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战的是
A.彭德怀
B.佟麟阁
C.杨靖宇
D.赵登禹
3、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下列人物中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A.
B.
C.
D.
4、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B.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C.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主张兴办洋务
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5、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回归》单元中,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警察、钟表师傅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7月1日0点0分政权交接仪式上准时升起五星红旗。历史上这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应该在( )
A.北京
B.香港
C.澳门
D.台湾
6、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被人诬陷,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流放新疆伊犁戍边。在这里,他依然收集了新疆有关资料,后来全部交给了左宗棠。下列诗句能体现林则徐这种精神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C.关河度情空萧瑟,形影陶潜孰主宾?
D.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7、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纸。其中1872年创办于上海,且在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 B.
C. D.
8、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9、“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是指
A. 秋收起义
B.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红军长征
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0、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的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它最大的成功。这反映出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在于(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
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1、广东南海丹灶有个纪念馆,纪念这里曾经出现的一位举人,他知道中国签订一个屈辱条约后,立刻放弃了科举考试,请求皇帝变法改革,他是( )
A.林则徐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12、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 发展军事工业 C. 发展民用工业 D. 维护清朝统治
13、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文件要求在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4、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15、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他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16、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7、“大跃进”时期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千米,1960—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
A.“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B.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C.我国人民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D.我国高指标“左”的错误的泛滥
18、袁隆平是我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获得了国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他被誉为
A. “共和国的脊梁”
B. “最可爱的人”
C. “杂交水稻之父”
D. “两弹元勋”
19、2017年6月26日,南京市禁毒委在静海寺广场举行了禁毒主题雕像“林则徐像”揭幕仪式,以此弘扬哪一历史事件的斗争精神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
20、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 戊戌变法
B. 公车上书
C. 《万国公报》的创建
D. 建立强学会
21、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立“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原则”即九二共识,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和平统一、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23、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5、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2)中国地主阶级被消灭——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5)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27、______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8、签订: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9、铭记抗战
(1)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_________
(2)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引起国共摩擦。_________
(3)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顽强斗争最终英勇就义的将军是_________
(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取得胜利的战役_________
30、同盟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
①《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
③各种革命团体以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和光复会。
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成立的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_____的革命组织。
(3)成立的概况
①成立时间: 1905 年8月,
②主要组成成员: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
③成立地点: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__。
④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⑤组织机构:选举________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⑥机关报:大会决定创立《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⑦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__。
(4)成立的影响: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1、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以“2”结尾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842年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写出1872年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写出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成果1例。
(4)1922年召开的哪一会议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5)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奴役侵略,写出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将领一位。
(6)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汇演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怎样的方针?
(7)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讲述的是1997年______________ ,百年的游子终回祖国怀抱。
(2)图二反映的是历史事件是1951年_____________ 。至此,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 。
(4)图四是1971年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开怀大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图五的石柱上刻有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此法典是《____》。
3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后,某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我国工业起步时期的一项重工业成就。
(2)“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制度确立”是在什么时候?
(3)“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图B 《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图A中①处是______;图B中②处是_______;1843年中英签订______,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③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③处的条约名称。如何理解该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开始”这一历史结论?
(3)面对近代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谈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带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