄河魂

    ①壶口瀑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那次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

    ②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裏电,咆哮而来。倏而,腾空而起;猛然,俯冲而下。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争个你低我高。

    ③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一瞬间,后面的一排早已接踵而至。雷霆万钧的冲击力足以所向披靡,那紧随其后的更是势不可当。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呼后拥的千万条巨龙,齐刷刷地跌进深渊……

    ④震耳欲聋的雷声还在轰鸣,紧接着撼天动地的霹雳又已炸响。跌落深渊的巨龙,拼命挣扎着,蜿蜒着,企图跃出深渊。可跟踪而至的后来者,又以泰山压顶之势猛冲下来。在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中,无数的断鳞残甲,化作腥风血雨,从深渊中升腾,如同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冲天而起,扶摇直上。

    ⑤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激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⑥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博大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我真希望时间凝固在这里,让我在这里待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游览地点

    所见所闻

    壶口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涛轰鸣、炸响,从深渊中升腾)

    【2】本文结尾写道“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想一想:作者要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哪些营养?联系短文内容,分点表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由_______联想到的。第⑤段中,作者目睹耳闻之后,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展开想象,两者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同学在读到第③段画“ ”的句子时,写下了下面的阅读笔记。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作者把巨浪想成巨龙,写出了瀑布的气势,但是“跌”字与龙的形象不符,改成“飞”更加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1)把下面句子变成陈述句,并比较一下表达情感的强弱。

    对这位年轻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啊!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她理解我。

    她自己就有一段类似的经历。

     

     

  • 16、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 19、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突出小伙伴的性格特点。词语准确,语句通顺,要有新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