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在柏林》是___国作家_____写的一部微型小说,内容以___为背景,表明了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shēn yín bào fā
______ ______ ______
páo xiào dǐ yù qí z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3、按感情色彩,给词归类。
从容不迫 堕落 聪慧 灰心丧气
狂妄自大 刚毅 可耻 高尚 自私自利
褒义词: _______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qín miǎn jīnɡ yínɡ sù liào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línɡ lì shè jì là zhú dé ɡāo wànɡ zhòng
( ) ( ) ( ) ( )
5、给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马鞭( )是实在的道具,( )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2)( )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 )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3)舞台上,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 )不见吃饭吃菜,( )客人也一样“饱”了。
6、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白 朴 [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①老树昏鸦②,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③,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⑦在天涯⑧。
[注释] 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 《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 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8、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3】湖阴先生家附近的环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白马湖的四季
我的家乡在白马湖畔,我是喝着白马湖的水长大的。关于白马湖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一匹白色的神马,由于迷恋人间生活,就私自下凡。为此,玉皇大帝大发雷霆,要捉拿白马返回天庭处以极刑。白马苦苦哀求,玉皇大帝看它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便让它变成一个湖留在人间。人们为了纪念它,就把那个湖叫做白马湖。不信,你从山上望下去,湖面真像一匹白马呢。
春天,细雨绵绵,像无数牛毛,悄无声息地飘着、飘着,它们飘在田野上,飘在建筑物上,也悠悠地飘进了白马湖。
夏天,蝉“热呀热呀”地叫着。我们一有空,就去白马湖的怀抱中游泳,掀起无数浪花,蝉叫声,水声,笑声合成一组令人陶醉的交响曲。傍晚,湖面平静了,微风吹来,波纹阵阵,我把脚伸进湖里,让湖水舔我的小脚丫,好舒服呀!
秋天,秋风吹拂,树木沙沙地响,白马湖水也微微的起了波纹,它莫不是为树叶伴奏?傍晚,天上的星星映在白马湖里,像在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冬天,白马湖又变成了渔民的天地,渔民们用力挥动船桨,看着渔民喜悦的神情,大概又是满载而归了吧。
白马湖啊!你的景色多么美丽,你造福人民的精神多么可贵,你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色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白马湖 ( )的人间 ( )的生活
【2】这美丽的湖水为什么叫“白马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各列举文中的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作者是按________的顺序进行描写的,结尾处作者写道“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其中“你”指的是________,“忘不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侯,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解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当时“清清楚楚”看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脸上的表情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 )
A.伯父觉得那位车夫很可怜。
B.伯父觉得无法回答“我”的问题,很苦恼。
C.伯父为自己无法解除穷苦人民的痛苦而苦闷。
【4】最后一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的憎恨和对________的极大同情。
11、阅读。
一只羊其实怎样
①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在我七八岁的时侯,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候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②这只羊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
③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了。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如初。
④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开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瞅,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贴着窗子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异。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⑤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分。
⑥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义无反顾: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大绵羊和二哥和好如初的原因是( )
A.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很细心地照料它。
B.二哥对羊做了一个鬼子劈刺刀的动作,羊害怕了。
C.二哥欺负羊后被羊追赶,最终向羊屈服了,羊才和二哥和好如初。
D.二哥和羊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们才和好如初。
【3】“另外它还聪叨,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4】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B.明确写作对象,“其实”一词提醒读者:“羊”也有不同凡响之处。
C.告诉我们,只有与作者相处的这只羊和别的羊不一样。
D.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对普通生命的敬畏之心。
【5】作者为什么要写一只“不同凡响”的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借羊喻人,呼吁人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
B.即使这只羊“不同凡响”,也逃脱不了被贩卖、宰杀的结局,所以要认命。
C.用这只羊悲剧性的结尾和不同凡响的一生作对比,写出它的与众不同。
D.人们应该放下俯视普通生命的傲慢,要学会敬畏生命。
12、我的阅读感悟。
【语段一】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语段二】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语段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语段四】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1】请你为每个语段提取关键词语作为小标题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根据开国大典的顺序,将四个场面重新排列。
(1)( ) (2)( ) (3)( ) (4)( )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二】中“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语段四】,我发现:相对而言,对每一个方阵的描写是“____________”的描写,对受检阅部队的总体描写是“面”的描写。本段中对于“面”的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仅突出了整个阅兵场面的_______________,更突显了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语段二】中的“排山倒海”运用夸张的手法,烘托出会场掌声的声势浩大,从中能感受到热烈的会场气氛。( )
(2)选段共两次写掌声,【语段一】和【语段二】中的掌声都表达了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爱戴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
(3)【语段三】中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万里长城和长江南北附近的地区,说明宣告的声音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
13、课内阅读我最棒。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阅读前两段,找出丁香花在形态、气味上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丁香枝丫伸出宅院的情态,从中我们体会到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阅读选文,说说古人为什么把丁香花称作“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网络新词
【材料一】
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材料二】
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饭店的服务员,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材料三】
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1】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与短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把每年的2月21日设立为“国际母语日”。
B.传统媒体对新词使用比新媒体原始而粗放得多。
C.作家池莉不喜欢这些人都称呼她为“亲”,这样就破坏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D.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加快了网民接收新词的速度。
【2】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你己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改为陈述句)
2.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改为“被”字句)
3.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改为双重否定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空突然像打翻的墨水一样黑云密布,白亮亮的雨点在水面溅起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里。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诗句)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改为双重否定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的厚石头围墙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通过鲁滨逊的教化,使“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
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瞧您,衣服还不会穿吧,怎么谈得上伟大呢?(改为陈述句)
(2)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用加点词造句)
(3)做客 打算 我 到 你 我那里 请( 连词成句)
(4)小女孩儿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从《明珠回归》和《清炒小螺蛳》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