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段旅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2、下列故事中不属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
A.《田螺姑娘》
B.《八仙过海》
C.《神笔马良》
D.《将相和》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B.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C.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D. 毯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毯子满院飞。
4、比一比,再组词。(10分)
诵( )驰( )染( )谣( )截( )
涌( )弛( )梁( )摇( )载( )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谁),他笔下的昆虫生动美丽,聪明勇敢,个个栩栩如生,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昆虫?请用两三句话介绍一下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或者特点。
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
1.《捅马蜂窝》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课文是《 》,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 和 之间要 。
2.“我一回头,只见一直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这里运用了 的手法,把 比作 ,这样写突出了 。
7、比一比,再组词。
畔(_______) 娱(_____) 噪(_______) 沮(_____)
伴(_______) 误(_____) 燥(_______) 阻(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lóng dōng shū lǐ
( ) ( )
shǒu juàn huá qiáo
( ) ( )
qī líng mó nàn
( ) ( )
cí xiáng xùn chì
( ) ( )
9、阅读。
书架
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安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讲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是不是在这位拥有万卷书的博知的老者面前,任何人都会自觉轻浅,不敢轻易开口呢?
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闲置已久的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不过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
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囊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在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书是无穷无尽的,它像世界一样广阔无际和丰富多彩。甚至比现实世界还宽广,还迷人。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滩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是无穷无尽的。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说说围绕“书架”,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大书架”为什么加了引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句话。
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看看冯骥才先生的读书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
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做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演绎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既然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有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短文围绕“好读书”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①②段写了为什么读书,第____段写了___________,第____段写了___________。
【2】读第②段,填表。
书的种类 | 内容 | 书的种类 | 内容 |
科学书 | 记录大自然的奥秘 | 哲学书 | _____ |
历史书 | ______ | 文学书 | _____ |
【3】文中提到的有关读书的好处不包括( )。
A.读书能让人收获知识
B.读书能给人带来欢愉,能提升人的修养和素质
C.读书能让你仿佛置身于暖春的艳阳下听到鸟儿鸣叫,闻到百花飘香,让你无比惬意
D.读书能培养想象力,丰富思想,开拓精神世界
【4】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请仿照前面的句子再续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
【5】王明的弟弟平时除了读课本外,最喜欢的就是读那些格调不高的漫画书,请用本文中的观点引导他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说明文
风向袋的制作
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比如风向袋,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制作风向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绳、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第三,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绑在铁丝圈上,另一头绑在一起,打一个结实的绳结。
第四,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圈,这样细铁丝圈就只能在缠紧的粗铁丝圈之间上下滑动。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一头绑在之前打好的绳结上,另一头绑在竹竿的细铁丝圈上,把口袋系在竹竿上。
将竹竿固定在空旷的场地上,在观察前确认东西南北的准确方位。当风向袋随风飘动时,观察它飘动的方向。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
选文第3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段运动到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在介绍制作步骤时,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语言很准确,举文中的一处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说明很具体,举文中的一处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外婆和鞋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空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寻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了浅灰。鞋底也被磨得一边高一边低。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栋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哩。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了,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hé huo)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yín yíng)中好好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第3—7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鞋是一双什么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我”的心情怎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庐山落霞
①我曾经在庐山看见过满天的落霞,每当想起来,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总是像第一次见到时那样鲜明。
②那天傍晚,雨后初霁。几位游客相邀到“月照松林”处去散步。我们走上山梁,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只觉得眼前猛地一亮,一幅从未见过的瑰丽图画出现在眼前。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在太阳的面前,长江上展开一个像天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展开一幅同样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交织、融合在一起。
③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肃穆,宁静。
④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⑤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⑥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⑦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风,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注:】本文作者孙荪,选用时有改动。
【1】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
A.大地
B.天空
C.海洋
D.长江
【2】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们送的是
A.太阳
B.庐山
C.游客
D.江水
【3】“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雾随着夕阳下落,在_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夕阳接近江面,云雾如_______,色彩明暗斑驳,翻涌起来,这属于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
【5】早晨,太阳从天边升起,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将这幅美景描绘下来。(要求:含两处以上动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狼落狗舍
狼在黑夜里来打劫羊棚,却落入了狗舍,狗舍立刻像白天一样骚动起来。猎狗嗅到敌人老灰狼就在近旁,涌到狗舍门口,逼上前去迎战。
“喂,伙计们,有贼!有贼!”管狗的人喊道。院子的门关上了,立刻都上了门闩,这块地方顿时乱得像个地狱。这个拿着木棍儿来了,那个提着枪来了。
“拿火来!”他们嚷道,“拿火来!”于是有人跑去拿了火把。
狼在角落里坐着,他那硬硬的灰色脊背躲在那正合适,他露出可怕的牙齿,竖起硬毛,瞪着眼睛,好像当场就能把大家吃掉似的。然而跟猎狗们打交道,可得放聪明点儿,可不能来这么一手。总而言之,这是十分明白的。今儿夜里可没有不花钱的羊肉吃。
狡猾的老狼觉得应该进行谈判,他油嘴滑舌地开口说道:
“我的朋友们,何必这样吵吵闹闹呢?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长久失掉联络的同胞兄弟!我是来签订和约的,你们何必这样气势汹汹呢?让我们大家把往事一笔勾销吧,我们来订立同盟,我再也不来惊动你们的羊群,我还情愿替羊群打抱不平,我们狼可是最讲信用的,我发誓……”
“对不起,可没有那样便宜的事儿。”管理猎狗的头儿打断他的话,说道,“我可是白发苍苍了,我老早就看透了狼的本性,我对付狼的办法已经屡试不爽,绝对不跟狼讲和,除非把他的皮撕掉!”
