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积累。
1.诗中有景:春天,看到万紫千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由让人想起朱熹《春日》中的“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天,听到蝉鸣.看到鹊飞,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______,______”;雨天,看到乌云密布.雨珠四溅,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作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 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一诗中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的战役,分别是:______,
______。
3.读《草原》,我喜爱草原______的景色,更感动于蒙汉之间______;读《穷人》,我同情沙俄时代______,却更加欣赏桑娜夫妇______的美好心灵。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彩”是指___________“五行”是指_____________。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中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车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明月別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看到的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当听到《游击队之歌》,我不禁想到那些为了捍卫国家尊严,为了保卫老祖宗的疆土,用生命来守卫,哪怕一丁点都不可以让给外人的革命志士。用宋朝李纲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我想到的最合适不过了。
6.体现鲁迅“韧”的战斗精神,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_________的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王羲之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热( )沸( ) 技( )一( ) 余音( )( )
画( )点( ) ( )( )生花 ( )出( )裁
4、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上半阙,注意写字“作品”竖写格式。
__ | __ | __ | __ | __ |
5、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就会完全复活。( )
(2)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点。( )
(3)在我们的眼中,沙漠玫瑰的美是惊人的。( )
6、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将文中的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中景物说说写景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午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家
____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青 山 不 老(节选)
看完数,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会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 联系课文想想,老人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2)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中,“另一种东西”是什么?
(3) 联系课文,为什么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0、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村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瓶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的。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附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尊处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中指”给你留下的印象与下列选项中的谁最相似?( )
A.诸葛亮
B.张飞
C.刘禅
D.吕布
【3】五根手指中,你最喜欢哪一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列举两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选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尝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jì jí)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shuì suì)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姿)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镜 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画去选文括号中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2】选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3】选文中画“{ }”的句子形象地概括 地球的两大特征:( )和( )。
【4】认真读文段,判断下面问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科学家提出那么多设想,人类完全有理由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2)“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
(3)读了这段话,我们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你做过问卷调查吗?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看一看,帮小明做个简要的调查分析吧。
某市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1】从上述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你认为应该给该市教育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一位植树老人的心愿
1984年,刘道乾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这片白碱滩开荒植树。
如今,经他改良的土地有200多亩,除了生产用地,他都栽上了树。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顶天立地、郁郁葱葱的大树。他绿化了大片白碱滩,造出了一个新林场。
“我们刚来的时候,碱滩上光秃秃的,没有几棵树,荒凉得很。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好了,我要让这片荒滩都绿起来。”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刘道乾踏上了漫漫的植树之路。没有树苗,他和老伴省吃俭用,把退休工资的绝大部分拿出来买树苗。白碱滩上缺水,树苗极易枯死。为了提高成活率,刘道乾一遍遍地给树苗浇水。有一年林场旱情严重,为了抗旱,刘道乾又投资打了两眼机井,其中还跟女儿借了3000元。为了种树,他已累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
“种树好处太多了,既能绿化碱滩、防风固沙,又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你看我72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这都是种树的结果。有生之年,我还会继续种下去,有一天我不在了,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刘道乾自豪地说。
临别前,我们问老人种了这么多年树,特别爱种什么树。刘道乾爽朗地笑着说:“我就爱种‘钻天杨’,正直、挺拔、好看,有精气神儿,看着就像咱兵团人。”
【1】刘道乾认为种树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
【2】从“改良的土地有200多亩”“累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这两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
【3】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
【4】选文中哪一句表明了主要观点?用“﹏﹏”在文中画出来。
14、理解感悟。
荣获勋章的狒狒
南非比利埃利有一个叫阿尔博特的村庄。一天,农场主马尔在野外工作时遇到一( )生病的小狒狒,他把这只狒狒收留下来,细心照料它,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杰克”。杰克生性温和,聪明伶俐,马尔非常喜爱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马尔带着狒狒杰克一同应征入伍。上级破例接纳了这位编外“士兵”,还发给它一( )特制的军装。训练时,杰克规规矩矩地站在队伍中,见到了上级,还学着士兵的样子行举手礼。年底,杰克随马尔跟着队伍一同开赴前线。
夜晚站岗时,马尔总带着杰克。作为哨兵,杰克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它的感觉比人敏锐许多倍,士兵们很难发现的敌情,却逃不过杰克的眼睛和耳朵。一天,士兵们经过长途行军,疲劳不堪,一到宿营地就睡倒了。月上中天时,有几( )敌人要偷袭营地,情况紧急。就在这时,杰克发现了敌情,立刻拉住主人马尔的上衣,并发出短促的叫声。酣睡中的士兵们被惊醒了,拿起枪很快投入战斗。战斗中,马尔肩部负伤了,杰克像发疯一样又跳又叫,寸步不离地守护着马尔,直到战斗结束。
第二年初春,马尔所在的军团在比利时遭到敌人猛烈攻击,士兵伤亡很大。杰克冒着横飞的弹片和翻滚的浓烟,拼命地在自己和马尔周围垒石头,构筑掩体。这时,一( )炮弹呼啸着飞来,杰克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马尔。炮弹爆炸,一( )弹片击中了杰克的腿部,它昏了过去。得救的马尔伤心极了,他背着杰克撤出了战场。由于伤势过重,野战医院的医生不得不为杰克做了截肢手术。
战争结束后,马尔去医院接回了杰克狒狒。在兵营里,杰克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由于杰克在整个战争中表现得英勇无畏,上级晋升它为下士官,还特别授予它一( )勋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纳——( ) 守护——( )
2.从下面选择适当的量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套 只 枚 颗 块 股
3.为什么说“作为哨兵,杰克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狒狒可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课文是借对家乡小菜的( ),对炒小螺蛳情有独钟,表达深深的( )之情。(填空)
(2)课文运用的怎么不是插叙的方法呢?(改成陈述句)
(3)春天( )可以观赏祖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可以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填关联词)
(4)( )是家里做的,还是到餐馆吃的,( )未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填关联词)
(5)我对小螺蛳情有独钟。(改感叹句)
(6)小小的螺蛳令人魂牵梦萦。(仿写句子)
真是令 啊!
(7)烈火烧着邱少云的棉衣。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8)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和羽毛球。(改病句)
(9)广场上人很多。(改成夸张句)
(10)老师对班长说:“请你把本子发下去。”(改成转述句)
(11)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成反问句)
(12)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改成陈述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把”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4)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5)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6)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7)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缩写句子)
(8)战士们击落了四架飞机和三辆坦克.(修改病句)
19、邱少云牺牲自己。邱少云绝不暴露目标。(加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小嘎子和老钟叔的关系让人感到暖暖的像亲人一样,“暖”是一种感觉,“暖”是一种温度,“暖”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是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请以“暖”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