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2、宋教仁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
A.中国共产党 B.国民党 C.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3、为了给刚刚结束的大战缴付巨额赔款,清政府自1895年到1898年先后三次向英、法、德、俄等国借贷附有大量政治条件的借款。这说明
A.八国联军侵华加重清政府的负担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西方国家开始向中国投资办厂
D.《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4、下图所示年代尺呈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亡史,其中④处发生的事件为(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5、下表为新中国评选的部分特级战斗英雄。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是( )
人物 | 事迹 |
张国福 | 抗美援朝,在全连牺牲的情况下,一人坚守阵地七天八夜 |
邱少云 | 抗美援朝,潜伏任务时在烈火中牺牲 |
黄继光 |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 |
A.勇于牺牲,保家卫国
B.严于律己,保守秘密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无私奉献,敢于创新
6、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首次提出(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7、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应开始于( )
A.1928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38年
9、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共识是
A.两岸承诺不动用武力实现统一
B.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受限制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双方领导人可以适当身份互访
10、近几年海峡两岸人员和经贸往来日益活跃,2011年两岸贸易额突破1600亿美元。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完全自治 C.战争
11、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 创办《万国公报》
B. 发动“公车上书”
C. 建立强学会
D.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12、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其饱含“报国情怀”。下面最能充分体现其“报国情怀”的历史事件是( )
A.镇压太平军
B.进行虎门销烟
C.编撰《四洲志》
D.倡导洋务运动
13、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14、下图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列强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借口是
A.“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B.虎门销烟
C.修约受阻
D.《望厦条约》签订
1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有 ( )
①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 ②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
③都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④都以失败而告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了( )
A.巩固作用 B.瓦解作用 C.补充作用 D.改革作用
17、下表呈现的是洋务时期创办的主要学堂。有关洋务时期的学堂,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代 | 名称 | 地点 | 备注 |
1862 | 京师同文馆 | 北京 | 选14岁以下儿童入学 |
1880 | 天津电报学堂 | 天津 | 兼修理论和技术 |
1881 | 北洋水师学堂 | 天津 | 主修驾驶、管轮,学制五年 |
1887 | 广州陆师学堂 | 广州 | 中西兼学,在堂学习2年,后派各营供职 |
A.全部设在通商口岸所在的大城市
B.在《资政新篇》的影响下创办
C.凸显了西方科学技术在华的传播
D.学堂见证了科举考试的废除
18、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甲午海战中,指挥致远舰、殉国于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
20、下图是近代历史遗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通过参观该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革命志士的奋斗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国共两党的对立
2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22、文件:1947年中共颁布《_____________》。
23、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 召开,会上决定把 作为代国歌。
24、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慕的名人,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2)“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他甘做无名英雄,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上奋斗了28年。他是 。
(3)他曾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他是 。
25、1853年为巩固政权太平天国颁布建国纲领《______________》;严复译述《_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 。
26、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
27、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______成立,______任校长,______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8、_____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9、(题文)国民政府抗战:________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
30、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⑯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⑰______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⑱______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或史实。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是____________。
(2)中国近代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军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____。
(3)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__。
(4)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____________。
(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
(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____。
(7)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___。
(8)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____________。
32、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发生于哪一年?指出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33、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回顾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哪次会议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共的帮助之下,孙中山建立了哪所学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2)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哪场战争?蒋介石发动哪一政变导致这场战争失败?
(3)写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
(4)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哪一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通过以上历史的探究,你对国共两党的未来关系怎样展望?
34、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一南将军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的毛泽 东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毛泽东一句话中国人就站起来了?后来你们把我吓一跳。你们把美国人从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毛泽东讲的话有些道理。”
(1)据材料一,“毛泽东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位日本教授“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的原因。
材料二 “1971年10月24日前,与中国建交国仅为 64国,然而,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通过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是在2758号决议后 与我国建交的。这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与我国发展关系,这就为我国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主要内容。分析上述事件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其主要任务是保护航行该海域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努力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为世界和平保驾护航。
(3)据材料三,说一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