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初二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电影《甲午风云》中,你可以看到

    A. 林则徐的光辉形象

    B. 邓世昌的光辉形象

    C. 李秀成的光辉形象

    D. 叶挺的光辉形象

  •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北平

  • 3、下列人物牺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左权

    D.陈独秀

  • 4、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

    A. 镇压太平天国   B. 逼迫清政府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C. 推翻清朝统治   D. 镇压义和团运动

     

  • 5、下图是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据此可知,此次航海活动(       

    A.到达了印度大

    B.发现了美洲

    C.实现了环球航行

    D.证明了地圆学说

  • 6、下列图片属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第五部分“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是

    A.

    B.

    C.

    D.

  • 7、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鹰厦铁路

    ②包兰铁路

    ③兰青铁路

    ④京张铁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8、1903年,某人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人是

    A.严复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

  • 9、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A.社会生活变化

    B.纺织技术改进

    C.民族工业发展

    D.交通工具革新

  • 10、他是解放军好战士,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事迹深入人心。今年是毛泽东为他题词60周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他”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雷锋

  • 11、墨墨同学假期和妈妈从沈阳到西藏旅游,最便利的方式是乘坐(  )

    A. 轮船 B. 汽车 C. 火车 D. 飞机

  • 12、1920年,全国有许多报刊大量刊登宣传、研究和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全国报刊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

    A.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迅速爆发 D.根除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影晌

  • 13、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 14、“新中国成立时,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以上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意义

    D.农业生产合作社

  • 15、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C.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1944年初,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

  • 1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 17、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的是(       

    A.张作霖

    B.袁世凯

    C.吴佩孚

    D.孙传芳

  • 18、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多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这些税率的降低是因为(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协定关税的规定

    C.通商口岸的开放

    D.鸦片输入的激增

  • 19、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   )

    A.1911年10月1日    B.1911年12月20日

    C.1912年1月1日   D.1912年2月12日

  • 20、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24年,_________ (学校名称)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

    (4)洗雪了我国百年国耻——

  • 23、胜利: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经过14年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____也回到了祖国怀抱。

     

  • 24、第一个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

     

  • 25、___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上,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 26、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召开。

  • 27、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2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即_______。在本届大会上形成了_______制度,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__。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

    (4)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______。

  • 30、1860年10月,_____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时间及标志。

    (2)写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起义名称。

    (3)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什么?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 32、写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代表三位。

  •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灾难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步入近代史,西方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011年5月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见下图)。

    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3)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条约是哪个条约?它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帝国主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发动了哪一场侵略战争?

    (5)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给你最大的启迪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蒋介石于哪一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是指哪一个城市?

    (2)材料二,毛泽东答应蒋介石的这次会晤史称什么?

    (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什么文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