于是他立刻放出一群猎狗,向狼直扑上去。
【1】这个故事从多方面对狼进行了刻画,仔细阅读,请用选文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1)关于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外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心理刻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中狼的主要特征是( )。
A. 愚蠢无知、贪婪狡诈 B. 狡猾阴险、凶恶残忍 C. 凶恶歹毒,油腔滑调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猎狗一起对付狼,毫不畏惧,团结力量大。
B. 对付一切敌人,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坚持斗争,将其消灭。
C. 狼和猎狗是长久失去联系的同胞兄弟,要给犯错的人改正的机会。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杜鹃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zhí zhú);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善于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事情。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jiù)。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
A. 敝同乡(自己) B. 踯躅(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C. 营巢:(建造) D. 任其咎( 责备)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 省略同类词语。
C. 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 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3】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 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传统文化观念的象征:杜鹃,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B. 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C. 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文化传统观念的象征:杜鹃,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的说明形成鲜明对照。
D. 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4】你认为文中“现在”的“人面杜鹃”不是指( )
A. 当时侵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 B. 当时社会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
C. 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 当时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文人。
【5】作者抓住了杜鹃_______________的习性,认为杜鹃象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3字)。
【6】在文中“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说“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
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喜欢杜鹃这种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类文阅读。
美丽的兴凯湖(节选)
王晓廉 李积成
它不是海,却像海一样辽阔,像海一样磅礴。从遥远的地平线上聚集的白色波涛,连接成一道道雪墙,鼓动着,喧嚣着,一齐奔涌向前。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或迎着旭日,或驮着晓月,一排排向岸边扑来。毫不疲倦的兴凯湖波涛,就这样奔腾着,轰鸣着。
有时候,兴凯湖很温柔,很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一点浪花。澄澈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成一体,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眼前的鸟儿在飞翔,你却辨不清是贴水低掠还是在高空振翅。蓝天上飘拂的白云倒映在水面,清晰异常,使你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鸟儿,正在云天翱翔。
【1】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兴凯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用“_____”画出第2自然段中静态描写的句子。
【3】为了突出兴凯湖的静,作者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衬托,进一步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给人的感受。
17、阅读与欣赏。
陌生人的红苹果
黄文婷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选自《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2005年第11期
【1】“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中“精致”的意思是下面哪一项?( )
A.表面光滑
B.精雕细刻
C.长得好看
D.价格贵
【2】那位陌生的妇女送我一只苹果的原因是什么?( )
A.看我肚子饿
B.想和我认识交朋友
C.出于礼貌
D.觉得我像她女儿
【3】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我”当时是哪一种心情( )?
“我”刚收到阿姨送的苹果时,感到___________,当我最后把苹果送到唇边时,感到___________。
A.惊喜 温暖
B.担心 温暖
C.惊喜 难过
D.温暖 担心
【4】文章主要通过对阿姨的动作描写和对我的___________描写,来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故事。下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活动
【5】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不超过15个字)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这位陌生妇女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迎客松________,枝干遒劲,虽然________,却仍然郁郁苍苍,________。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把片段补充完整。
【2】与“如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
【3】选文第三句写的是迎客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黄山的迎客松成为黄山的代表,乃至黄山的象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xù)的浅水湾,是旅游、渡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xī)戏,它们忽而腾空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楼鳞(lín)次栉(zhì)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lín láng)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cuǐ càn)的“东方之珠”!
【1】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它们忽而(______)腾空跃起,忽而(______)悠然落下。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用“总起一分述一总结”的结构方式叙述,其中分述部分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 三个景点的内容。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
B.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C.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D.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
【5】仿照第5自然段写法,围绕所给句子写一段话。
一到节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描写松鼠尾巴的两个句子,体会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句子1:松鼠体形细长,尾长15~21厘米。
句子2:松鼠长着一条帽缨形的尾巴,老是翘起来,显得格外漂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难道巴迪的诗写得不精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习作一: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幸福,拥有知识,拥有快乐的童年,拥有亲情、友情、师生情……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件让你感到幸福的事。
温馨提示:1.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或细节把事情写具体,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感受。2.书写工整,题目自拟。
习作二:
未来的
温馨提示: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未来的二十二世纪人、景、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请以“未来的 ”为题,写出你美好的愿望吧。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书写工整。